清明临近,老字号茶叶店再现“手掐包”
2022-03-26 18:37:32热度:104°C
2022-03-26 18:37:32热度:104°C
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人,对“手掐包”都不陌生,在老字号茶叶店里,这就是早期的独立包装。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巴掌大的纸片交替码好,每张纸片上放5克茶叶,店员手脚麻利地包成小包,再叠起来用绳捆成一串儿。老字号的茶庄里,这是在干什么呢?4月2日,新京报记者在吴裕泰茶庄位于北新桥的老店看到,有顾客点名要买这种“手掐包”。“二十多年前,这种‘手掐包’很常见的,现在也只有一些老顾客会在清明节前来买,拿去祭祀故人。”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一两茶叶分成10份,李凤春开始包“手掐包”。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记者在店里看到,顾客要买10包“手掐包”,店员李凤春先把巴掌大的纸片摆好,上下共两层,然后称出一两茶叶,用茶勺分出10份,分别摊在纸片上,再开始包茶。包的时候,纸片和茶叶就拿在手上,手指翻飞。纸片小,茶叶也不多,几乎是掐着指尖包成的。“要包得有棱有角,还要鼓起来显多,同时还不能压碎了茶叶。”李凤春说,“平日里常包的一两、二两、半斤的大包,全程不离柜台,这种小茶包手法跟大包完全不同,全程不离手,所以又叫‘手掐包’。”
包好后5包叠在一起,捆成一串。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据了解,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人,对“手掐包”都不陌生,在老字号茶叶店里,这就是早期的独立包装,“以前茶叶没有小包装,老北京人买这种茶包,出去游玩、去澡堂子泡澡时带上一两包,沏上一壶茶。或是招待客人时拿一包出来,避免频繁开茶叶罐跑了味儿。”店里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的老人爱喝花茶,照过去的传统和讲究,“赶上清明的时候,把这种小茶包5个捆成一串是有特别用处的。这样提上一串两串,在祭祀的时候,放在故人的坟头。”
包好的“手掐包”方便出游携带,或者在清明节祭祀故人。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而现在,茶叶有了各种各样的独立包装,“手掐包”也很少见了,只有在临近清明,才有一些老人会到店里专门来找这种“手掐包”。店里会包“手掐包”的师傅也越来越少。李凤春进吴裕泰干了快20年了,现在北新桥的老店里,只有三位师傅会包“手掐包”,另两位,一位是退休返聘的,另一位即将退休。
“我刚进店那会儿,都要学包‘手掐包’。以前包的多,每次都是称一斤,一次就包100包。师傅们把纸片交替码成一沓,一群人围着包,包的时候用手一捏,大概就是5克的量。包好后放在大玻璃瓶子里,有顾客来买,直接从瓶子里拿。瓶子快要到底了,再称一斤包好续上。”李凤春说。包好后,纸包上还会盖上章,标明是30元一斤,50元一斤的还是100元一斤的,放在不同的玻璃瓶子里。
“经常有顾客说,‘包个包我带走’,指的是半斤包。”据老字号吴裕泰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店里的员工都呈年轻化,大多是80后或者90后,他们进店培训时,都是比较常见的一两包、二两包和半斤包,与“手掐包”手法不同,这几种份量的手法都是一样的,包的时候手压着茶包在柜台上操作。
不仅是“手掐包”会包的师傅越来越少,还有一斤装的“枕头包”,现在只有一位师傅会包,都面临着手艺失传的境况,不过她也表示会启动保护措施,“手掐包”的手艺不会断。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李丽霞
校对 危卓
上一篇 : 茶叶店来了几个“奇怪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