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中国人的至高味觉(组图)
2022-03-26 06:58:14热度:137°C
2022-03-26 06:58:14热度:137°C
01
“鲜”,中国人的至高味觉
中国的饮食文化几乎都与季节相关。
立春,中国人一定要吃笋,雨后春笋最为鲜嫩,爽脆更是自得天成,故而有“腌笃鲜”这道名菜;盛夏,要“日啖荔枝三百颗”,苏东坡早有论断。有意思的是,春笋周期非常短,只有20天左右,而荔枝,只能在北纬18-29°环境存活,对产地有着极高的要求。
越“鲜”东西越弥足珍贵。“鲜”站在中国人味蕾金字塔顶端。
进入现代商业社会,人们才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今天,大棚温室、冷链运输等科学工业化生产,为中式餐饮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任何品类走向成熟,“标准、科技”是第一要素。
我们回到中国饮食中来看,季节性食物的痛点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需要进行标准化突围的,还有一个品类——“茶”。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茶叶发源国,在茶叶产能和茶细分品类的开发上,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过去,十大名茶相互割据,由于品类的多样性,在茶叶消费日趋品牌化、名优化的今天,部分标准依旧无法满足茶叶产品需凸显的差异性。在高端茶叶的标准化建设上,一直缺乏头部品牌的带头突围。
今年春天,我看到了竹叶青这个品牌上看到了希望。
3月3日,“高端绿茶 只此青绿”——竹叶青鲜茶标准发布会在京举办。
在这次春茶节上,竹叶青发布行业首个鲜茶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李强博士出席发布会并进行解读:”以前是一流企业做标准,而现在则是一流企业引领标准发展。” 这是茶行业的一次品类突破,也是茶叶品类头部品牌在行业中树立起的心智和样本。
02
如何让“鲜爽”成为可能?
日本企业管理界有一句名言:“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
也正因如此,世界顶级的食品公司,在决定农作物产品采购时,从农户的种子、土壤和田间生产管理就开始了质量控制。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控制了过程,才有可能控制结果。
茶叶从高山再到你的茶桌,需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打造一杯“鲜爽”的春茶,本身就是一件极难的事,需要中间环节的层层把关。竹叶青建立了一套鲜茶标准,其中包含了采摘规范、加工规范。
从采摘标准来看,只有最极致的原料才能造就最极致的品质。
竹叶青创立并坚守“高山、明前、茶芽”三大标准:原料只选产自峨眉600-1500米的高山茶园;采摘时间均在明前,且控制在5天时间;只采鳞片舒展后的饱满茶芽,1000颗茶芽才制得1g论道级竹叶青,足见其匠心。
而原料的极致只是获取鲜爽滋味的基础,后续还有复杂的加工流程。让“鲜”充分激发和保留,同样是茶叶“鲜爽”的关键。
因此在加工规范上,竹叶青则用“五重锁鲜科技”在加工的各个环节再进一步。
杀青,是绿茶制作中最重要的一步。
绿茶通过高温工序,及时迅速地终止酶活性,茶叶才能保持绿色不变红。过去,制茶人需要靠手工和经验来炒茶,1天才能炒一锅。而竹叶青要实现规模化和专业标准的生产,就需要对技术有更多的掌控力。例如,温度是最难把控的,高温工序并不那么好控制,一旦处理失当,茶味就次了不止一个档次。
因此,竹叶青用90秒高效快速杀青来降低鲜叶中酶的活性,从而最大限度锁住茶叶的”鲜”。
保鲜,能使得鲜爽滋味经久不淡。
绿茶,是唯一未经过发酵的茶叶品类。而春茶仅一季,如果没有合适的储藏条件,这份鲜爽滋味也会越来越淡。让茶叶经久不淡,是检验高端绿茶的重要标准。
竹叶青根据茶叶加工后状态及预期封袋时间,采用低温冷冻保鲜技术,分三段温度滚动式冷冻/冷藏保存,可以用来减缓绿茶中主要理化成分陈化,最大程度留住茶叶的“鲜”。
提香,是使茶叶进一步发挥香气的过程。
鲜茶叶中仍有大量的杂味,比如茶叶中的青叶醇、青叶醛等臭气,过去往往是人工用“佐料”加以烹煮,以掩盖茶的苦涩质感。
而在竹叶青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中,采用微波与红外技术相结合,确定了茶温、输送带速度、筒体转速等量化要求,90秒「高温快速提香」去除杂味,最大程度激发茶叶的“鲜”味。
水分控制,是让滋味和香气得以留存。
在行业中,“含水量”是衡量茶叶质量重要标准之一。茶叶的鲜香在高温后初步形成,但还需经过巧妙的干燥,让茶叶的水分保持在适宜的含量,滋味和香气才能得以留存。一般而言,含水量超过6%时,茶叶叶绿素降解,颜色变化很快;茶叶含水量超过12%就会变质发霉。
竹叶青,则将水分精准控制在了3%,严于国家标准的7%。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工序中规定了微波失水、冷却回润、微波回润、焙火提香等多个工艺控制参数,使得“鲜”味长期稳定。
包装,是品质把关的最后一步。
充氮包装,对保护茶叶内含物被氧化具有显著效果。竹叶青首创「独立充氮保鲜」技术,将精加工好的成品竹叶青计量分装成4g/袋,并使用铝箔小袋、充氮密封,将高端绿茶的品质把控细致到了每一步。
高端茶叶实现标准化,离不开企业对先进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对标准化的耕耘。这是竹叶青在对产品品质上交出的新答卷。
03
标准之上,用科技沉淀行业信任
在品类和品牌的世界里,标准化是原点。而要实现标准化,背后亦离不开科技的运用。
以燕窝为例,它的痛点与茶叶非常类似,过去的“经验主义”造成了行业普遍的信任壁垒。而解决的办法,就是用科技去迭代和建立针对性的标准。注意,是全产业链制定的标准,而不是某个产品和环节。依靠对科技的深耕,从原料工厂到加工工艺,从研发专利到炖煮工艺,产业链的每一环的品控最终实现燕窝细腻口感。
上一篇 : 喝茶时遇到过糟心事,3种茶的话,千万别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