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的“走红”创造了机会(组图)

2022-03-19 21:57:46热度:125°C

在近十年的创新历程中,小罐茶从消费品思维出发,以客户为中心,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全面推动数字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茶园管理、茶叶制造、工艺升级、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领域取得了的诸多进步,为数字经济浪潮下的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浓缩”且便携的包装、时尚的配色设计、细腻儒雅的文案……这是“小罐茶”在大众视野中的第一印象,也成为了这家茶企业的发展起点。对于茶叶市场来说,“小罐茶”的出现,无疑对传统茶企形成了一种冲击,也让更多人开始接触、了解中国茶。

或许在人们看来,创新的包装为“小罐茶”的“走红”创造了机会,事实上,其背后更体现了一个企业对科技创新理念的坚持。

“小罐茶”所采用的独特包装为充氮铝制小罐,一方面,铝制罐环保、安全,是国际上食品、药品行业最常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可以很好地代替纸或塑料包装。另一方面,铝罐+充氮还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证茶叶品质,而且拥有合适的体积、重量,让人可以随身携带。

而“小罐茶”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运用科技推出了颠覆性的中国茶商品包装。在近十年的创新历程中,“小罐茶”团队还将“科技创新”的观念融入到茶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为茶叶工业化、智能化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带领茶农增产增收;用现代化的科技设备更加完整准确地复刻大师的制茶技艺;打造智能工厂,让检验、分装、物流等环节智能化……自2012年创始团队上山寻茶开始,小罐茶即将迎来自己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通过探索科技与茶叶之间的关系,小罐茶为传统的中国茶注入新鲜“血液”,让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国际友人了解、爱上中国的茶叶,让宝贵的茶文化得以延续下去。

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生机

如今,当人们走进各个商场、卖场,越来越频繁地可以看到“小罐茶”的身影,令人眼前一亮的店面设计、时尚大气的产品包装,吸引着大批消费者,传统的中国茶在快节奏的商圈中也可以赚足眼球。

“小罐茶”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能够让已经“沉寂”多年的中国传统茶市场焕发生机?这背后,是小罐茶自创建以来,一直秉承的创新发展理念。经过多年的产业调研,并结合科技创新驱动的现代经济发展特点和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小罐茶认为纾解茶叶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难题,是破除中国茶产业瓶颈、释放发展能量的关键,科技创新将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首先,为了每位消费者能够喝到品质如一的“好喝”的茶,公司专门的茶叶研发团队对每一款茶叶进行物质测评、口味审评,用参数勾勒出消费者喜欢的那款茶加以标准固化,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不断调试稳定,保证茶叶品质和口味的始终如一。

但想要推广好茶,茶叶的保存、包装有很大门道。科学分析,如果茶叶(尤其是绿茶)的含水量达8%,就易产生陈茶气味;含水量达10%,则会开始产生霉变。如果简单用纸包、用罐藏,等于将好茶暴露在空气和水分中,被水分、氧气、异味侵害;小小的塑料袋,虽然可以隔绝空气、水分,但无法抵抗外力的挤压,茶叶很容易破碎。而小罐茶所使用的铝质小罐则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茶叶的品质。

因此,小罐茶利用科技创新思维,为传统的中国茶“穿”上了时尚、简约的“外衣,不仅受到消费者青睐,铝罐+充氮的包装更使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量均会减少95%。

除此之外,小罐茶还利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线下销售搭建专属的网络渠道,通过ERP客户管理系统、高效商务运营系统,实现了商品流、信息流的双向有机整合,不仅实现了管理效率的大大提升,缩短了生产与市场间沟通距离,还可以快速反馈终端销售信息,对产品需求的种类、数量进行预测反馈,使生产端可以通过灵活的加减法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正在策划的智慧门店和精准营销系统,也将更加精准的触达消费者需求,从而调配精准生产供给计划。

为做一罐好茶“上山入地”

在中国茶市场中品牌并不少,而不同品牌中的分辨度却不高。这也是导致市场出现缺乏活力、与时代脱节等困境的原因。面对传统中国茶走向现代所面临的困境,2012年,小罐茶团队决心走上了“上山寻茶”的道路。

对于一个年轻的团队来说,想要在已经发展多年的传统行业,“提高分辨度”则成为了大家需要攻克的主要目标。与传统企业相比,小罐茶更注重通过现代科技来提升茶叶加工环节的工业化水平和茶叶产品层面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茶业科技研发体系,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例如,2016年,小罐茶联手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为好茶建立认知标准,并以统一等级、统一价格为消费者做减法,消化了中国茶叶的复杂性。

标准化、现代化、简约化,这些逐渐成为了“小罐茶”在人们心中的标签,也是“小罐茶”一直努力的方向,“小罐茶”从上游的茶叶种植方面就已经花费心思为产出一罐好茶而努力。

小罐茶通过对茶农培训和茶园管理,以订单计划开展高标准种植计划,保证每一批次的产品都保持统一标准的高质量,每一片叶子从被采摘那刻起都有迹可循。公司在云南凤庆、福建安溪和武夷山、安徽休宁、广西横县投资建立了自有茶叶初制厂,同时在名茶产地与供货商深度合作,从茶园种植管理、茶叶采摘开始,建立茶叶和茶农的数据化信息,实现产品可追溯的同时,保证了产品品质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