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5:雄鸡高唱普洱茶

2021-03-04 12:24:52热度:135°C

回眸2005,对于云南思茅而言,可谓雄鸡高唱普洱茶的一年。这一年,思茅市产业特别是普洱茶产业获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受益的一个突出亮点。一年来,思茅的普洱茶产业发展迅速,特色鲜明:

发展势头迅猛

与2004年相比,思茅市现代茶园种植面积从66.7万亩增加到74.15万亩;茶叶产量从2.1万吨增加到3.56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从0.3万吨增加到1.49万吨;茶叶总产值从4亿元增加到10.23亿元,首次突破10亿大关,是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

一年多来,众多茶企业纷纷投资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普洱茶生产。一批有实力的外地客商纷纷进入思茅,投资普洱茶生产。普洱茶生产企业由20多户发展到100余户,年加工能力从不足3000吨扩展到1.5万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普洱茶产业发展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原料上涨,促进了茶农增收,全市11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从上年的264元增加到564元。

实现从原料型主产茶区向加工型转变。2004年前,思茅市60%以上茶叶被外地客商作为原料收购,原料价格也为外地客商所控制,每公斤仅5-8元。由于价格低,农民种茶积极性不高,少数茶园撂荒;茶业企业效益低下,多数运转艰难,少数资不抵债而破产,很多银行的茶叶贷款成了不良资产。

近两年特别是2005年,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普洱茶市场升温、价格上涨和加工规模扩大,60%以上的原料留在了当地加工普洱茶,使思茅从一个原料型主产茶区一跃成为加工型主产区。厂家竞相大批量收购,带动了原料价格上涨。晒青毛茶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5-8元一路上扬至16.7元,部分古茶价格更是升至百元以上,茶农受益颇丰,企业开始走上了良性循环道路,多数银行的茶叶贷款也由不良贷款转变为优良资产。

普洱茶加工的发展,带来了普洱茶贸易的兴旺,茶店、茶庄如雨后春笋涌现,仅思茅市区一年内就新增茶店100多个,主要街道茶店、茶庄林立,普洱县城昆洛路两侧也自然形成了普洱茶一条街。今天的思茅,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普洱茶加工区,普洱茶开始发扬光大,正在成为中国茶城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

初步树立品牌形象

思茅是云南普洱茶的重要原产地。提高质量、打造品牌、诚信经营,是思茅市茶企业的共同愿望与心声。思茅市茶叶协会2004年8月成立之后,用4个月时间,制定发布了思茅市《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并举办了有65个茶企业参加的《标准》培训班,启动了《标准》的贯彻实施。去年11月,思茅市茶办、工商、质监、卫生、茶协、普洱茶研究院6部门,联合对全市87户普洱茶企业贯彻《标准》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92%的企业综合评定为合格与基本合格。与此同时,各茶企业积极进行qs、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思茅的普洱茶产品在第二届中高山茶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得一金三银一铜的佳绩,在第四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上又摘取了五个金奖。

企业营销理念转变

一年来,思茅市近40户茶企业入驻云南康乐茶叶交易市场,长期租用该市场50多个铺面,占了该市场全部铺面的1/6,23户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第四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成为两个国内重要茶博会上阵容最为强大的茶叶军团,13户普洱茶企业入驻北京马连道茶叶铁观音条街,开办了北京普洱茶都。与此同时,各茶业企业纷纷到广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发展总经销、总代理、开办专营店。目前,全市多数茶企业已经由原来的坐地经营转变成主动出击、走出去拓展市场,一些企业还正积极准备走出国门,拓展国外市场,营销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产业、文化联动发展

思茅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弘扬普洱茶文化,以文化推动产业发展。2005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内容丰富、亮点多、特色浓、效果好。气势恢弘的祭茶祖仪式、评选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开办全国首家普洱茶收藏交易行、百匹马帮瑞贡京城首发式、普洱茶嘉年华活动、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交易会、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茶艺大赛、天下普洱民间斗茶会、万人品茗等活动,在近万名中外来宾中获得一致好评。

茶叶偏方好茶叶说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