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的困惑与希望

2021-03-04 12:15:43热度:195°C

问题

树良种覆盖率低,名茶生产缺乏后劲。现有茶园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前后发展的,已到了“老年期”,影响茶叶品质的提升。虽然茶树良种化建设已开始起步,但步伐相对缓慢,无性系良种比例只有6.7%,远远低于全省37.8%的比例。茶园换种改植和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的滞后将严重影响名茶生产的后劲基础,制约茶产业升级。

茶叶长势及效益差别大,资源利用率较低。据调查,全县53015亩茶叶中,长势好的11260亩,占21.24%,长势一般的24990亩,占47.14%,长势差的16762亩,占31.62%。同样是生产雪水云绿等名茶,产量高的每亩二三十斤,低的只有二三斤;产值高的每亩四五千元,而低的只有三四百元,茶叶效益好差相差十余倍。

采摘工供不应求,限制茶叶增产增效。桐庐名茶生产主要集中在春茶一季,鲜芽采摘时间紧,季节性采摘工需求量大。一些茶叶承包大户及生产企业主普遍反映,采摘工缺口很大,导致鲜芽采摘量较低,名茶产量难以增加。另外,采摘成本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的增长增效。据调查,每斤名茶的采摘工工资在80元以上,高的超过100元甚至达200元,加上加工、包装等成本,每斤名茶的平均成本在150元以上。一些没有自己品牌的加工企业,平均每斤名茶售价也只有100余元,没什么经济效益,无奈改产大众茶。大众茶单价只有2~5元,低的只有1元多点,为了产效益,就拼命增加产量,每亩鲜叶采摘量达到了2000多斤,而要保持茶叶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每亩茶园的鲜叶采摘量应控制在500斤以下,这种掠夺性生产,只能导致茶树加快退化,经济效益逐年下降,难以做到茶产业增产增收,可持续发展。

茶厂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影响茶叶的品质。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全机械化操作能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产量高山茶,但名茶制作的有些手工工序由机械代替,就会影响茶叶品质,造成茶叶香气不足,滋味偏淡、偏苦、偏涩,价格也上不去。而且桐庐230余家茶叶加工厂(点)普遍存在“小、散、差”问题,较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设备陈旧,相当一部分茶厂与农户的生产、生活区相混合,厂房简陋,茶厂的卫生条件和落后设备已成为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和实现产业升级的又一瓶颈。

茶叶市场竞争无序,茶农利益难保护,制约茶产业进一步发展。低价格竞争的结果,促使一些茶叶经销商对茶农压价,尽力压低收购价,有的甚至降低名茶制作标准以降低成本,按规定,4.2斤鲜芽才能做1斤名茶,这样名茶的水份含量才能低于规定的6%以下,但有的却用3.6斤鲜芽做1斤名茶,水份含量大大超过6%标准,导致名茶香气降低,口感变涩,不易保存,品质下降。影响了桐庐名茶的声誉,制约了桐庐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策

抓好茶园良种化建设,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加快茶园良种化建设步伐,推动茶叶品种的更新换代。结合良种因气候、土壤原因易变异的特点,在引进良种的同时,挖掘桐庐几千亩高山野生茶资源,通过改造、培育、繁植,确定适合桐庐名茶生产的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努力提高桐庐茶树良种的覆盖率,提高名茶生产的后劲基础。二是要对茶园进行标准化整治,推广科学的茶园培管,使茶园符合机械化采摘要求。三是要抓好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保证桐庐名茶产品的安全,提高名茶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信息服务。完善以县、乡镇农技部门为主体,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相配套的技术服务体系,积极为茶农提供种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培管技术等服务,加大无性系良种茶推广,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首先要将雪水云绿这张“金名片”的含金量做足,名声做大。雪水云绿茶要从恢复必要的手工工序着手,实行半手工、半机械的制作工艺,以提高雪水云绿茶的品质,扩大雪水云绿茶的增效空间。第二,在做强雪水云绿茶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开发优质茶。雪水云绿茶属单芽茶,可借鉴雪水云绿茶的制作工艺,开发1芽1叶、1芽2叶甚至1芽3叶的优质茶生产,延伸名茶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名茶效益。第三,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做好名茶生产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如乌龙茶的制作工艺等,开发清香型绿茶生产,通过实行多茶类精加工,提高大众茶的附加值,从而既能留得住劳动力,增加茶农收入,又能提高茶叶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第四,实施茶厂的优化改造工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按照“全省茶厂优化改造实施方案”的部署,用几年时间,根据树立一批、淘汰一批、改造一批的原则,对全县50家左右的茶厂逐步进行改造,使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茶叶质量提高、茶农投青方便,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规模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

强化品牌建设,实行产业化经营。一是将“雪水云绿”原产地域进行合理划分,申报国家原产地保护标识,实施“雪云水绿”原产地域保护和使用原产地域专用标志管理。二是为规范有序竞争,必须优化茶业专业市场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并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毛茶交易市场,茶农制作的半成品毛茶统一进入市场,供有资质的龙头企业采购,而不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和无资质的经销商,使名茶原料逐步集中到龙头企业,以提高名茶的品质,提升桐庐名茶的形象。三是充分发挥县雪水云绿茶产业协会的作用,制定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加强雪水云绿茶品牌的“五统中国茶一”规范化管理。四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促进茶叶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使茶叶生产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政府扶持是种导向,对一个产业的发展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根据桐庐茶叶发展的重点,突出扶持新建无性系茶园、低产茶园改造、茶叶机剪机采、茶厂标准化建设、企业及合作组织QS市场准入认证、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认证等,并对茶叶加工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促进桐庐茶产业更快发展。

挖掘文化内涵,扩大对外宣传。桐庐的名茶生产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曾是皇室贡茶,要深入挖掘桐庐茶文化的内涵,培育和宣传桐庐的茶文化,以茶文化的影响力来提高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茶产品的竞争力。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展销会、茶博会、推介会和名茶评比等活动。利用电视台、网络、报刊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桐庐的茶及茶文化,鼓励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设立雪水云绿专卖店,进行宣传促销,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的名茶品评会及新闻发布会等,不断扩大桐庐茶叶的知名度。

一()茶叶茶叶出口欧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