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产业应战洋品牌
2021-03-04 12:09:01热度:159°C
2021-03-04 12:09:01热度:159°C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却面对高山茶着如何打出品牌做大作强的问题。中国名优茶有上千种,但诸如龙井、碧螺春等名优茶叶,虽然知名度很高,却大多是以地方特产的模式来应对市场,无法发挥品牌的优势,更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与知名品牌相提并论。在日前召开的世界茶叶论坛上,专家们分析了当前茶产业的形势后又一次惊呼:“洋品牌”已经直接向中国茶叶吹响了挑战的号角,中国急需打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其实,这也是很多传统产业面对的问题。
老产业面临新挑战我国地域广阔,茶叶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国有近千个茶叶品牌,且各有特色。同时,劳动力丰富,茶叶科研也成体系。对浙江、福建、四川、湖南、云南等产茶大省来说,茶是衣食万户的产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茶产业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英国某公司生产的世界著名茶叶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其市场占有率迅速超过了中国任何一个茶叶品牌。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瑞士雀巢公司也都在开发茶饮料。从发展趋势看,茶饮料市场不断扩大。而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虽然列世界前三位,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却没有一个能与该名牌比肩,这与茶叶出口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有研究人员提出,我国茶叶行业现状可用“三多三少”来概括:生产厂家多、茶叶品种多、各类茶包装款式多;注册商标少、有名气的品牌少、国际品牌更少。中国的茶叶品牌需要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自身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机制,开发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真正打造出中国茶叶的知名品牌。
传统生产与现代要求皆重我国的茶叶生产经营大部分是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真正上规模的屈指可数,在品牌的建设上显得先天不足。
但可以说,这正是一个两难。从茶叶生产的特点来看,不同水、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茶叶相差很大,手工制作茶叶也有着机械制作茶叶所没有的优点。中国的茶不仅是一种农产品,它还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茶被誉为“灵魂的饮料”,茶文化与现在所流行的“快餐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差异性与精细性也正是茶文化得以传承数千年的一大因素,是它的魅力所在。
但时代毕竟已经不同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国外著名品牌的袋装红茶、绿茶来看,尽管短时间内这种标准化生产的袋装茶还未必能取代传统的茶叶消费方式,但它的方便快捷加上国际知名度,已经威胁着中国茶产业的未来发展。而且,茶产业不仅仅指茶饮料,还包括含有茶叶的食品,既有主食,也有副食和零食。近年来,茶米饭、茶面包、茶点心、茶饼干等也已经面市,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这些都对茶叶生产提出了市场细分的要求,如何运用现代科技,生产系列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和茶用品,不断延伸茶的产业链,做强做大茶产业提上日程。
探索新的产业发展之路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茶叶与传统工艺生产茶叶各具优势,都不能丢。在弘扬茶文化基础上发展茶产业,如何能两者兼顾才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主要有“公司+基地+农户”;“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还有“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市场+经销大户+农户”等多种形式。
例如,四川省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为了加快基地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户增收,与乐山市及周围的10多个区、市、县的50多个乡镇建立茶叶生产基地,茶园面积达12万亩,农户达28000户,依托川农大与省茶叶研究所,对茶农予以技术支持,并在公司内部建立了最低价格机制、投入机制、风险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与茶农形成合理的利益共同体。云南省龙生绿色产业集团也是茶业产业化经营的范例。其前身只是一个拥有600亩基地的民营小企业,由于企业业绩卓著,当地政府引导将当地的经营绩效不彰,连年亏损的六个国营茶厂并入该企业,使其茶园面积扩张到2万亩。为了摆脱铁观音国营企业的包袱,2000年实行了民营化改制,并将周围的茶农组织进来,形成了10万亩茶山,四万多亩稳产优质人工栽培茶园,企业职工和茶农共25000人,技术人员3000人,2002年茶叶销售值达5000万元,成立了11家子公司,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多家专卖店,在上海、北京、兰州、广西等地设立了8个直销办事处。
目前,北京的“张一元”、江西的“得雨活茶”、四川的“竹叶青”等一批茶叶品牌也正在悄悄崛起。市场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市场也永远都有机会。承载着千年茶文化的茶产业正在浴火重生。
茶叶特二级竹山茶叶上一篇 : 普洱茶:生产·市场路在何方
下一篇 : 中国茶:出口价低于肯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