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茶叶出口逐渐萎缩前景堪忧

2021-03-04 12:05:05热度:217°C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印度的第2大茶叶生产国,近年来叶出口实现了连续5年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广东作为我国主要的产茶区之一,近年茶叶出口前景却不容乐观。据海关统计,广东茶叶出口在2002-铁观音2004年均徘徊在2.3万吨左右,2004年出口量在全国各省区中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2。但2005年出口量却骤降至1.4万吨,比上年大幅下降41.3%,在全国各省区的排位退居第5。2006年1-8月,广东出口茶叶7954吨,比去年同期(下同)继续大幅下降22.5%,出口量不足同茶艺期浙江出口量的1成。今年广东茶叶出口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外不断增加的贸易壁垒使广东茶叶出口受阻。欧盟除沿用原来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外,自2005年8月1日起,又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相当于检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受此影响,2005年广东茶叶对欧盟出口282吨,与上年相比降幅高达90%,广东茶叶已基本失去欧盟市场;从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实施了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强调食品安全要“从农场到餐桌”,不仅要求终端产品要符合标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要符合标准,新标准的实施使广东茶叶难以进入欧盟,今年1-8月对欧盟出口茶叶188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出口量仅及2004年同期的11.7%,继续被阻挡在欧盟市场之外。此外,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起正式施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对茶叶农残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采用“干茶法”进行检测。该制度的实施严重影响到广东的茶叶出口,在实施后的6-8月广东茶叶对日的出口量分别为106吨、179吨和209吨,降幅均超过5成,3个月累计降幅高达60.6%,广东茶叶出口面临失去日本市场的风险。

二是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和茶叶出口配额管理的取消使茶叶出口竞争更加激烈。根据《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自2004年5月19日起,取消对绿茶乌龙茶出口经营资格的审批管理,凡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经营茶叶出口。此外,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我国对茶叶出口经营权进一步放开,茶叶出口配额管理随之取消,广东一些内贸生产、流通企业开始加入出口企业行列,今年1-8月广东经营茶叶出口的企业已由去年同期的21家猛增至34家,茶叶出口竞争更趋激烈。国有企业1-8月仅出口茶叶362吨,降幅高达94.2%,只占同期广东茶叶出口量的4.6%,逐渐淡出广东茶叶出口市场行列;私营企业则后来居上,1-8月出口茶叶7413吨,高速增长93.3%,逐步占据国有企业原来的出口份额,已占广东茶叶出口量的93.2%,成为广东茶叶出口的绝对主力。随着经营权的放开和配额的取消,部分茶叶产区的企业也选择自行出口,这也使原来广东国有企业经营收购出口的茶叶大幅减少,这也是广东今年茶叶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广东茶叶出口对其他发达国家市场也出现巨幅下滑的不利局面。除了对欧盟和日本市场出现大幅下降之外,1-8月广东茶叶对新加坡和美国分别出口54吨和174吨,降幅高达94.8%和75.3%,而去年同期这2个市场分别是广东茶叶的第3和第5大市场,广东茶叶对发达国家出口面临全面萎缩的不利局面。针对广东茶叶日趋严峻的出口形势,广东茶叶生产加工出口企业应建立健全茶叶出口加工企业的卫生质量体系,加大茶叶农残监控力度,引导茶农减少用药,严格遵守停药期,加强对原料茶进厂前的农残检测,并注重开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如袋泡绿茶、茶饮料、保健茶等。同时加强与国外主要茶叶进口商的联系合作,共同推进茶叶源头控制工作,推行公司+基地模式,加大生物农药研发力度,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并加强对欧盟、日本等地的技术壁垒的跟踪研究,完善出口预警机制。

山茶叶木氏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