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国内市场发展报告(3)-2

2021-03-04 11:58:33热度:205°C

七全国各地消费情况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茶叶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为0.4%。2001年调查显示,在全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沈阳、哈尔滨、南京、武汉、西安)中,广州人最富。2001年,广州人均gdp达到4586美元(北京3000美元、上海4500美元)。广州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6元,实际增长7%。2001年,人均消费1660克。北方馆数量以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全国大型批发市场有20多家,各类大型展示交易活动每年也有20多次。香港、台湾的人均消费都在1200克。我国茶叶消费增长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只要引导好消费,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增加适销对路的品种,茶叶消费必将有一个更大的增长。

(一)华北

1北京

1)概况。

1998年,市场总额为6亿元,保健茶占30%。1991年北京市茶叶总公司销7000t茶叶,包装茶占71%,(且每年增加10%,四年前包装茶占30%),年销售额1.6亿元,利税560万元。京华牌茶叶远销华北、东北、西北、四川等20多个省区,这是小包装的功劳。以前只节假日畅销,现常年畅销。

1993年,有茶叶经营单位170多家,市供销社茶叶公司、北京市茶叶总公司、街道三产业、知青联社、劳动服务公司、中小学校办企业、百货商店、食品店都经营茶叶。普通百姓原来买4-5元/市斤的茶,现在是30元/市斤的为主。茶叶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么样才能保证茶香不跑味?绿茶增长6-8%。

2002年,有7000多家茶商和厂店,年销茶叶1.2万吨,人均1公斤。

2)消费水平提高。

主销茶价1980年为8元/500克,1985年为15.5元,现为30-100元,且销路看好。1999年春节10天时间,张一元前门老茶店销高档礼盒1万多盒,增长3倍。2002年春节期间,人们开始时尚送茶,原因有三:一是人们认为茶叶包装精美,拿得出手;二是认为茶叶品味高,有文化内涵,不俗气;三是人们越来越重视茶叶的保健作用。集团消费的也多,几十斤到几百斤的多。

3)花茶降、绿茶升。

绿茶销量扶摇直上。2001年,北京市场仍以花茶为主,但绿茶慢慢崛起,其原因:一是花茶不及绿茶风味多样;二是利润率绿茶高于花茶;三是原来花茶流行是因为北方水质不佳、住房小,香气易留室内,住房条件的改善和桶装矿泉水为绿茶的风行提供了必要条件。2002年,销量增长在20%以上。2003年非典流行时期,成倍增长。

4)销量增加。

长安商场1992年6月销2600kg,比上年增加1.4倍。1971-1985年,每增加1万人,消费增长21.9t,为山东省的10倍(0.9524t)。1986年饮茶者每户2.28人,26-45岁37.4%,45岁以上46.7%;每月消费250克以上者中,26-45岁40.1%,45以上50%。1971-1979年,增长9%,1981-1985年增长5.1%。人均1986年500克,1998年600克。1999年夏,茶庄生意火了,市民越天热越喝茶,视“喝茶”、“品茶”为高雅的精神享受。张一元茶庄,6-7月销售额1145.2万元,同比增长46.5%。吴裕泰18家连锁店销54795公斤。张一元前门店1999年春节时,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初三,10天销售额520万元,比上年增长40%。5)洋茶进宾馆、饭店。

袋泡茶符合“方便、保健、风味”的消费心理,1992年立顿红茶每盒40-50元。以汤色明亮、滋味醇厚而赢得无数消费者青睐。

6)网点增多。

1983年当年增加18个,兼营点1300个。2002年有7000多家茶店。

7)文化促销。

1998年,有32位各大企业的评茶员、茶艺师获培训资格证,掌握了鉴别茶叶、冲泡茶叶的方法。1999年国庆前后,165家茶馆推出14个月联合优惠卡,售价仅66元,并打出“国庆送什么,茶馆联合优惠卡”、“茶艺馆—淑女绅士的摇篮”等口号。

8)老字号重整旗鼓。

老字号的茶庄有8家,西四隆泰、新街口宏兴、西外益新、白塔寺福聚来、地安门吴肇祥、西单元长厚、张一元、吴裕泰。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茶基地,质量好,33家商场35种茶合格率达74.8%。他们都设分店,连锁经营。部分走向联合,如吴启元、庆林春、森泰等。张一元茶店,1999年4月,绿茶节6天销600多万元,大栅栏门店一天有56万元零售额。

9)茶楼热。

2002年1-3月,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的茶楼有300多家。而2001年底总共才300家。如今的茶楼,集时尚、娱乐、休闲为一体,在黄金地段,装修豪华,各具特色,最大的3000平方米。形成了三里河茶楼一条街。在北京,寸土寸金,房租很高,降价消费根本不现实;同时,北京人不象南方人爱喝茶,客流量小,“薄利多销”也不行。但是,建成综合楼,以广州、杭州的消费模式综合起来发展,价格自然会降低。

10)2003年春节茶市的三个特点。

一是老字号借茶礼品拉起大市场。如吴裕泰的茶礼品分古代典故、琴棋书画和贺岁三大系列,价格在160-860元之间,从吴裕泰茶文化节开幕10天销售茶礼品15000套。二是绿茶、乌龙茶成节前新宠。比去年增长15%,200-300元一斤的龙井茶销售最好。三是选购茶叶开始重口感。过去北京人选购茶叶对外观的要求高于对口感的要求,但是今年明显感觉到消费者对“香味”的要求重于对外形的要求。

2、天津

1)人均消费额。

1997年为16.6元,比1992年的5.58元增加11.02元,增长2倍。

2)人均消费量。

1997年0.26公斤,比1992年增长44.4%。2001年为0.5公斤,四年增长1倍。

3)品种多样化。

由主销茉莉花茶向红茶、绿茶、保健茶、铁观音、毛峰、白毛猴等多样化发展。2000年秋冬,天津市场观赏茶俏。观赏茶是由一种用茶叶和其他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茶与花、茶与中草药。如山茶花是由山花、菊花、枸杞、山楂、甜叶菊组成;五色茶由菊花、枸杞、绿茶、生晒参粉;锦上添花由黄山毛峰、三朵菊花,开水冲泡后,上面顶起的三朵菊花渐渐放大,富有立体感和很强的艺术效果。茶叶、苹果、甜橙、野蔷薇、玫瑰等异国干果,再配上杭白菊,冲泡后,红黄白绿香气四溢,异彩纷呈。

4)暑茶大战。

1992年暑茶期间,75%的单位发茶叶,15%的单位发其它饮料,10%的单位发现金。价格中心区44元/公斤,一般地区28元/公斤。

1992年总量为2850t,比1991年增长5%。价格组成为24元的5%,30元的40%,40元的45%,60元的10%。批发商160家,零售1000多家,行商若干。暑茶大战,扣率大战,质量混乱。出现了“南方处处产龙井,产区家家出碧螺”的现象。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品种多,档次齐,花茶、绿茶、礼品茶上万种;二是赊货现象多,一些单位不景气,先要货后付款;三是购买力分流,发放茶叶的占75%、发放其它饮料的占15%、发放现金的占10%;四是经销单位增多,福建在津设点的有10多家,年底还有2-3家开业。现在发暑茶的很少了。

5)名优绿茶销势好。

2001年,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销势好,有的名茶庄断档脱销;高档茶平稳;礼盒茶上升,礼品的变化带来了礼品茶的旺销;大路品种茶叶 花肥茶叶小礼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