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新生代:与前辈迥异的创富神话
2021-03-04 11:57:45热度:115°C
2021-03-04 11:57:45热度:115°C
“30岁是件大礼物,不要浪费它!”通用公司(ge)前任ceo杰克韦尔奇说,“如果你在30岁时就开始做一件一成不变的工作,那太遗憾了。拿出勇气,去冒险吧!”
新生代浙商一般刚过而立之年,却已是立于潮头的创富新锐。诸多观察家认为,新生代浙商已经成为浙江经济持续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
浙商即将迎来新生代接班大潮
浙江近40万家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制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大的已有70来岁,一般的也有60来岁,年轻的也超过了50岁。新生代浙商接班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必将在接下去的10年时间内,成为浙商群体中的一个大潮。
绍兴县7000余家中小型企业的老总,有相当部分将子女送到国外读书或培训,准备回来接班。
而在有些地方,则出现了行业性的新生代企业家崛起的现象。比如浙江云和的玩具业。该县10位年轻企业主于去年组成了一个木头人俱乐部,他们10家企业的年产值占了云和玩具产业总产值的七分之一,10人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有专家指出,新生代浙商的接班有一个规律,接班人的前期锻炼的时间,和要接班的企业规模成正比。象万向、广厦这样的巨无霸民营企业,接班人可能需要花8-12年时间的锻炼;而一些规模在几亿到20亿之间的知名民营企业,接班人锻炼的时间也要3到8年,而一些普通的中小民营企业,可能只需要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接班前锻炼了。”
老一代创业的接力棒如何有力地交接下去,不是一个单纯的血缘问题,更应该是一个教育问题了。因此,老帅向少帅的传帮带,已经成为浙江企业的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除了学校教育,企业家们还非常重视子女的“实战”训练。子女学成之后,有的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有的先安排到别的企业任职,学习别人的长处,然后再回来工作;有的则让子女另起炉灶,自办公司,使其从中得到锻炼。
苏泊尔集团年轻的董事长苏显泽,已经从企业创始人父亲苏增福的影子中走出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游刃有余。在2004年杜邦“特富龙事件”中,36岁的苏显泽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沉稳:“对于年轻的苏泊尔来讲,我们需要这样的磨练。”
或许,正是这样悲喜交加的经历,才让新生代浙商迅速地成长起来。
浙商接班的“262”观点
要挑起接班的责任和使命,新生代浙商就要在继承父辈优良品质和传统的基础上,更要具备与父辈不一样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商业道德,以及视野、胸襟和气魄。
对于新生代浙商,有专家充满信心:在父辈的熏陶下,他们能够获得对企业更多的感性认识,并具备创业的潜在意识,非其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同龄人可比。
有一位观察者这样说:“老一代浙商有魄力,胆子大,敢吃苦,这些都需要新生代浙商学习。但老一代普遍患有‘权力崇拜症’,小企业做大之后,就希望依附于更大的权力,目的就是为了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这种变相“寻租”在以后很难行得通了。我寄希望于新生代浙商,希望他们能彻底改变这种心态,相信公平竞争、相信市场规则、相信中国的法治化和民主化进程。”
有专家认为,老一代浙商创办的家族企业,有着种种弊病,比如混乱的财务体系、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模糊的股权安排、苛刻的工资制度、恶劣的生产环境等等。新生代浙商必须明白,企业要做大做强,以上任何一条存在,都将是致命的。新生代浙商接班之后的第一步,应是在若干年之内,完善财务、用人、股权等相关制度,改善生产环境、给工人以合理待遇。总之一句话,他们需要在家族企业里,建立起人性化的现代企业制度。
老一代浙商喜欢单干,他们之间的不合作态度,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作为新生代代表人物之一的复星高科董事长郭广昌,却非常重视团队的合作精神。他说:“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复星可谓新生代浙商团队创业的典范。
有人还提出了一个新生代浙商接班的“262”观点:对新生代浙商其实并不需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如果20%的新生代浙商,接班后能让企业以超高速发展,能有60%的新生代浙商,接班后能让企业稳步发展,剩下的20%新生代浙商,哪怕全是败家子,浙江民营经济还是能够保持快速增长,这样的接班也可以说是基本成功了。他们已无愧于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了。
与前辈迥异的创富神安溪茶话
2004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荣登榜首的荣智健,从36岁创办电子厂开始,到60岁的时候积累了14.9亿美元的财富。父辈企业家们用了几十年时间的创富之路,在陈天桥、丁磊等新生代浙商那里,仅仅用了五六年的时间。
与老一辈浙商们相比,新生代浙商演绎着完全不同的创富神话。他们不愿意像长辈那样从生产缝纫机、皮鞋开始慢慢积累财富。他们更希望凭借自己的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使财富飙升。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高新技术行业。浙江省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第四季度,在调查的八大行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仍处于最高位,达161.1。
一位年仅27岁、但已拥有数千万身家的软件企业老总这样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5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健康茶,老爸让我继承家里的年销售额数百万元的小企业,被我一口回绝,我说你的企业一年赚不到50万元,我看不起。你给我30万元启动资金,我要去开软件公司,到我30岁那年,我还你1000万元!老爸当时快被我气疯了,他说什么软件企业,那是美国人搞的玩意儿,你一个专科生有这能耐么。但骂归骂,30万元他还是给我了。没想到,不到三年我就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元。当我领着老爸到银行去看账户余额后,他呆住了,整整一天不说话。第二天晚上他叫了他的那帮老兄弟,一边喝酒一边激动地哭。”
在“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模前100家企业”中,仅杭州市就有12家企业榜上有名。入选数仅次于北京、广东,居全国第3位。在信息产业部发布的“2004年中国独立软件开发企业最大规模前30家企业”中,杭州的新中大软件、士兰微电子、浙大中控3家企业入围。又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杭州市软件产品销售收入为139亿元,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居北京、深圳之后,排名第3位。
业内人士透露,在杭州软件业,80%以上的企业老板与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在他们当中,很多创业者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一笔启动资金,然后创办软件企业。靠着与生俱来的浙商基因与后天学习,带领企业迅速发展。他们这批人,无疑继承了父辈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与经营天赋,但是,他们起点更高,发展更快,视野更广,取得的成绩也更辉煌。
所以,浙大网新董事长陈纯说,在it行业,新生代浙商显示的力量已可以与浙商在传统制造业中业绩相媲美。
少女摘茶叶茶叶泡水上一篇 : 地产top10:京城地产商10大糗事
下一篇 : 到了“抢钱”时代谁的钱最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