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茶难脱地产地销局面
2021-03-04 11:14:20热度:220°C
2021-03-04 11:14:20热度:220°C
盛夏酷暑,最是饮茶消暑时节。
“形似松针、翠绿挺拔”的南京雨花茶,是真正历练完美的“大师级”好茶,其看相、滋味、品质,丝毫不输声名远播的杭州西湖龙井、苏州洞庭碧螺春--中国茶叶学会副会长江用文这样评价,江苏省茶叶首席专家张定这样评价,上海市茶叶协会副会长张彬也这样评价。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大师级”好茶,上月首次跨出省门亮相2010中国(上海)国际茶博会,却出人意料地铩羽而归--10多家茶厂精挑细选了一批茶叶赴沪参展,结果,基本上是“怎么带去的,又怎么带了回来”。
“真不敢相信,距离仅300多公里的上海,居然多数人没听说过雨花茶!”说起上海茶博会上的遭遇,一位茶厂负责人大惑不解。
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南京“雨花茶”,近九成在南京本地消费。创制半个多世纪以来,南京“雨花茶”一直难脱地产、地销的局面;与其他“中国十大名茶”相比,雨花茶最缺的是外向拓展的意志与动力。
成也严苛,败也严苛
“水分小于等于7%,碎茶低于6%,鲜叶中初展的一芽一叶大于等于85%,芽叶长度2.0-2.5厘米要大于等于90%……条索要求形似松针、紧系圆直、锋苗挺秀、白毫略显,色泽绿润、外形匀整……”
这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11月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国家标准中,对特级雨花茶的物理指标要求。
客观地说,1959年正式命名的南京雨花茶,之所以能成为一匹黑马,在数以百计的茶叶品牌中迅速崛起,跻身“中国十大名茶”行列,严苛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功不可没”。南京市农委园艺处处长冯萍认为。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严苛的工艺标准,成就了雨花茶的“大师级”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自身发展的手脚。
“从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毛火-整形-足火-精制-包装,雨花茶的工艺流程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大致相仿”,南京赭洛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晏志说,但是,雨花茶有两项指标“要了人命”,一个是“水分小于等于7%”,二是“形似松针”。
内行都知道,娇嫩的鲜茶极度脆弱,稍一揉搓,便会断裂碎损。张晏志说,雨花茶不仅要求水分小于等于7%,还要保证如此干燥的茶叶成松针状,这与外形要求扁平光润的西湖龙井和卷曲成螺的碧螺春制作工艺相比,难免有点“自讨苦吃”的意思。
也是这个原因,郊县一些茶场宁可把第一批鲜叶做成了售价相对便宜些的碧螺春,也不做价格年年看涨的雨花茶。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雨花茶价虽然卖得比碧螺春贵,但同样分量的鲜叶做成茶叶,做碧螺春赚的可能还比雨花茶多。
业内人士透露,一个装50克雨花茶的罐子,如果装碧螺春,至多45克便揣不下了,而改装雨花茶,实足50克也不过大半罐而已。因为松针状的雨花茶实实在在,而卷曲成螺的碧螺春之间的空隙很大,看上去很多,其实分量大多不足。再则,大凡南京做碧螺春的茶场,茶叶的水分含量大多高达10%-13%,这几个百分点的水分又为茶场多挣了3%-6%的钞票,换算下来,做碧螺春不费劲就比雨花茶多赚了不少。
南京现有茶园面积为10.54万亩,茶叶总产量约2500吨,总产值约3.5亿元。其中雨花茶产量500吨,产值约1.5亿元。冯萍说,雨花茶的产量之所以只占茶叶总产的20%,是因为雨花茶采摘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夹角不大于45°”,所以雨花茶的生产季最多也就只有两三周时间,“因为产量少,本地需求大,客观上便造成了雨花茶本身对外拓展的动力不足。”
“李逵”羸弱,“李鬼”嚣张
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标GB/T20605-2006明确:“雨花茶”这三个字仅限于南京的“七郊县两陵园”使用,即中山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和南京7个郊县的现辖行政区域。
“就产品的保护而言,国标对雨花茶的保护相当到位。”冯萍说,以“洞庭(山)碧螺春茶”为例,由于国标保护的是“洞庭(山)碧螺春茶”,所以,碧螺春就成了一种工艺。而“雨花茶”则不然,非出自南京“七郊县两陵园”的“雨花茶”就构成侵权。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各地质检机构依法对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保护。对擅自使用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
可遗憾的是,这一规定在南京几成一纸空文。由于保护乏力,南京街头雨花茶“李鬼”横行。
不久前,汉中门大街一家新开的茶行,公开在省级卫视刊播广告叫卖“安徽雨花茶”。南京市茶叶协会工作人员向负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责任的质检机构反映。得到的回答却是“只要它不直接叫‘南京雨花茶’就算了吧……”
无独有偶。今年3月16日,就在南京的茶园尚未发出嫩芽之际,土城头的一家茶叶市场公开宣称已经炒出了第一锅雨花茶,并煞有介事地说“20多斤鲜叶是梅山第一小学的24位小学生在将军山上采的”。农业部门专门派员调查事情真相,结果发现那是四川买来的鲜叶。
“不客气地说,南京街头叫卖的雨花茶至少七成是‘李鬼’。负有保护责任的质检部门的确该负责!”采访中,“老莫茶栈”老板莫利锋说,由于监管乏力,近年来,一些大型商场、超市也不顾社会责任,加入了销售假冒“雨花茶”的行列。再加上以“小散弱”为主要特征的雨花茶场各自为政、形同散沙、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在“李逵”羸弱的情况下,“李鬼”嚣张也就不足为奇了。
出路何在?“文化”先行
“形如松针”的雨花茶,也许是全国唯一和英雄有关的茶。
市农委副主任赵菊林介绍,1958年,为了纪念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先烈,江苏省委召集了十多位制茶专家在中山陵园茶厂攻关。经过反复比选,最后决定把茶叶制成松针形,以象征革命烈士忠贞不屈的精神万古长青。
从表面上看,雨花茶的历史不过50多年的历史,其实,早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南京百姓就已经有了饮早茶的习俗,生产历史也很悠久。冯萍说,在栖霞寺的后山,至今仍保存着“茶圣”陆羽在栖霞寺采茶品茶的“品外泉”、“试茶亭”等景点,更有大量的诗词和传说广为流传。她认为,更多的雨花茶品牌历史和品牌故事值得挖掘。
采访中,莫利锋告诉记者,“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记述了一个《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从早叫卖到晚,壶中茶汤不减。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老百姓都很感激她。可当时的官吏知道这个消息后,却派人把老妇人关进牢里。但第二天一早,老妇人不见了。后来,雨花台一带开始遍布葱郁碧绿的茶园。
此外,还有一个传说,成语“天花乱坠”和“雨花汤”均是因此得名--
相传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11年),金陵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常在石子岗上设坛说法,说得生动绝妙,感动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唐朝时便根据这一传说将石子岗改名为雨花台。高座寺内有清泉二眼,名永宁泉,南宋诗人陆游取泉水泡“雨花汤”后,因其水质清洌,饮之甘甜,称之为“江南第二泉”。如今,二泉之水虽枯,但古之盛名犹存。
“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和产品的稀缺性是永久的财富。”莫利锋说,雨花茶要走向世界,深入挖掘俯拾皆是的品牌故事,打文化牌是必经之路。
放眼全国,打文化牌几乎已成众多全国名茶的不二法门。毛久庚也认为,雨花茶因其稀缺性、特殊性,已经具备成为奢侈品的先天基因。因此,先做好品牌规划,引导茶道向“人道”与“商道”延伸,最终走上高端路线是一条绝佳路线。
就地产销,小富即安
物以稀为贵。那么,雨花茶价格有多贵呢?
今年3月29日,六合平山林场开炒“头锅”雨花茶,因为想要的人太多,林场不得不采取竞拍的办法决定买主。结果,开价5000元一斤的“头锅”雨花茶,最后被相持不下的茶客抬到了38000元!
其实,业内人士都清楚,雨花茶基本上是“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以中山陵茶厂生产的“钟山”牌雨花茶为例,每年出厂的10多斤“特级一等”雨花茶,斤价都要达到5位数,且非一般消费者能够订到货,市面上要想见其一面都难。
像平山林场的“华平”牌雨花茶、雨花台风景区茶厂的“昊月”牌雨花茶、南京雪松茶业有限公司的“雪松”牌雨花茶等斤价在2000-5000元之间的雨花茶,基本上也都被一些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包”了。
“正是因为产量低、追捧者众,全南京30多家生产优质雨花茶的厂家,茶叶都在地头卖光了。”南京雨花茶集团董事长毛久庚说,这种坐地销售的惯性,不仅裹胁着雨花茶远离市场,也造成了整个产业“缺钙、退化”。所以,与其他茶叶产区专卖店林立不同,南京的茶场用不着在主城区开专卖店。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雨花茶一直是全手工生产制作,年产量始终徘徊在600公斤左右。为了做大雨花茶产业,1986年,南京市农林局牵头成立机制雨花茶攻关协作组,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加工;随即又制定了第一个雨花茶生产标准,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雨花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04年12月,成为我市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可恨铁不成钢的是,其行业的集中度之低令人咋舌--目前全市300多家雨花茶生产企业中,居然没有一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冯萍说,究其原因,品牌意识的匮乏和小富即安的心态纠结是根本原因。
“要做大雨花茶产业不外乎两个渠道,一是扩大面积,一是实施兼并联合。”溧水严景万茶场总经理严景万说,随着近年来农业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土地流转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大多数有意扩大种植面积的茶园,均因此“告吹”。再说兼并联合,则比扩大种植面积还要难。由于雨花茶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工艺水平哪怕很一般,产品都不愁卖,利润还高达3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小富即安心态弥漫的茶场谁还愿意被别人兼并呢?
绍兴茶叶茶叶杀菌吗上一篇 : 福州茉莉花茶因三都澳而远销海外
下一篇 : 普洱存量令普洱茶难再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