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渊茗”模式创新看茶企出路
2021-03-04 10:56:41热度:129°C
2021-03-04 10:56:41热度:129°C
中国茶网资讯:“七万茶企敌不过一家立顿”这是中国茶叶行业不争的事实,中国茶企如何迎头赶上就看众企业如何去做了,从目前中国茶行业情况看,尽管一些茶企号称“航母”或“巨头”,但从市场占有率来衡量的话,“航母”、“巨头”无疑还是纸老虎,中国至今还没有茶企可称为大企业。中国茶行业目前的确有些茶企具备一定的财力,只是现代企业的成长更多不在于财力而在于智力。让我们回头看看其他行业的一些巨头,他们成为巨头无一是凭借资金的实力起家,而是充满智慧的模式制胜的结果。如希望饲料的刘家兄弟,当他们想进入饲料行业时,行业内早有一些上规模的饲料企业了,创业初期连1000元贷款都遭到银行拒绝,这样的穷小子在短短数年时间久成为中国饲料界的老大;而黄光裕17岁闯商场只有4000元资本,18年成为中国首富;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6年打造出一个年收入超过70亿的巨无霸企业;小肥羊从一间火锅店开始,仅用三年时间打造出中餐业的老大;1988年,宗庆后率领校办企业借款14万元,组织专家和科研人员,开发出了第一个专供儿童饮用的营养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到第四年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净利润7000多万元,完成了娃哈哈的初步原始积累。还有很多诸如史玉柱、姚良松等人物,他们的创业资金起点都远不及现在的许多茶企,但他们都成了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典范。
茶企业能否出现像其他行业一样的真正巨头,唯一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企业的商业模式,而如今市场上能看到身影的茶企业,都在沿袭着茶农卖茶的方式,在茶行业有许多企业号称自己有多少茶山、有多大规模的种植基地,普遍认为谁占有了源头谁就能够最终制胜。此外,门店的数量又是茶企炫耀的另一资本,认为“连锁全国”就是老大。这些被茶企看成是企业资本和优势的东西,其实是意义不大的泡沫,因为决定胜负的不是茶企掌握的生产源头,而在于谁真正掌握了终端消费者资源,市场占有率才是最具话语权的。此外,茶企能否快速成长壮大,不在于资本有多少雄厚,而在于是否具有可复制的模式,不在于散落在各地的门店多少,而在于每个所到城市的市场占有率。现在全国近三分之一的茶叶供过于求,剩在手里产品最多的无疑就是那些掌握生产源头最多、开的门店最多的企业,因此茶行业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笔者日前应邀再度前往武夷山,行程中见过一些经营十几年的老企业,见过一些新入行而资金雄厚的新企业,但这些企业都不具备可以快速做大的商业模式。很偶然地让笔者见到一家有些与众不同的小企业,那就是武夷山桃渊茗茶叶有限公司。该企业规模不大,是武夷山市前几年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但该企业所采用的模式却极具复制功能。该企业此前也和广大茶企一样,试图从多开店入手带动产品销售,很快也在各地发展了数十家门店,但他们很快发现这种做法有很多局限,渠道发展需要太多先决条件,产品销售量上也难以快速成倍突破。对此,他们把目光投向卖场,而且以超大型城市为目标,一旦做透一个城市的市场,所带来的销量将是无法估量的。目前该企业已经把产品成功打进上海市的百余家超市卖场,茶叶进卖场货架就意味着讲接受更多的产品检验检测,据悉桃渊茗公司早就为产品进大卖场而准备着,他们还总结了以往其他企业茶叶产品进卖场都失败告终的教训,在产品上和营销手段上采取全新的策略,实行了线上推广与卖场终端相结合,原产地与终端城市推广相结合等做法,在产品进入所有超市后将通过线上的推广,让上海市民快速熟悉“桃渊茗”这个品牌。
桃渊茗的做法正是现代企业占领市场的有效办法,在茶业界很少人会认为小企业能做什么大事,但事实上能够最终成为老大的一定是“投资很小即可、项目有新意、经营模式可复制”的企业,从渠道上突围、从经营方法上创新是广大茶企必须去思考的问题。一个好的模式一定是简单而又容易操作的模式,但简单的模式也需要不简单的做法,相信不久人们就会发现桃渊茗的做法“原来如此”。对中国广大茶企而言,茶行业还很稚嫩,因而也处处充满机遇,只要有好的商业模式小企业就有机会快速崛起成为老大。武夷山桃渊茗茶叶无疑是中国茶企在竞争中卖出创新的第一步。
橘子皮茶叶通州茶叶上一篇 : 深圳红运红茶加速扩充渠道
下一篇 : 20名贫困生长湖南沙免费学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