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论一家茶餐厅

2021-03-04 10:22:01热度:156°C

中国茶网资讯:“大众点评网”上的餐厅评论,偶尔也有像它提供的餐厅地址电话那么靠谱的,比如署名“小麦麦麦”同学贴出来的这一则:

“因为一些报纸上推荐X(注:此处读音可以为“叉”)餐厅,于是在H&MZARA兜完给女儿添置了些秋装后,并没有如平常去吃碗黄鱼面,而来到了叉餐厅,其实这个餐厅从转让到装修,一直看在眼里,但保守性格如我,总很难一个人去品尝新餐厅。所以拖到最近才成行。” “叉餐厅”是上海市中心的一家港式餐厅,很火但这只是个开头,在“到肉”的评论尚未展开之前,我的摘录也就到此为止了,盖因这一则评论的最靠谱之处,在于“在H&MZARA兜完给女儿添置了些秋装后”这一句,亮了,二十四盏灯,全都贼亮贼亮地亮了。

如您所知,写吃写喝这行,如今竞争的压力实在是压力山大,比做吃做喝以及贩吃贩喝的还大。欲出位,绞尽脑汁远不足以应付,更得绞尽胆汁乃至浑身出汁。我本人近期读到的最精彩的一则,是@鸠一张的微博:“今天发生了件很囧的事情,在朋友家嗯嗯,嗯大发了,结果厕所堵了……我硬是死撑着一遍一遍的按冲水键,一点一点的冲走了我周一晚上在长沙吃的花生米,炒栗子,周二三四晚上在广州吃的砂锅粥,海胆,生鱼片,寿司,盐酥鸡,冬阴功,咖喱花甲,周五晚上在深圳吃的阳澄湖大闸蟹……真是造孽啊~!

鼓掌的同时,我深信作者若能为这些顺流而下的食物配上店家名称和地址电话,真的不失为手法新颖别致的倒叙式餐厅评论顺手拽出这条,是为了“小麦麦麦”同学的杰作倒叙可以有,前置也可以有。我是说,在经过了这些关键词比如时间状语从句“下午shopping之后”(表示正餐亦可,点心亦可,介于正餐和点心之间亦无不可)、动词“兜”(上海话“无明确目的之闲逛”之意,尤其“兜”进“兜”出的是H&MZARA)的前置性铺垫后,这则餐厅评论,写到这里就已可以圆满地、坚定不移地盖上“鉴定完毕”的图章了。

茶餐厅是否值得评论?之所以有此质疑,皆因很难对一家茶餐厅做出正确的评论。

港式茶餐厅,顾名思义,确实是个有吃有喝的场所,就像ZARAH&M那样有型有款,有衫有裤。茶餐厅也领有政府发的营业、卫生及消防牌照。在那里,有人坐低,饮杯茶,食个包;有人早餐,有人午饭,有人早午晚餐连夜宵。总之是任何时段一屁股坐下就管吃管喝,证据确凿。但尽管如此,茶餐厅是不是一种值得并能够予以评论的餐厅,仍然十分值得怀疑。

奶茶、鸳鸯、菠萝包、各式碟头饭、各种三明治、牛肉丸、墨鱼丸、汤河粉、奶茶、西多士、牛油包、火腿奄列、咖啡、餐蛋面、炒公仔面、生滚粥、煲仔饭……等等等等,人皆曰可吃,不过是制式化的东西,中式快餐,或者,更准确地说:香港本土的不连锁、不加盟的各自为战的个体户方式的麦当劳和肯德基。

所谓“快餐”和“慢餐”之区别,并不在于做得快上得快以及吃得也快,也不在于价格。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厨师。到目前为止,我还未曾碰到自称是某某茶餐厅大厨的在外面招摇,更没有见到<?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蔡澜先生与某茶餐厅大厨的合影。除了麦兜,也没有读到过任何人对茶餐厅做出过认真的评论我的意思是,任何人在任何茶餐厅吃得开心或不开心,一时冲动之下,顺手发条短信或微博,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不是真值得坐下来打开电脑(尤其是windows系统的电脑),起承转合地写上几百上千字的评论,然后再连上网络把它们公之于众?这种必要性仍旧十分值得怀疑。茶餐厅有什么好点评的?有追求的时装编辑,会在他们的媒体上评论当季的ZARAH&M么?

也许不值得去为一家港式茶餐厅写食评,但很值得写首歌来给街坊们唱唱。比如被“乐坛长毛” 谢安琪唱响的口水歌《我爱茶餐厅》:

星洲炒米古法蒸青斑

西冷扒叉鸡饭

斋啡柠水鲜奶滚水蛋

款式相当广泛

令我惊叹实太璀璨

若怕分散亦有套餐

相差咫尺都有好几间

想搵位真好办

不需超额消费可一餐

兼且水准不烂

实要称赞绝无偷懒

做够七晚夜半也未闩

我爱你个性朴素平民化

会教顾客畅快满意如归家

牛油餐包再配以百年浓茶

令倦透的身躯也升华

你最可嘉再世爸妈

英超西甲转播深宵间

餐厅一一包办

听听师傅讲社会险奸

都可得益千万

实太抵赞绝对不懒

未见不散夜半也落单

你最可嘉(用两蚊做到)

(换冻饮太好)

(弹性高有着数)

港式餐厅流传成为文化

陪同人群见证繁荣和低洼

豪情潇洒气概似少年刘华

外貌带点草根却高雅

你最好打斗志可嘉

诚如歌中所唱,茶餐厅的价值,除了功能性,就在于它在香港的特殊文化现象和传统。这就是为什么香港政党民建联在20074月要求政府申请把茶餐厅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至今却未见有另一个政党公开强烈谴责米其林餐厅指南忽视了港九新界的某些著名茶餐厅。

当然,我说的是香港的茶餐厅不值得给予餐饮上的评论,但上海的港式茶餐厅、哪怕是香港的老字号茶餐厅开到上海的分号是否同样也不值得评论?这我一时倒也拿不定主意。因为在上海的那些看上去就像五百强亚太区总部窗明几净的茶水间的茶餐厅里,完全见不到香港茶餐厅里常见的地盘工人、货车司机、蛇王公务员以及油、尖、旺一带常见的马夫、小姐、贵利佬、前现代怪叔叔和后现代的姨妈等等三教九流三山五岳不,不不,这些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这些在香港值得被申请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统统都不属于上海。本地食客在“大众点评网”上对本地港式茶餐厅发表的评论,关键词包括“惊艳”以及“亮了”。还有还有:“座位挺宽敞的,整体的设计也挺时尚。”“周日的下午,适宜的温度,晴朗的天气,微凉的风,坐在室外,难得的闲暇舒适,和朋友天马行空,或是独自一人发散思维,看看路人,这才是人生的意境。很喜欢这里的环境,但一定要室外,里面就和港丽差不多了。”“说是上海最正宗的茶餐厅了,东西不比香港,但也已算不错,菜色稍有差别,招牌的东西味唔差,中规中举(按:“举”字疑应为“矩”)吧。喜欢这里的气氛,喜欢,还是喜欢,闹中取静的这一片,恰到好处,适合我这人的口味,有空就会常来。”

香港茶餐厅不远万里来到上海以后,面对本地食客上述热情洋溢的评论,有那么一二刻,自我感觉会不会也有些恍惚了起来?又会不会有点像来到了中央电视台面对朱军的张学友和黄秋生呢?

朱军:“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张学友:“什么得意,我听不懂。”

朱军:“人们都说秋生是个艺术家,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这种称号?”

黄秋生:“艺术家?我不要做,艺术家往往没有钱拿的,我要拿钱。”

不乱倒茶叶茶叶做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