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龙井开启品牌建设之路

2021-03-03 13:25:05热度:155°C

中国茶网浙江站讯:一个仅有43.6万人口的浙东小县,却把产业做成了致富18万茶农的支柱产业。茶叶,让山城新昌在有“世界绿茶之都”称号的浙江占据重要一席。“大佛”龙井,这个当之无愧的浙江绿茶翘楚,更让新昌茶产业走上了腾飞之路。

大佛龙井

大佛龙井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新昌茶人的孜孜追求,是政府部门的强力助推,成就了大佛龙井今天的强势崛起。

“省标”开启品牌建设之路

神秘的北纬30度,赋予新昌好山好水的同时,更赋予了诞生好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新昌地处浙江东北部丘陵山区,产茶已有1500年历史,曾是全国三大珠茶出口基地县之一,素有“好山好水出好茶”之记载。然而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曾被誉为“绿色珍珠”的珠茶忽然“黯然失色”,种茶效益一落千丈,使新昌数万茶农纷纷砍树弃茶。

遭遇阵痛之后,新昌人冷静地“解读”起茶叶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试产名茶,实施“圆改扁”,生产扁形茶的过程中,相继研制出“大佛玉龙”、“十九峰芽”、“沃洲龙井”等20余种名茶,重塑了茶农的信心。然而,各类龙井茶包装不统一,质量有高低,没有统一响亮的品牌,对比“西湖龙井”这位茶界老前辈,“自惭形秽”的新昌龙井市场竞争力微乎其微。如何进一步打响市场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995年,鉴于新昌有江南第一大佛、茶与佛渊源流长,众望所归的“大佛龙井”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从此,新昌的龙井茶有了一个区域共用的公共品牌,也正式开启了大佛龙井的品牌建设之路。“大佛龙井茶”的文字和企业标准也于1995年底制定颁布:要求各类包装统一印制,实行强制性规范。新昌虽已是当时有名的产茶大县,可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茶园规模普遍偏小,生产加工也是单家独户各自为战。起先,颇有顾虑的不少茶叶企业还不愿用,认为还是自己的企业品牌好;有的企业则在将信将疑中,干脆把企业品牌和公共品牌同时打上,新昌茶叶渐渐步入“母子品牌”时代。

回眸“大佛龙井”的品牌建设历程,1998年诞生的《“大佛龙井”浙江省地方标准》,无疑是新昌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也是来之不易的全国首部龙井茶省级地方标准。“省标”的实施,让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新昌茶农终于找到共同的、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被扶正的“大佛龙井”品牌从此扬帆启航。为了进一步助推大佛龙井品牌建设之路步入正轨,2000年4月3日,“新昌县大佛龙井品牌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随后出台的《新昌县大佛龙井品牌管理办法》这一地方性规章,更为大佛龙井的品牌建设下了一剂“猛药”。办法将“大佛龙井”分成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四个级别,并作出明文规定,要打“大佛”的牌子,要符合“大佛”的标准,必须有名茶协会的授权。至此,新昌茶产业开始了一番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2003年,大佛龙井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注册,新昌随即进入了大佛龙井原产地域保护的时代,“大佛龙井”这一后起之秀也渐成气候。在“大佛龙井”品牌的带动下,原本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茶叶完成了“凤凰涅槃”,成就了一个强势产业。如今,“大佛”已获批为中国驰名商标,茶业已成为新昌农业的第一大产业,大佛龙井名茶也成为新昌的一张金名片。据中国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科题组评估,大佛龙井品牌价值为20.38亿元,位居全国第七。

品质守住茶叶“生命线”

俗语道:“大佛龙井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大佛龙井优质的产品品质之所以获得茶界的一致公认,屡屡创造业界的奇迹,除了得益于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更与严格精湛的炒制技艺密不可分。

大佛龙井在炒制过程中,严格运用抓、抖、搭、捺、甩、推、扣、压、磨等“十大手法”,才得以形成“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品质四绝的龙井茶。当翠绿的茶叶犹如朵朵兰花在水中缓缓绽放时,顿时茶香四溢。1995年,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在茶叶感官审评报告中对大佛龙井如此评价:“新昌大佛龙井茶,经检验外形扁平,形似碗钉,色泽嫩绿,汤色杏绿,清香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匀称,品质优良,属浙江龙井茶中极品”。

除了严格的工艺控制,新昌还十分注重源头控制,从茶叶种植茶叶销售,从企业自检、委检到职能部门抽检,随着一张完整的质量控制、检测、管理网络的有序铺开,大佛龙井的品质也节节攀升。三年来,县级职能部门共抽检大佛龙井茶样1786只,合格1786只,产品合格率100%;上级部门列检与行业通检中,共抽取大佛龙井茶样62只,合格62只,产品合格率100%。两个抽象的“100%”,正是新昌对大佛龙井上乘品质不懈追求的生动诠释。目前,全县已有25家茶叶加工企业获得QS认证,20家生产企业茶叶基地、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家获有机茶认证,2家获绿色食品认证,1家获HACCP认证。基地认证面积71450亩,占生产茶园面积的80%。

全国农业名牌、中国著名品牌、全国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农业名牌、上海世博十大旅游名茶……我们发现,大佛龙井名震大江南北的背后,是坚实的成长足迹的有力依托。

“无形之手”托起“大佛”龙井的时代

品牌需要策划、需要营销、需要传播,新昌人深谙此道。十余年来,大佛龙井步步艰辛,步步辉煌。在大佛龙井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离不开政府“无形之手”的有力助推。

回眸大佛龙井的发展历程,新昌在茶文章上从来都不乏“大手笔”。199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策划下,第五届西湖国际茶博览会“移师”新昌,也开启了新昌“茶”、“节”联姻的新征程。自此以后,每年4月举行的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成为新昌乃至全省的茶界盛会,历届茶文化节上好戏连台,不仅打出了节会自身的品牌,更让大佛龙井借着节会的春风走向了全国各地。尤其在举办多届茶文化节的过程中,新昌探索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新昌模式”,将茶文化、茶旅游、茶经济融为一体,充分展示新昌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同时,每届的茶文化节都有近千名来自国内外的茶界专家学者和茶商与会,吸引了新华社、浙江日报、凤凰卫视、浙江在线、网易等众多省内外媒体的关注,并对大佛龙井茶文化节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将新昌大佛龙井品牌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大佛龙井茶文化节的成功出击,让新昌人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开始了一番“茶香还要勤吆喝”的变革。尝到甜头的新昌茶人一发不可收拾,每年用于大佛龙井品牌宣传广告的开支达一千多万。多年来,在每一届全国性的茶叶展览会与博览会上,在各类茶事活动中,都可以见到大佛龙井频频发力的身影:西子湖畔的品牌“叫板”行动,济南泉城广场的万人品茶大会,北京老舍茶馆的大佛龙井献劳模活动,当选“哥德堡号”百年享宴指定用茶赠瑞典国王、王后,把大佛龙井赠送给奥运会鸟巢工程的建设者们,首个国内绿茶价格指数在新昌发布……一次次的精彩亮相,让大佛龙井日益成长为中国茶界一颗耀眼的新星。深谙茶文化内涵的新昌,又及时开通“大佛龙井”网站,组织编写出刊《大佛龙井》、《绿色金桥》、《天姥茶话》三部新昌茶文化书,为大佛龙井注入了系统的文化新内涵。

“大佛”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让大佛龙井名声斐然,底气十足,如今,一艘茶产业“航母”已重新起航,引领着18万新昌茶农在茶叶市场上竞逐风流,开启新昌茶产业走上新一轮的腾飞之路……

茶叶发霉了金花茶叶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