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进一步做大做强峨桥茶市

2021-03-03 10:47:15热度:170°C


中国茶网资讯:3月29日,头一天还暖阳高照的天空变得有些阴沉,初春的风仍带着凉意。走进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站在“江南第一市”的仿古门楼下望去,一排排的茶叶摊位一眼看不到边,标志性的大黄伞下,南来北往的客商认真比较着茶叶的品质。

在枝头青嫩过,风里晾过,火上烘烤过,茶叶最终带着清醇的香气走进千家万户。正如这片市场,从“买全国茶、卖全国茶”的盛名,到受外地市场冲击及周边交通等因素制约下的风光不在,再到积极转型、在茶叶产业链的上下游做文章,它辉煌过,低落过,当前正在嬗变中努力续写着往日的荣耀。

不是茶乡的峨桥胜似茶乡

六安瓜片、安吉白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四川竹叶青、贵州碧螺春……记者转悠了一圈发现,只要能叫得出名字的茶,在峨桥茶市上都能找到。买全国茶,卖全国茶,让峨桥有了“不是茶乡、胜似茶乡”的美誉。陪同采访的峨桥镇党委书记汪洋告诉我们,目前茶市年交易量3800万公斤,交易额16亿元左右,日均人流量上万人次,是峨桥当仁不让的金字招牌。

峨桥茶市的兴起,除了其自古就是徽州茶叶水路必经地和茶叶商人歇息聚集地的历史地理原因外,一个重要依托就是这里的茶叶保鲜仓储功能。目前,茶市用于保鲜仓储的大小冷库有500余家,总容量在6—7万立方米。根据茶叶品种不同,储藏量不同,按每立方米储存8个标准箱,每箱平均30公斤计算,一次性可储存1440—1680万公斤茶叶。

走进茶城中路39号,从祖父辈开始做茶叶生意的茶商李纯健带我们看了自家冷库。厚重的冷库铁门打开后,一阵冷气扑面而来,冷库里堆放的纸箱上写着“太平猴魁”、“毛峰”等字样。李纯健说,储存茶叶的冷库温度不能太低,不是真正的“冷冻”,而是保持在5℃左右,让茶叶保持最佳新鲜度。也正因如此,很多地方新茶上市过后无茶叶可卖,峨桥茶市却一年四季都有保鲜茶叶卖。

积极转型破解制约瓶颈

在去峨桥茶市之前,听说过关于这里的种种传言,“市场逐步萎缩”是其中一种。那么,峨桥茶市真如传闻一样已经摇摇欲坠吗?

“客人很多,全国各地的都有!”3月29日下午,在朝阳茶叶公司销售门店上班的姑娘小玉一边为铁观音摘梗,一边和记者聊天。小玉说,大半天时间里店里来了几十拨客人,据她观察,起码做成了四五笔生意。

交流中,几位茶商坦言,随着全国各地茶叶专业性市场竞争加剧,峨桥茶市一家独大的局面受到冲击。再加上一些零售终端如茶叶专卖店等,直接绕过交易市场和批发商从茶叶主产区拿货,也削弱了茶叶交易市场的作用。但伴随近年来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品质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峨桥茶市的整体市场并没有萎缩。峨桥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和前些年相比,峨桥茶市的人流量有所下降,但每年的总体交易额却并没有减少,基本保持在16亿元左右,原因在于当前通讯、物流发达,一些外地客商在以往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凭借网络、电话、物流等就能和本地茶商完成交易,完全无须再千里迢迢赶赴现场。

记者了解到,在面临竞争和冲击时,峨桥茶商积极转型,开始在茶叶产业链的上下游上做文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在外地茶叶原产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采购后进行分拣、加工、包装形成自己的产品,再通过外设营销网点的形式,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有些人则做起了茶叶深加工、包装、茶具等生意。

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

既做茶叶交易,也做茶饮品研发,还做茶叶包装,峨桥镇的梅地亚茶业公司是峨桥茶商积极转型、延伸产业链条的代表之一,也是峨桥茶市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个缩影。公司负责人梅务清向记者介绍,企业目前有190位工人,全部都是峨桥当地人,月工资基本在3000元左右。像梅地亚这样的茶业实体公司在峨桥有21家,解决了千余人的就业问题。再加上茶市的千余家经营门面需要人手,当地的劳动力不愁找不到工作。

茶叶产业让勤劳的峨桥人走向致富路,也活跃了一方经济。记者采访时看到,茶市附近分布着“天山物流”、“中原物流”等多家物流公司。据介绍,围绕茶叶运输业务,该镇近年来先后成立十余家物流公司,其中最大的一家年运输量达2800吨。

从举办茶博会,到兴建新茶城,当地政府在为擦亮“江南第一茶市”这块金字招牌做着积极努力。在谈及峨桥茶市的下一步规划时,三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当地兴起的茶叶包装业,区政府将设立峨桥茶叶包装设计创意研发中心纳入发展思路,让峨桥茶市进一步做大做强。

丰庄茶叶广场芳村茶叶行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