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迈向“中国最大茶叶种植省”背后存隐忧

2021-03-02 19:08:35热度:169°C

中国茶网贵州站讯:6月,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云雾镇的农雷光明来到贵阳,贩卖自己采摘加工的夏茶,遗憾的是,连跑几家茶商,均无人购买。

雷师傅告诉记者,夏秋茶产量大,家里种的茶,放着不采觉得可惜,采摘加工后如果卖不出去,一亩茶园要亏1000元。雷师傅面临的难题,也是贵州这个目前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第二大的产茶大省数百万茶农面临的问题。

中国茶叶生产主要集中于浙、闽、皖、鄂、川、滇、黔等省。近年来,东部茶产业因土地增值、劳动成本升高等原因,致使茶园面积缩减,茶叶种植逐步向西部转移,为贵州茶业发展带来的空间。

2009年,农业部发布《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黔中茶区被列为中国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

据统计,近五年贵州新增茶园350万亩,茶园总面积达466万亩,由全国第十位一跃为第二,绿茶种植面积第一,新增注册茶叶加工企业520家,茶农人数在300万左右,茶农增收近30亿元。今年5月,贵州省召开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省长赵克志提出发展贵州茶产业的六个“着力点”,即快速做大茶园规模;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和水平;开拓茶叶销售市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提高茶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在规模、品质和品牌上成为引领全国的茶产业强省。

根据规划,2013年贵州茶园面积将增至全国第一,2015年将达到700万亩。一个茶叶大省正逐步兴起。

不过,面对贵州蓬勃发展的茶产业,贵州的专家和业界都表达出了一些担忧。

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评委、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黄伟告诉记者,贵州有独特的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路子是对的,这几年的实践也证明,农民在茶产业迅速发展中得到了实惠。“成为中国茶园面积最大的省份,只要扩大种植面积就能很容易做到,但目前贵州茶界的人才、品牌以及销售渠道等,都不足以支撑这个”第一“,将来很有可能成为贵州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隐忧。” 黄伟说。

黄伟告诉记者,虽然贵州绿茶在行业内名气很高,但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贵州品牌却很少,贵州生产的高端春茶三分之二都在省内消化,对外销售渠道不畅、缺少省外市场支撑,贵州茶销售压力巨大。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目前全球每年茶叶的总需求量约为300万吨,而供给量已达350万吨左右,贵州作为中国重点茶区,在新建茶园全面进入丰产期后,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

贵州某茶业公司流河渡口加工厂厂长杨玉忠介绍,贵州省茶产业起步晚、技术差、设备旧,与外省有相当的差距,茶园的利用率也很低,一般只采摘春茶中的独芽、一叶一芽和二叶的茶青,产量仅占全年的10%至20%。此外,在茶叶标准上也不完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创建面临困扰。杨玉忠说,他们这个年销售近亿元的企业,在贵州众多茶叶企业中规模相对较大,但高端春茶也多数是在省内消化,外销比例很小。

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是贵州茶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又一隐忧。黄伟说,目前贵州省在高等教育层面,仅有贵州大学农学院设有一个班培养茶产业相关的高等人才,每年培养出的20多人,一半左右放弃所学专业。贵州茶校每年毕业的一百多人,有一半到省外打工。“每个茶叶主产县只有几百个专业技术人员,而实际需求量则在千人以上。”

“雷师傅加工的茶不是茶青品质不好,而是在加工过程中晒青、炒青的工艺有问题。自己没有品牌和销售渠道,就只能把散装茶送到个体茶商那里。”物不美价不廉“自然就滞销了。”黄伟说,目前贵州的大多数茶农都和雷师傅一样,只能做一季春茶,下树率低是贵州茶面临的主要问题。

黄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茶园的前期投入在3000元左右,除去政府补贴,茶农的投入在2400元左右,前3年茶园没有产出,茶园的维护每2亩至少需要一名劳动力,另外每年还需数百元的肥料、农药的投入。随着贵州茶园面积的迅速扩大,“如果贵州茶产业在销售、品牌、人才等方面跟不上,很有可能出现”茶贱伤农“的情况,到最后就只能砍茶树了。”黄伟说。

面对业界和专家的担忧,贵州省农委茶产业办公室负责人王永新直言,贵州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问题,也会走一些弯路。

王永新告诉记者,贵州把种植面积冲到中国第一,先把名声打出去,把品牌建立起来。贵州也不会纯粹地只建基地,加工、宣传、销售等配套都在同步进行,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不会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王永新说:“贵州88个县中81个都能种茶,共有一千万亩的土地适合种茶。国内很多企业都在贵州投资茶产业,每年各级政府在茶产业上的投资有10亿元左右,企业投资的金额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也证明了贵州茶产业是有潜力的。” 王永新表示,下一步,政府将在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和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让贵州茶产业朝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

茶叶店的灯光甘肃省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