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43号,垣曲定居4年

2021-03-02 19:05:51热度:157°C

中国茶网资讯:它们一株株扎入干耸的土壤,从容抽穗出碧绿的嫩芽,丝毫无惧中条山一带近乎焦灼的阳光。7月,采摘夏的日子近了!

如果没人介绍,难以相信这些矮小的绿色灌木,就是从杭州移植而来的茶树苗。4年中,与它们一起落户山西的“弟兄们”大多 “阵亡”150亩的茶园,“瘦身”成如今的15亩。其中几多甘苦沧桑,沉淀在运城垣曲县这片土地上,也沉淀在一个女人的心底。她叫张丽丽,一个激情四溢抑或说有些冲动的女人。“柑至北方成枳”,她改写了这个寓言,在山西成功采摘了第一茬西湖龙井春茶。

西湖龙井43号,垣曲定居4年。河北、河南等地大兴“南茶北移”尝尽甜头,那么,在山西这片土地上能否繁衍壮大,能否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被推广?

难舍茶缘求索引种

6月25日,垣曲县最繁华街道上,一座孤零零的茶馆掺杂于百货、服装店之间。一巨大茶海旁,张丽丽且酌且饮,清淡的生意仿佛丝毫无减她的雅兴,回忆的思绪如缕缕茶香掠过心间

21世纪初期的山城垣曲县,茶,鲜有人“追随”。但张丽丽爱喝茶,她不满足于茶的消遣,揣摩研究起了茶文化。饮之静心,品之生情,“茶”跃然成为心爱之物,与她结下牵扯不断的缘分。

2008年,垣曲县一些厂区拆除街面房,张丽丽的茶馆恰在拆迁范围内。茶馆被拆,赋闲在家的张丽丽萌生出一个大胆想法,将南方茶苗引到垣曲栽种。而支撑起这个构想的,源自久久盘桓在脑海中的一幅浪漫场景:历山之巅,青翠欲滴的梯形茶园镶嵌其间,身着黄衣的妙婉茶女轻衔慢摘;远处,亭台楼阁里,张丽丽和三两好友对酌茶汤,笑谈历山云卷云舒。

张丽丽开始佐证这份思路的可行性,垣曲县科技局的茶友收集到的“山东省日照市有人在尝试,并且已经产业化”的资料坚定了她的想法。其时,家人还是力挺的态度,2008年,将家中4万元积蓄裹进腰间,她毅然踏上了漫长的“求索”之路。

说起南茶北移,就不得不说山东日照市。1966年,西湖龙井43号在日照繁育成功,然而,由于南方气温的独特性,山东科研人员以数十年的努力,也仅仅将其的适育地域定格在一个温差线上:北不过崂山,西不过泰安。至于山西能否栽种成功,科研人员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

看到日照市15万亩浩瀚的茶园,张丽丽无比震撼。年产量6000多吨,总收入近5亿元。日照将绿茶做成了自己的地域品牌,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

“打造一个运城绿茶品牌,未尝不可!”张丽丽跃跃欲试,加大了考察力度。在河北灵寿县,她找到了在太行山上种植茶树的张占义,看到了农业部出具的检验报告:浓醇、鲜爽、味甘。2008年,几次拜访后,她痛下决心,从日照购得几千棵茶苗、几十公斤茶籽,回到垣曲就与部分农民签订了种植合同。

耙犁翻开新鲜的泥土,第一批南茶茶苗栽入历山厚实的土壤中。这是一次破釜沉舟的尝试。她购入的这批茶苗,并不适应北方的土壤和气候。中条山一役,才是它们接受种种考验的严峻“战场”。

百亩茶园“出师未捷”

2009年,中低端市场消费观念发生微观调适,人们更加注重都市快节奏下的生活品质和自我价值体现,茶作为一种饱含文化的休闲载体,被现代人士追捧。尽管经济危机风暴未消,山西茶叶学会会长吴凤鸣仍注意到仅太原市就有8个茶城,700多家茶叶店面,大量福建、山东、杭州人抢占着山西茶叶市场的“蛋糕”。历山自然保护区主任步兵同样记得,那年,垣曲街道上接连开了四五家茶馆,生意都很火爆。

这年的7月份,历山山坳,张丽丽没有看到广阔的“钱景”,她正一屁股坐在被野兽家畜啃得一塌糊涂的茶田里,哽咽不止。

2009年春,她把十几公斤茶籽交给历山脚下一位老乡,让他按要求播种到50亩茶园中,并预支了每亩200元的补助款。她一再吩咐老乡:冬天要覆盖地膜,小心茶籽受冻。但结果是,茶籽因无地膜覆盖都冻死在地里。她忍着心疼,将希望寄托在山顶的百亩茶苗上。

动用了所有的人际关系,张丽丽将铲车开上山平整土地,将天然肥料从山下拉到山上,和农民签订每亩补助200元的种植合同,张丽丽将四处筹借来的二十多万元花了个精光。“过冬时要求用土壤埋过茶苗,一部分农民没有按照要求操作,冻死十几亩。2010年4月8日那天,我看着那些挺过冬天的茶苗欣喜不已;4月10日,一场倒春寒无情地将嫩苗摧残掉二十多亩。”张丽丽再次筹款补种,为了避免嫩苗被太阳晒死,她在茶田里,间隔套种了玉米。

那个夏天,她过得提心吊胆,隔天都要乘车三十多公里,亲上历山查看茶园。雨水足,野草两天就能窜过茶苗,影响茶苗生长,需要勤锄草;玉米长出香甜的嫩穗,村民放养的牛羊常常出没在茶园中,她得万分警惕。

2009年7月份,儿子考试,她到太原待了几天。因锄草工钱不能日结,村民多次催要,她承诺回去后再结算。月中,回到山上,她心肺俱裂了:一部分茶田里,草长得半人高;一部分茶田里,玉米歪三倒四摊了一地,中间的茶苗也被啃了个精光。强撑了一年的自信自尊,霎时土崩瓦解,坐在荒芜的茶园里,她像村妇一般,呜呜大哭。

在垣曲,有人说她就是一个疯婆子,本来就没谱的事情,再怎么干也没谱,落到这种下场是必然。还有人说,她将产业化的希望,寄托在一些没有茶树培育知识的农民身上,显然白搭。

历山茶殇饱尝心酸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百亩茶园的惨剧?张丽丽也在深思出师未捷的症结。南茶北移在北方试种也有四十多年了,但张丽丽势单力薄资金短缺,无法接触到核心技术,一切种植经验,都是她用金钱砸出来的。

46岁的张丽丽调侃,她快hold不住了。屈指算来,扔进去了五十多万元,总共开垦了150亩茶园,补补种种,由历山的百亩战场缩退至距离县城6公里的瓦舍村的15亩,饱尝心酸。

2011年,她从杭州将西湖龙井43号带回时,技术员嘱咐根要入土20厘米,种籽浅埋2.5厘米,按此下籽却都被冻死了,实际上,在寒冬的北方,种籽要深埋4.5厘米,幼苗根部需要全部埋入地下;种植茶苗时,张丽丽和农民们一起,用小锤子将茶苗根部捣实,这是技术员规定的一个标准,没有想到,大批的茶苗焦黄,50亩存活了30亩,张丽丽苦思冥想方明白了其中奥妙,和土质有关系,南方土质酥松雨水多,捣实了有利于生长,而北方的土质黏性大,捣实了,雨水压根就渗透不进根部,只能是死路一条;南方茶苗雨季时分要在根部垒起一个茶床,可防止雨水倒灌进树根,张丽丽原封不动挪用技术要点,却导致了茶苗叶片枯黄活生生旱死,经过观察她发现了山西本是干旱地带,雨水不充沛,茶床将稀少的雨水排到坡下,自然会出现这种情况。

4年来,就这样,种种技术难题在失败中一一攻克。她既是老板,也是技术员,更把自己培养成了地地道道的专业茶农。

为了省钱,儿子“专升本”要4万元的学费,她劝说儿子:“你等等,等妈妈以后赚钱了,送你去留学。”儿子毕业后回到了县城,成了她的助手。一次,需要补种茶苗,还要覆盖大棚,每亩两千元,十几万贷款还没还,张丽丽一时束手无策。儿子看到急得乱转的母亲,主动提出“把我结婚的房子卖了吧,妈妈,你只有这一条路了。”

起初,爱人的工资卡是由张丽丽自由支配的。种茶后,家中贵重物品一一变卖,爱人将工资卡收了回去,她就趁夜里偷出爱人的工资卡,将里面的钱划拉个干净。“你是不是疯啦?不行你就搬到山上,别回来了。你就不能做个小女人,守在家里乖乖的?”面对爱人责问,张丽丽用沉默代替回答。

“有朋友好心提醒我,”失败了怎么办?你就垮了。“今年6月25日,张丽丽的眼泪断线般滚落。历山曾经的茶园,只剩一畦畦荒地,她说等有了资金,还回来拓展这块阵地。

成品获赞放飞希望

放弃历山上的茶园情非得已。张丽丽将山上的活茶苗移植到新城镇瓦舍村群林围绕的山腰里,进行了并园。将散户式管理调整为密集型管理,这是她管理茶园方法上的一个飞跃:”我需要的是责任心强的管护人员。“瓦舍村的李秀梅是她找来的茶园护理员。

”冬天和春天是最难管理的,几乎不能离开茶园,每条茶床就是一个棚,要随时观察棚内温度,只要上了25℃就得揭棚,温度一低于15℃,就得捂棚。过了4月份,就可以拆棚了,工作重点就成了浇水施肥除草。人手不够时,就需要雇佣其他农民。“李秀梅指着一洼深泉中的水泵,说,”活到老学到老,茶苗什么时候浇水,一年里我也总结了部分经验。“坡下,有一小畦”鸠坑“茶苗的试验田。这天,张丽丽用手扒拉了几下土壤,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茶树三年即可采摘。今年4月3日,后期批量补种的春茶采摘时间到了。”一芽一、二叶或幼嫩的对夹一、二叶,是高、中级茶的原料……“张丽丽对照着书上的要点,在茶园里一蹲就是半天,不敢下手采摘,她需要一个炒茶师。

一位炒茶师一个月的薪酬大概1.5万-3万元,她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将十几亩茶叶顶上嫩芽摘下,已经是4月底,懊悔于采摘时间过晚的张丽丽,紧锣密鼓地将两公斤嫩芽放在通风处萎凋。一个电磁炉锅,成了她初试炒茶的器皿。

第一次炒制实验,茶叶水分多,炒成了团;第二次炒焦了,朋友喝了说有肉的味道;第三次,张丽丽从一个茶业研究生的QQ好友那里了解到要有”爆点“的声音。炒制后,她特意注意了一下温度。果然,茶叶投入后,锅底发出了”噼里啪啦“的爆点声,茶香一下子扩散开来,张丽丽成功了。如今,制茶的十道工艺,她掌握了六道。

5月份,她将成品茶叶分装到一个个锦包中,送给朋友们,得到声声赞叹,”张丽丽茶叶“的味道传遍了垣曲小城。很多村委会主任都找到了张丽丽,计划上马”茶园“项目。

山东日照市各类茶叶加工企业达130多家,绿茶成为其”地理标志产品“;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了万亩茶园,茶叶收购公司与当地政府已签订供销合同。明年,瓦舍村的茶园将进入正式采摘期,5年以后,就是采茶盛期。张丽丽借鉴”他山之石“认为,茶业的发展,政府牵头已成必然。”寻求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制定适当的管理惩罚制度,是产业规模化的保障。“6月23日,运城市茶叶协会主席关剑,这样谈及南茶北移产业。

今年,张丽丽注册了公司:”山西规模较大的茶楼,都是晋商在投资,有的投资达500万元,原来一些从事房地产或煤焦领域的山西商人也进军茶叶市场。另一个现象是,福建安溪人开设的茶店在我省就超过1000家,他们重金扩张就预示着山西茶叶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规模扩大了,我就要上电子商务、营销团队,将茶园发展成特色农业,让农民真正受益。“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章志芳教授一直在安排运城行程,张丽丽望眼欲穿。她期待能邀请到这位顶级专家,给她一些指点,以判断垣曲试点南茶北移有无价值。尽管,她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张丽丽说:”打造品牌茶,就是怀抱着金凤凰,但真希望一只金凤凰变成百只、千只……“

小孩能吃茶叶蛋吗那家茶叶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