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的“七年之痒”与转型
2021-03-01 16:13:44热度:133°C
2021-03-01 16:13:44热度:133°C
中国茶网资讯:改革开放以来,益阳茶业经受着市场经济的洪流巨浸,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派满园春色,到本世纪初,已是百花零落,满目疮痍。大量茶园荒毁,面积剧减;茶叶生产萧条,企业倒闭,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流失。2006年发起的“茶业复兴运动”,扶起的是一个多病而羸弱的身躯。虽然一路狂奔,跑出了惊人的纪录,但病灶没有消失,后续难以为继。经过聚光灯的照映,产业辉煌下的阴影显得如此之大。
毛茶价格成为“地上悬河”,阻碍资本进入和龙头做大
今年春季,安化县内高档明前茶的鲜叶收购价格居高不下,每斤达60至70元。做一斤干茶需要4斤出头的鲜叶,原料一项的成本就在240元左右,远远高于周边地区。清明过后,安化云台山7元一斤收购的鲜叶,在相距不远的常德西安镇同等级的价格是2元。“安化黑茶”品牌效应为茶叶和茶农带来利好的同时,也成就了县内原料价格的“高水位”。2012年,安化县内黑毛茶的均价达到每斤3.80元,从邻省进入湖南和益阳的黑毛茶均价为每斤1元多。安化县内三级黑毛茶价格约每斤15元,而邻近的桃源等地,二级黑毛茶价格每斤是6至8元。外地12元的原料可以做天尖,安化原料则达到40元。
安化原茶价格的居高,有其合理之处,更有必须挤干的水份。安化黑茶是益阳区域内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家质检总局核定产品保护的产区范围,安化县22有个乡镇,桃江县有6个乡镇,赫山区有3个乡镇,资阳区有1个乡镇。这意味着,只有从这32个乡镇出产的原料,经加工后形成的产品才是正宗的“安化黑茶”。从历史和自然条件来看,安化原料的黑茶品质又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有“道地茶”和“外路茶”之分。另一方面,全市拥有QS认证、授权使用“安化黑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的茶叶加工企业有70余家,未被授权生产加工黑茶的企业和作坊也有70多家,形成了对原料的竞争局面。1982年安化县茶园占地面积超过26万亩,按标准折算合15万亩以上,是全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最大的县之一。受市场变化的影响,2005年以前弃茶改种林木和经济作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全县茶园面积一度缩水至10万亩左右。虽经近几年大力发展,茶园面积以每年1至2万亩的速度增长,但老化低产茶园和新苗未成园面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原料供不应求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而另一方面,过高的毛茶价格让企业难以承受。去年以来,安化境内的黑毛茶生产厂家不乏有价值百万的黑毛茶因成本过高而无法脱手者。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安化山区一个从事采茶和其他临时性茶业劳动的人员,如今平均一天的工价达到150元左右,给劳动力密集型的黑茶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缺乏大面积的现代化高产茶叶基地,劳动力成本的水涨船高,茶叶加工全行业赢利下更高的期望值,给外来市场资本的进入设下了难以迈入的门槛。尽管国内一些知名的上市集团和财团看好安化黑茶的产业前景,也进入益阳和安化作过深入的调研和考察,但真正大手笔投入的并不多。中粮集团、隆平高科等少数大公司虽已进驻安化,但无论投入和规模,还不足以对产业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2012年,全市范围内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黑茶企业约为10家,最大的是华莱科技,去年销售超过5亿元。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白沙溪茶厂,去年销售3.1亿元。其次是全国驰品商标“湘益”的拥有者益阳茶厂有限公司,为1.5亿元。安化怡清源公司也超过了1个亿。但安化黑茶产业10亿级的企业至今仍付之阙如,不足与国内茶叶巨头一较高下,龙头的市场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也不足以形成理想的效应。
黑茶价格企高、市场规范乏力和区域布局不均衡,影响可持续发展
从2006年到2013年,安化黑茶销售价格持续高涨,几乎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安化云台山一家茶叶生产企业,2010年出产的一支千两茶出厂价为1280元,2011年升至1980元,2012年又加了1000元,达到每支2980元。越来越多的炒家、藏家和从业者抱着淘金的心态,意图从安化黑茶的“牛市”中分得一杯羹,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难以杜绝,黑茶产品质量追踪体系难以建立,黑茶价格规范难以到位。一支千两茶可以锯成38到40个重1斤半的茶饼,加一纸包装,放入盒中,售价动辄超过200元。市面上鱼龙混杂,中心城区同一款黑茶产品,在不同店面的标价可能相差50%以上。
2012年,全市骨干茶叶企业投入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和茶园基地建设的总投资约3亿元。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等品牌企业相继建立了清洁化、标准化的黑茶生产线。规模企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制茶工艺进一步创新,口感好又畅销的新产品越来越多。但“三无”企业和小作坊按下葫芦浮起瓢,无以禁绝,许多低劣和饮用价值不高的产品混入市场,误导消费者,损害了安化黑茶的市场声誉。在黑茶产业发展的滚滚洪流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欲不使劣币驱逐良币,建立具有强大择优汰劣功能的市场秩序,势在必然。
益阳黑茶产业发展到今天,唯安化一枝独大,其中固有物利,但更赖于人工。同为茶叶主产区,去年桃江县的茶叶综合产值为5.6亿元,仅安化的十分之一强。赫山区比桃江略低,综合产值估计在4亿元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益阳茶产业的发展总体上超越了当初设定的目标,但结构上却出乎预期,未能最大面积地惠及茶农。桃江是从山区向湖区过渡的丘陵地带,客观条件更有利于发展规模化、集约型的茶叶企业,且重要产茶乡镇马迹塘、大栗港、鸬鹚渡、灰山港等地的土壤条件和茶叶品质,与安化小淹、江南基本相同,能够生产品质优良的黑茶。“安化黑茶”在更广大的含义上是益阳的市域性品牌,其他区县在发展茶产业中的自我拘囿,错失了一个产业奋兴的黄金季节。1980年,桃江县茶园总面积有15万亩。进入盛产期的1984年,全县茶产量达到7785吨,较同时期安化年最高产值8800吨相差未几,列当年全国8个10万担以上产茶县第四位。上世纪70年代末,赫山区茶园面积高峰时期达到10万亩,排全国产茶县第18位。目前,桃江仍有茶园面积6万多亩,赫山仍有茶园面积3.4万亩,把产业规模做大的基地依然存在。今年,桃江县规划茶产业发展新的蓝图,初步设想到2018年,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有关规划正在陆续出台。益阳茶产业发展到今天,正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要等全晴尚有时。
茶叶去哪买枣和茶叶上一篇 : 生态品质品牌效应 松阳十万亩茶园亩均产值领跑全省
下一篇 : 关注龙城部分消费者难辨茶叶优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