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创新在茶产业链开花结果(图)
2021-03-01 15:07:10热度:262°C
2021-03-01 15:07:10热度:262°C
安溪茶产业正在一轮轮的创新中,迈向一个新高度。
种植:改良茶园土壤品质
在茶叶生产实践中,感德镇发现安溪铁观音之所以有特殊的韵味,除了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等因素作用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产地土壤中含有特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茶树次生代谢,合成较为特殊的茶叶芳香物质,形成“观音韵”。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后,有茶农通过使用化肥来提高茶叶单产,造成对土壤微量元素、矿物质的掠夺性摄取,导致土壤营养失衡,影响茶青质量。感德镇引导茶农从几方面实施土壤改良:首先是进行肥料改革。大力推广使用以羊粪为主的农家肥,少施或不施无机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其次是推广配方施肥。通过配方施肥修复土壤,补充茶树必需的天然矿物质、微量元素,平衡土壤营养成分。第三是茶园套种。与省农业厅、农科院及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组织有关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并进行大豆品种比较试验,进一步筛选适宜在春茶采制后至秋茶采制前栽植的大豆品种,利用春茶、秋茶采制间隙,推行茶园套种大豆,既可改善土壤、增加植被覆盖,又可增加收入,且省工、省肥、易于推广。第四是推行茶园覆盖。针对茶园裸露和土壤酸化的问题,在茶园管理上引导帮助茶农采用稻草或芒箕骨进行园面覆盖。特别是推广稻草覆盖,既能中和土壤酸碱度,又能保水、保土、保肥,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限制杂草生长。一系列措施后,茶叶质量明显提高。
蓬莱镇则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要求,严格控制新开垦茶园,对一定标准的陡坡地全部实施退茶还林;全面推行“树+草+肥+水+路”和无公害清洁化生产的“5+1”管理技术模式,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达到茶园生态环境优化,茶叶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
管理:专业队伍服务茶农
茶园管理如何事半功倍?
感德镇探索出一套成功模式。一是创新生态茶园建设模式。二是创新农技推广机制。针对在新体制下,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农业科技普及率低的问题,感德镇创新思维建立了专群结合的农技推广机制:在“专”方面,即在推进茶园基础管理工作时,抽调专职农艺师深入各村及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培训,使广大茶农全面掌握茶园基础管理技术。在“群”方面,由镇党委、政府发起,广大茶农自愿加入,组建了地方性非营利社团组织——感德铁观音制作技术研究会,会员已发展到500多人。研究会为广大茶农提供了理论学习、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平台。三是创新茶叶专业社发展模式。成立感德镇茶叶专业合作社咨询服务中心,由农技、经营、林业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为合作社提供茶园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等技术培训;购置土壤检测仪,建立土壤实验室,为社员测定土壤营养成分,并无偿提供配方施肥指导;发布区域病虫害情报,筹建病虫害防治专业队等。
流转:农民成为茶园股东
正值秋茶收获季节,虎邱镇竹园村茶农周金宝干劲十足,家里的3亩茶园,茶青产量增加10%,销路不愁,而且售价比市场价高1元。“一亩茶园每年分红至少10000元”,周金宝俨然小股东,他由衷感谢同村兴利生态茶厂多形式的茶园流转、生产合作模式。
兴利生态茶厂总经理周益江介绍,2011年年底,为建标准茶园,提高茶叶品质,他开始向当地茶农承包、租赁茶园。对于愿意入股的,以土地和现金两种方式入股,土地每亩为1股,参与茶叶生产收入分红;现金股用于建办企业,每股为500元,以100股封顶,参与企业利润分红。现已入股茶农161户、644人,入股土地220亩,周金宝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农户中有劳力但缺资金的,企业垫资帮助茶农实施老茶园改造,茶农按照企业要求组织生产,企业的垫资在收购茶叶时抵扣。地处企业基地周边,但不愿意进入合作社的,企业与茶农签订收购协议,茶农按照企业要求组织生产,企业按照保护价收购茶农茶叶。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土地流转是前提。入股、租赁、联作制都是很好的模式。”虎邱镇党委书记王汉辉介绍,新康有机茶、兴利生态茶厂走的是“入股+合作”的路线,此外,华虹茶业、高建发茶业、美庄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实行以企业或村委会为主导的“联作制”;蜈蚣山生态茶业、福建光启绿色农业等企业,则实行以一定租金和期限“租赁”茶农的部分或全部茶园的方式。目前,全镇已流转茶园9436亩。
碧生源茶叶茶叶颜色深上一篇 : 《茶颂》重金还原傣族故宫
下一篇 : 英山乌云山"茶之旅"旅游线路国庆受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