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茶产业发展:十年历程 一路辉煌凯歌

2021-03-01 12:41:24热度:179°C

中国茶网资讯:近日,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新一批驰名商标中,凤冈锌硒荣列中国驰名商标之中,这标志着“凤冈锌硒茶”品牌再次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了凤冈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凤冈茶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能力,提高了凤冈锌硒茶商品的附加值。

凤冈茶产业自2003年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以来,凭借“高端运作、抢占先机”的发展思路,坚持“差异就是特色”的发展理念,采取“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运作方式,用十年的时间,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张、加工布局、品牌打造”为主要内容的阶段性任务。位于茶海之心景区的国家龙头企业贵茶公司生产的“绿宝石”通过欧盟460多项严格测试,出口欧洲,完胜履行了2012年贵茶公司与欧盟签订的3万公斤“绿宝石”绿茶出口销售合同。截至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40余万亩,年加工能力已达到20000多吨,产量1.9万吨,产值22.8亿元;凤冈锌硒茶先后获得43枚金奖,荣获贵州省十大名茶、五大名茶、三大名茶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凤冈相继荣获“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目前,全县茶叶加工厂178家,其中规模企业35家,有机茶叶加工厂9家。20多家茶企在淘宝网上开店。

这是凤冈县几届领导班子盯住茶产业持续不断开拓,凤冈人齐心协力的成果。从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贵州省首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到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凤冈人昼夜兼程,脚步从未放缓。

十年,弹指一挥,凤冈进入了以品牌提升、文化建设、市场拓展、产业链延伸为主要任务的“转型”阶段。同时面对品牌、科技、市场、文化的四大挑战,凤冈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提出“茶叶改变凤冈”的科学定位。为落实贵州省长陈敏尔“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指示精神,根据“茶叶改变凤冈”这一科学定位,凤冈正以“茶园生态化、作业机械化、过程安全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国际化、弘扬茶文化”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全面提升凤冈茶业的核心硬实力、核心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贵州茶叶大县、中国绿茶名县、世界锌硒茶强县”的凤茶之梦。

延伸阅读:“东有龙井 西有凤冈” 黔茶飘香的凤冈之路

央广网凤冈4月26日消息(郜林筱)2014年4月26日,第三届贵州茶经济年会暨凤冈锌硒茶高峰论坛在凤冈县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名茶学专家、企业家和茶叶爱好者出席了会议。会上,中国最具权威的茶叶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凤冈县签订了深化合作,助推凤冈茶叶产业发展的协议。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的行政主管单位杭州西湖街道与凤冈县签订了茶叶产业共建合作协议。“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茶产业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井不在深,有龙则灵;冈不在高,有凤则鸣;龙潜龙井,凤鸣凤冈,甘茶芳茗,各领风骚!短短十余载,凤冈县的茶叶产业却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品牌殖民”的历史之痛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据考证,夷州治所就是今凤冈县绥阳镇。此后千余年间,对黔茶的称道又屡屡见诸相关文献。

直到大约十年前,贵州凤冈确定大力发展这个自古就有优势的茶产业。就在这时,安徽、浙江、福建等国内传统名茶产地的精明商人每到早春就收拾行囊,前往千里之外的贵州凤冈——他们的目标就是高原上刚刚吐出新绿的春茶。

2003年的报道中不乏这样的记载:贵州茶叶内在品质一流,但缺乏响亮的品牌包装,价位上不去。一旦打上一些名茶品牌、或掺到其他名茶里再出售,就会身价大涨。

遗憾的是,“高贵的血统”难逃“品牌殖民”的命运。

那时,从东部发达地区来的茶商们有的将收购到的凤冈茶直接输往省外加工,有的干脆带来制茶师傅,就地进行“品牌包装”。于是,30元到300元1公斤的茶青或茶叶,摇身一变成了800元到数千元1公斤的名茶。继而,这些“名茶”进入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可是,在这些销路很好的茶叶外包装上,产地一栏上却没有出现“贵州”的字样。

业内公开的秘密是,一些大中城市茶庄、茶楼的所谓名茶,相当多就是地道的贵州茶,其中不少,来自凤冈的青山绿水间。

到2001年,贵州全省84个县(市、区)有茶叶产出。和另外83个兄弟一样,凤冈也承受着“品牌殖民”的历史之痛,有调查表明,2001年,贵州省生产各类茶叶1.85万吨,竟有2/3是以替身方式卖出的。

这使得贵州茶园的亩产值一般仅在700至800元之间,最高的也只有2000元,与江浙茶园亩产值普遍在3000元以上、高者达到5000至6000元的状况形成强烈反差。

凤冈县62岁的老茶人周朝利深有体会,种了大半辈子茶的他1979年就是凤冈县田坝红茶厂厂长,他看来,十几年前之所以抱着优质茶产区的聚宝盆是初级茶叶原料供应地、外省名茶的“品牌殖民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叫得响的品牌,茶叶的附加值没有挖掘出来。

青山绿水的硬实力抵不过文化弱势的软肋

与普通消费品不同,茶叶消费还附加着一种文化消费,而不单是纯物质消费。国内茶叶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名优茶、茶文化的竞争。

茶叶专家介绍,评价茶叶的内在品质,主要看氨基酸含量和水沁出物含量两项指标。2003年就存在的检测数据显示,贵州茶氨基酸含量为3%―5%,而很多东部地区高端茶也超不过3%;贵州茶水沁出物含量一般在45%以上,而很多东部高端地区仅为30%左右。

贵州青山绿水间产出的好茶叶拥有硬实力,凤冈锌硒茶是最好的缩影。但在一段时期内,文化弱势的软肋折射到茶叶产销领域,相应带来茶文化、茶品牌的弱势,这样的弱势极大抵消了凤冈锌硒茶品质上本应有的竞争优势。

贵州不甘心弱势,要奋力爬高,凤冈锌硒茶在文化弱势中寻求突破是奋力爬高的缩影,凤冈人心中有一个信念:贵州好茶能否不再为他人做嫁衣。

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判断:中国茶叶产业的重心正向西部转移。这种观点的依据有三:其一,作为中国茶叶产业重心的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加快,环境污染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日益加剧;其二,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服务业发展迅猛,茶业在巅峰状态下进一步扩大发展的空间不大;其三,东部地区目前茶产业的高收益得益于传统的品牌、营销优势,在西部的后发优势面前随时可能被“稀释”。

凤冈回到自己青山绿水的本源做文化。

2004年5月,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对凤冈申报的2874亩茶园进行转换期颁证,同年10月,凤冈县获得了“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称号。从此,凤冈锌硒茶开始了创立自己特色品牌、打造特色锌硒文化的道路。

2005年凤冈举办了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连续举办了“中国贵州绿茶高峰论坛”、“中国西部茶海春茶开采节”等一系列茶事活动;2005当年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2006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批准对凤冈富锌富硒事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成功注册“凤冈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这一年,凤冈在贵州茶产业中第一家向欧盟出口500公斤茶叶。

每一步,都是向品牌弱势、文化弱势的宣战。2014年,凤冈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从发力茶产业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凤冈人埋着头,苦苦干了十年。

凤冈的吸引力是好茶和坚守

获得驰名商标并不是凤冈茶人的目的,凤冈一直在寻找真正的吸引力到底在哪?

凤冈县委副书记吴奇凌思考,把一杯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天价茶和凤冈几千元的锌硒茶同时放在一个老百姓面前,到底有多少人能喝出差别?

“必须在青山绿水间坚守用良心做好茶,这是凤冈最大的吸引力了。”吴奇凌说。

这个理由吸引着吴侨军,对这个福建人来说,开个茶场,只需要回老宅子,擦亮几百年前大学士刘墉赠他祖上的对联。他的家族在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最大的茶商。

如今,这个福建晋江人远走他乡,在凤冈的山沟沟里开了茶叶公司。他的“市场鼻”嗅出了凤冈茶的“铜钱味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凤冈种茶的好环境,自己都不知道地图上还有“凤冈”这么个小点。

吴侨军在凤冈收购了老茶场,注入了几千万的资金,这个脚上沾满茶场泥巴的大老板和凤冈一样,渴望聚集一批懂茶悟茶、能“点石成金”的魔法师。

就像金庸小说里寻秘籍,找高人一样,吴侨军破费周折。他“N顾茅庐”去福建武夷山,找到有几十年经验的茶叶师龚洪周,希望他“出山”。

60多岁的龚师傅,祖辈三代在福建经营茶叶,一手绝活儿,好几家公司、猎头盯上了他。一双儿女都上了大学,工作很好,不缺钱、不缺基业的老茶师从没想过晚年远走他乡。

可这个榕树根旁的老茶人生生被执拗的吴侨军打动了。一年里,老人接了100多个“骚扰”电话。吴侨军甚至早早给老人定好了机票,把老人“劫”到贵州。

老茶师走进凤冈县田坝村的茶场一看,动心了。

“这里空气好、温差大,生态好,茶叶肥厚。”

“这里茶树都是壮年期,能出好茶。”

“这里是中国唯一集锌硒有机于一体的原生态健康茶。”

龚师傅赞不绝口,他把样品专程带回武夷山学院的茶叶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氨基酸高出普通茶叶两倍,各种微量元素都很丰富

可老茶师还是没打算来贵州。这可愁坏了吴侨军。

身价可以进福布斯榜单的吴侨军,对手艺人处处表现出尊重,他亲自用几百万的轿车在机场迎送老茶人,把老人的包里塞满了贵州特产。他还老茶师开出不菲的近乎“天价”的薪酬。

龚师傅把自己做的贵州茶叶带回武夷山,让挑剔的同行品尝,很多同行说“这比福建茶叶还好喝”。这让龚师傅对贵州茶信心大涨,凤冈茶缺的就是“名声在外”。

老茶师一趟趟来贵州,觉得自己应该用手艺把贵州茶带出去。“我都60多岁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他向记者概叹。

他还问吴侨军,“你有实力撑下去吗?做茶叶,没个几年,品牌出不来”。他想好了,如果老板没有坚守,只想“速成”,给他年薪100万也不干。

最后,龚师傅带着老婆,和一个助手,落在了凤冈。

老茶人开始“试茶”了。可做了几个品种,都失败了。同样的方法,为什么贵州的茶叶做出来不如福建的茶叶香?

老人开始慢慢研究这里的气候、土壤,他发现贵州的茶叶叶片厚,他自创贵州做茶的程序比福建的多出两步。

没有摇青机,他就拿布,两个人各扯一头,像摇婴儿一样摇茶叶,摇一会儿后,等香气从梗走到了叶子上,再开始第二次摇青。

终于“摇”成功了,他抿着茶,原来自己在贵州做的茶,比福建的还好,还“活”。

他一步步琢磨贵州茶,找到它的“小性儿”,他发现凤冈茶,湿度大,为了供应更多氧气,还需要经过“二次发酵”。

如今,经他手的茶,市场越来越好。起初这老两口还从福建带茶喝,现在改喝凤冈茶了。

吴侨军给公司的茶叶取了个挺美的名字:寸心草。在贵州高速公路上,这簇绿油油的茶叶广告牌到处都是。

这株寸心草还“长”到了北京、上海、深圳、福建等地,全国开了200多家专卖店。精明的吴侨军,准备开店开到500家。

如今,“天下福建茶叶最好”、喝茶最挑剔的福建人,把茶场不开在自家家门口,开到了贵州。吴侨军说,他要凭着那几厘米的“寸草心”,在茶战坚守良心做好茶,“寸心成瀚”。

每一家坚守的茶企都是凤冈的财富

凤冈县委、县政府一直态度坚定:每一家坚守的茶企都是凤冈的财富。

仙人岭、浪竹是凤冈本土品牌的代表,掌门人孙德礼、陈仕友都是地地道道的凤冈老茶农。

孙德礼1995年毁掉地里的药材换种茶叶,20年间他一直相信不亲自盯着茶园、不和茶园里劳动的父老乡亲在一起,就做不出上好的茶,种茶园、做加工、建基地、搞营销、开农家乐做茶旅一体产业,每一步,孙德礼都扎扎实实。

“我家的茶叶发展史,就是凤冈的茶叶发展史。”孙德礼说,最近10年,他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不再把散茶卖到沿海地区了,“2007年以后出来茶的都是‘仙人岭’品牌,全标的是凤冈锌硒茶。”

他坚信,卖的出去的茶才是名牌,能从市场的转到钱的是好品牌,如今,他有这个自信,“纳税大户就是我的证明。”

而站在荒野中守着自己一千多亩茶园的陈胜建,是外来的生意人,他的茶叶有一个豪气的名字——野鹿盖。

在凤冈县土溪镇一个名叫野鹿盖的山头,种植的茶树就像野生成长的一样,枝叶伸出碍眼的旁支,脚下长满各种草,不时掠过的小鸟,发出“啾啾”的鸣叫。

“离我的土地越近,对凤冈和我的茶认同度越高!”陈胜建颇为自信地说。

陈胜建认为只有对原生态进行保护,才能种出真正的好茶。虽然目前只是一个拥有上千亩茶园的小商人,陈胜建却梦想打造像波尔多红酒一样闻名于世的茶叶品牌

他摸索出来一条独特的有机农业之道:发展农业土地是最重要的,而农民必须是主体。茶叶圈子里很多商人私下也对他赞不绝口:“他是个真正种茶叶的。”还有茶客表示,自己只喝野鹿盖的茶,“最重要的是放心,肯定是有机茶”。当年来茶园帮忙的浙江师傅,起初还带着龙井,如今也改喝野鹿盖了。

陈胜建显然更有野心。“我要把野鹿盖做成茶叶中的路易威登!”他穿着一件掉了纽扣的衬衣和有些发白的牛仔裤,皮鞋上全是泥点子。

贵茶公司在凤冈生产的“绿宝石”茶又是另一颗闪耀的星。今年,贵茶公司成功销售3万公斤“绿宝石”到欧盟,414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又与欧盟签订了5万公斤的出口订单。

同时,贵茶公司在凤冈建成了贵州省第一条绿茶全自动制茶、包装生产线和贵州省第一大茶叶冷藏库,让贵茶公司的所有茶叶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唤”的质量可追溯体系,确保茶叶质量和品质。

凤冈县相信,这些坚守着的企业各有各的经营之道,都是“凤冈锌硒茶”这一品牌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凤冈县即将出台茶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凤冈县将着力实施企业规模化、茶园生态化、作业机械化、过程安全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多元化、产品品牌化、茶旅一体化“八大转型工程”,力争实现茶产业从注重建园向注重管理,从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从注重产品向注重品牌,从注重政府投入向注重社会服务,从注重单一市场向注重多元市场,从注重茶知识灌输向注重茶文化渗透,从注重茶产业单一发展向注重茶旅互动发展“七大转变”。

凤冈县委书记覃儒方说,茶叶改变凤冈不仅要成为一种理念,一个梦想,更要成为一项行动。他坚信,再过十年,一个因茶叶而有话语权的凤冈,一个因茶叶而改变的凤冈,一个因茶而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凤冈就会展现在人们眼前。

凤冈正在朝着全省产茶第一大县、全国绿茶强县、世界锌硒有机茶名县昂首前进。

茶叶副产品明香茶叶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