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水仙茶”发展趋势
2021-03-01 11:46:12热度:131°C
2021-03-01 11:46:12热度:131°C
中国茶网资讯:福建建阳是水仙茶的发源地。据传:清道光(1821~1850)年间,泉州苏氏,移居水吉大湖,一天上山采竹,路过桃子岗祝仙洞下,见到一株树,花白色,似茶树,乃顺摘一技插于个笠帽上,觉有清香,遂试制乌龙茶,味真清香可囗,因之便将此树移至西乾家前栽植,命名为祝仙,因当地“祝“与“水”同音,后又称为水仙。又据清道光《瓯宁县志》记述::“水仙茶出禾义里(今小湖镇),大湖之大山坪。其地有岩叉山,山上有祝桃仙洞。西乾厂某甲,业茶,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遂移栽园中。及长采下,用造茶法制之,果奇香为诸茶冠。但开花不结籽。初用插木法,所传甚难。后因墙倾,将茶压倒发根,始悟压茶之法,获大发达。流通各县,而西乾之母茶至今犹存,固一奇也。” 据庄晚芳等人在《中国名茶》介绍:建阳、建瓯一带千年前象水仙这样的品种已经存在了,唯人工扩大栽培不过三百年历史。据传:水仙茶的人工扩大栽培在清康熙年间(1662~1772年),移居在大湖的闽南人,看到庙前边大茶树,因被庙墙所压倒,发出许多株茶树,便挖回家培植。这种茶树叶大、芽大,制成茶叶香气特高,但苦于采不到种子供繁殖,仍仿效土墙压株的办法,采用压条繁殖,很快就在附近水吉、武夷山、建瓯等地传开。
水仙茶属小乔木型,自然生长的树冠高幅达5m左右,一般树高2m左右,树幅2.5m左右,树枝半开张,分枝部位高,主干明显,分枝较疏,枝节长3.5cm左右。叶片呈近水平状着生,或呈45度左右斜生,叶长10.02~14.9cm,长者达19cm,叶宽4.43~5.7cm,宽者达6.8cm,长宽比约2.6,大部分为长椭园形,叶尖渐尖,叶片多数平展,个别略向面折,叶面平滑富革质,色浓绿富光泽,叶肉特厚,栅状组织双层,主脉淡绿极明显,叶柄宽,侧脉整齐尚明显,6~12对,7~9对居多,叶缘平,个别略呈波状,锯齿较深而齐。开花不结实或极少量结实,多为单粒果,发芽率低⑴。适制乌龙茶、红、绿、白茶。制成乌龙茶形似“蜻蜓头,青蛙腹”,香如兰花,香高而沉长,滋味醇厚。品质之优异,为中外所传领。“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水仙茶特有的“仙韵柔香”,确有让人飘飘然之感。饮水仙茶成癖的人,往往就不願饮用其他茶了。1985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茶树良种。
建阳水仙茶以优异的品质,独有的魅力迅速向外传播。然而纵观水仙茶的传播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水仙茶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创新的发展过程。以武夷、建阳、建瓯制法形成“闽北水仙”; 永春水仙为代表的“闽南水仙”;漳平水仙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工制成“水仙茶饼”。可以说建阳水仙茶的发展和传播除了其品种本身的优良特性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吸收了当地茶叶加工工艺的特点,使之香型口感上适应市场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水仙茶的加工工艺和品质也无不带着时代的烙印。如:永春水仙、漳平水仙茶饼在清香型铁观音的影响下,正朝着清香型、高档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在闽北随着武夷山双世遗的申报成功,大武夷格局的逐步形成,各企业根据自己对水仙茶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有益的偿试。建阳水仙茶也出现向高品质、花香型、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笔者根据长期在闽北从事茶叶实践活动,就建阳水仙茶发展趋势谈几点看法。
一、建阳水仙是一个适应性强,品质多样性,个性化突出的品种。
建阳是水仙茶的发源地,正是良好的自然优势,造就了“建溪有异茗,香美同花仙”的水仙茶。在闽北他们分布在武夷山脉建溪流域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各异,出现以地域之分的“岩水仙、洲水仙、外山水仙”,以山场之分的“高山水仙、平地水仙”等不同地域,不同山场,不同档次的水仙茶产品。在武夷山岩茶区其独特自然环境,把水仙茶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造就了“岩骨花香”那无以伦比的极品水仙茶;在高山茶区,在不同山场的水仙茶又带着各自特色的“山韵”。这种“山韵”丰富了水仙茶的多样化的品质,给喜欢水仙茶的人们带来无限的暇想和追逐。除此之外其他地域的水仙茶又以醇厚滋味,让喜爱水仙茶的大众津津乐道。
水仙茶是一个古老的品种,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和衰落的沉淀,几十上百年水仙老茶树在闽北广大地区无处不留下他的踪迹。有的成片失管,伴生在杂草树丛之中;有的零星散落在竹林、树林之中;有的与花草果树为伴。汲天地之灵气,造就了独特的品质之风格。据发现茶树的生长与周边的环境息息相关,与兰花同生的,其味常带兰花香;周围环绕桃林的,其味有蜜桃香;与草药同处的,有一股草药香;与竹林为伴的,带有一股竹叶味;其树长有苔藓地衣的,必带苔藓地衣味⑵……。展现出独具魅力品质各异的老丛水仙茶。
在当前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环境下,人们不断地挖掘个性化的水仙茶产品,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水仙茶产品的内涵,提升了水仙茶的商品价值。
二、建阳水仙茶产品从单品种,向多品种、多品味发展趋势。
在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安定,人们喝茶讲究档次、讲究品味。大家喜欢水仙茶,在于水仙茶浓郁悠长的花香,醇厚爽滑的滋味。然而在水仙茶的大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制茶师傅工艺水平的限制,既有花香,又醇厚爽滑滋味的高档水仙茶占比例很少。相当部分的水仙茶中往往是有水没香,造成大宗水仙茶没有卖点。近几年来,众多高香型的品种茶出现,武夷山双世遗的申报成功,大红袍迅速风靡全国,随之以水仙茶为主体配之以多个品种茶的“商品大红袍”诞生。各企业以他们对大红袍的理解以及对水仙茶与品种茶茶性的认识,拼配出具有企业鲜明个性的“大红袍”产品。在建阳也同样随着大武夷格局的逐步形成,以及人们追求高香型、高质量的水仙茶产品,造就了一批水仙茶生产企业不断地挖掘和创新,推出具有时代特色,鲜明个性的水仙茶系列产品。如:建阳武夷丘苑茶业公司在传承的基础,又不拘一格地,创新出既保留传统口感,又有鲜明个性的新型的花香型的水仙茶系列产品。
各企业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根据各自对水仙茶和品种茶不同的理解,采取不同的方式,推出带有企业鲜明个性和特色的新型产品,众多现代小型企业各具特色,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展现出水仙茶无穷的魅力,为建阳水仙茶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三、建阳水仙茶从地域割据向大武夷水仙茶的发展趋势
建阳是水仙茶的发源地。水仙茶从建阳沿建溪流域传播到武夷山脉的广大地区。在这一区域由于地理、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相同,形成近似的茶叶制作工艺和品质相一致的水仙茶产品。发展初期人们以武夷茶传播于世,在世界各地博览会上缕获“金奖”,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当时的福建省长萨镇冰亲自提字授匾 “武夷春色”。
解放以后,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对茶叶实行统购统销,把武夷山水仙从闽北水仙中剥离出来单独设立样价,闽北其余县市生产的水仙茶全部划归为闽北水仙设立样价。形成了以建阳、建瓯水仙为代表的闽北水仙和崇安县的武夷水仙。然而在武夷水仙毛茶收购的样价政策的制定上,基本上又是以岩茶区域和非岩茶区域划分,正岩、半岩、州茶区域根据山场、质量水平的高低,作价等级一般在1-8等之间。州茶以外的外山茶根据质量水平的高低,作价等级一般在9-11等之间。其最低一等的外山水仙和闽北水仙的二等毛茶价格一样,在这一等级区间崇安县的茶叶品质与建阳、建瓯的茶叶品质也大致相同,这样就出现了建阳水仙卖到武夷山,即使按最低一等的武夷水仙作价也能卖到闽北水仙的二等价。更何况建阳本身就有一些区域处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范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建阳相当部份的水仙茶流到武夷山,成为武夷水仙茶的重要组成部份。
2002年武夷山市申报原产地保护把“武夷岩茶”限制在武夷山市地域范围,把建阳水仙和武夷水仙割裂开来,实行地域割据。但是,这种本身就存在缺陷的地域割据根本抵挡不住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武夷山的茶企进入建阳采购适合自己的原料,以获取更高的利益,建阳的茶农到武夷山开店经商,提高自身的茶叶价值,这种交流拉动了建阳茶叶快速的发展。随着武夷新区的建立,大武夷格局的形成,武夷丘苑茶业、白塔山茶业、天地和茶业、和翼茶业等一批有实力的茶企落户建阳,他们用大武夷的思维创建自己的品牌。建阳武夷丘苑茶业依托建阳发源地水仙茶,推出“闽派水仙”。“闽派水仙”以“水仙之子”为龙头,研发出各具特色的“花香水仙”、“正源水仙”、“正岩水仙、”“正本水仙”等水仙系列产品。他们充分运用大武夷原料优势,巧妙地打破武夷茶的地域割据,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体系。在闽北,水仙茶的地域割据观念已逐进被打破,大武夷思维已经形成,他们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朝大武夷水仙茶发展。
注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研究所编著《茶树品种志》
注⑵:叶启桐主编《名山灵芽—武夷岩茶》
闽北茶叶雅茗茶叶上一篇 : 抓好病虫害绿色防控 推进茶产业品质提升
下一篇 : 首届安溪铁观音“十佳青年制茶能手”大赛报名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