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茶叶产业撑起联乡村民致富路

2021-03-01 11:36:04热度:149°C

满目苍翠的茶山
满目苍翠的
村民新居

村民新居

村民忙采茶

村民忙采茶

中国茶网讯:联乡村位于夹江县河西30公里处,全村9个村民小组,212户,680余人,耕地面积560余亩,主导产业以茶叶、林业、水果为主。全村现有2700余亩高山有机茶、6户家庭茶叶加工作坊,人均年收入8000余元。近年来,联乡村不断推广良种茶叶,大力发展原生态、高品质的手工茶,逐渐发展成为修文—联乡—峨眉普兴茶叶产业示范带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近日,记者来到海拔1000米的夹江县龙沱乡联乡村,仿佛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面,夹杂着淡淡的茶香,给炎热的天气带来一丝清凉。在这片青翠欲滴的绿色中,有芳香诱人的有机茶、沉甸欲坠的脆红李,一幢幢小洋楼掩映其中,一条条村道通组达户……阵阵清风拂过,悠悠茶香飘来,座落于山中一隅的联乡村正演绎着一曲村强民富的和谐乐章。

因地制宜茶叶撑起致富路

山高、雾多、水甜、茶香、远离工业……诸多元素构成联乡村茶产业发展基础。“山高不平,农作物无法耕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乡党委、政府就意识到高山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适宜,非常适合茶叶种植,因此确立了以茶叶种植为主的发展规划。”联乡村党支部书记王琴蓉对记者说。

种植茶叶得到全村人的认可,一时间郁郁葱葱的茶树覆盖了联乡村大部分土地,村民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但由于川茶市场价格低,经济效益不高,阻碍了村民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规模的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现状,乡上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并引进131和福选9号良种茶,同时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亲临茶园指导茶叶栽培管理技术。

在联乡村如梯田似的茶叶带里,太阳能杀虫灯的功效不可小觑。“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可对茶树进行物理防治病虫害,避免化学施药,保证茶叶原料基地的安全性,大大提升了茶叶品质,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指着不远处的太阳能杀虫灯,龙沱乡党委书记邓大全自豪地说。

在联乡村,几乎家家都在种茶,人人都会采茶,90%以上的村民都是靠“茶”吃饭。原生态高山有机茶叶和良种茶叶的推广和发展,增加了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不少村民盖起楼房,家里添置了汽车、冰箱、彩电,还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不仅如此,村上还积极支持本土茶叶加工作坊的发展,目前该村有6户家庭茶叶粗加工作坊,五组村民江成华便是其中一家。记者走进江成华的家中,200余平方米的作坊里,8台理条机、4台龙井机正不停运转。江成华告诉记者,这几台机器一年可以加工5000余斤鲜茶,一年可以挣10万余元。

交通建设打造产业加速器

驱车前往联乡村,一路上最大的感受是山高、路陡、弯急。“这些年道路状况已经大为改善。早在前些年,要到联乡村可没这么方便。”邓大全说。

茶产业发展起来了,眼看着地里的茶叶就要卖个好价钱,但交通不便成为村民增收的绊脚石。以往由于道路不通,村民自采和粗加工茶叶后,需要自行背到茶叶加工厂交茶,耗时又费力。如何用最便捷的方式直接将茶叶转换成村民的收入,成为龙沱乡党委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

为极力改变联乡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现状,村上通过村民集资和上级补助,筹集村道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先后于2003年、2009年,对村内两条主干道进行路面硬化。目前全村已建成主干道约6公里,通组道路约12公里,还在茶园间修建了茶山便道。村民上山采茶、打理茶园、向外卖茶更加方便了。70多岁的王大爷谈起村道建设,笑得合不拢嘴:“现在道路修通了,茶厂的车经常开到家门口收茶,种茶赚钱比以前轻松了好多。”

联乡村制高点天宫堂与普兴乡黑苞山(大雪山)观景点相邻,山上几座观景亭格外引人注目。站在亭中举目远眺,联乡村2700亩茶业带尽收眼底。联乡村还因地制宜,大力推广脆红李种植,目前已发展至300余亩。王琴蓉告诉记者,联乡村毗邻峨眉山市普兴乡,村道建设把联乡村与峨眉山仙芝竹尖公司的茶叶基地相连接,一年四季游客往返观花、采茶、摘果、赏雪,其乐无穷。下一步,联乡村计划借助仙芝竹尖的旅游市场优势,在提高茶叶品质的同时,发展现代观光有机茶园,初步形成与茶叶相融相生的农业经济观光带,为生态茶乡注入新活力。

随着茶叶、脆红李、核桃、枇杷等茶林间种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修文—联乡—峨眉普兴茶叶产业示范带的不断壮大,原来的乡村主干道已不能满足日常交通运输的需要,2011年,政府又出资将联乡村主干道加宽。不久的将来,联乡村村民的致富路也将如村道一样,越来越宽阔,联乡村也将在这片芳香四溢的茶山上,如明珠般散发光芒。

五一三茶叶紫红袍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