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东莞陈年藏茶第一仓
2021-02-28 14:58:52热度:147°C
2021-02-28 14:58:52热度:147°C
知道我们的来历后,成秋元笑了笑说:“陈年藏茶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很多生产企业都倒闭了,很多资料无法考证,只能根据我这两年收藏、储存陈年藏茶获得的一些经验,以及行业内比较认可的一些说法,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陈年藏茶的知识吧。”
藏茶的种类
藏茶原来分为南路边茶与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主要以雅安为中心,以雅安市及下属的荣经县、天全县、名山县为核心生产区域,主要生产康砖、金尖,西路边茶是指雅安以外地区,包括邛崃、灌县(即现在的都江堰)、北川等地区,主产方包茶(俗称“大马茶”)。
南路边茶解放前的产品品种有毛峰、雅细、康砖、金尖、金玉、金仓六个品种,毛峰、雅细主要供西藏上层贵族喝的,康砖、金尖主要供普通藏民喝的,金玉、金仓主要供贫穷藏民、农奴喝的,解放后,为了体现阶级平等,取消了毛峰、雅细和金玉、金仓的生产,基本只保留了康砖、金尖两个品种的生产。
从陈年藏茶留存的区域来看,康砖应该主供以拉萨为中心的藏北地区和城市,金尖应该主供藏南地区,以及川北的两个藏族自治州--阿坝州、甘孜州。藏北地区气候极寒干燥,土地几乎寸草不生,因此康砖极少有牛皮包;藏南地区气候较为湿润,主要为草原地区,为藏族的传统牧区,因此陈年金尖基本属于牛皮包。
康砖由于主供藏北及城镇地区,因此民间陈年老康砖留存极少,基本上是90年代,80年代的康砖极为稀少。90年代的陈年康砖,基本上在2003年国家供销社解散之后,西藏各地区供销社仓库储备的康砖流落到民间(包括供销社寄放在寺庙的康砖,边远地区原供销社物质主要借助当地寺庙集散)。由于陈年康砖主要存放在藏北地区,气候极寒干燥,茶叶极难转化,即使运到东莞存放后,陈年康砖口感的转化也极为漫长,基本要达到五年左右的时间,陈年康砖才具有良好的口感。
目前各大藏家手里,除了极少数的80年代及之前的雅安康砖外,主要有80年代中期的云南康砖、筠连康砖;90年代早期的雅安康砖、荣经康砖、金龙康砖,90年代中期的大竹河康砖,90年代尾的宜宾康砖。在成秋元的仓库近300吨康砖里,主要是90年代的雅安康砖(92/93雅安康砖,97雅安康砖,99年雅安康砖)、90年代中期大竹河康砖、98/99年宜宾康砖为主。
藏族人们的智慧:牛皮包金尖
在西藏牧区随处可见的耗牛,可以说是西藏人民真正的守护神,西藏人民吃的是牛肉,喝的是牛奶,住的是牛毛织成的帐蓬,牛皮,也被他们包裹同样须臾不可缺少的茶叶。藏南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如果没有牛皮的包裹紧压,在藏区的存放环境里,这些陈年金尖要如此完好地保存下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经牛皮包裹紧压的金尖,与未经牛皮包裹紧压的金尖相比,口感更加厚重醇香,也许是牛皮干燥紧压后更有利于茶叶的聚香转化所致。
陈年金尖一般以牛皮包裹,大家称之为“牛皮包金尖”。刚刚拆开的牛皮包金尖有一股很浓重的牛皮腥味,内地的消费者很难适应,但没关系,把牛皮包拆开,把茶叶拿出来放在四面透风的架子上,仓储货架或木架都行,通风半年左右后,牛皮腥味基本消失,这时再放在纸箱密封保存,半年至一年左右,陈年藏茶的底蕴就体现出来了,汤色红浓透亮,茶香、药香、陈香,沁人心脾,口感醇厚甘甜,喝一泡真正的好茶,光有钱是不够的,还有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思,才能遇到你最心仪的那一泡。
藏茶的历史与发展
生产时间最早,并具有一定数量和商品流通价值的,应该是内飞标注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的60年代代牛皮包金尖了(俗称“老白票”)。60年代牛皮包金尖,除了少量是荣经茶厂或天全茶厂生产外,90%以上是雅安茶厂生产(雅安茶厂、荣经茶厂、天全茶厂均于1958年建厂)。70/80年代金尖,中茶公司旗下茶厂主要有雅安茶厂、天全茶厂、名山茶厂(俗称“黄票”),经确认属于80年代后期生产的牛皮金尖,还有几个地方国营茶厂,主要有雅安市茶厂、邛崃茶厂、永福茶厂、名山供销社、幸福茶厂,主要生产时间是87年、88年,80年代,还有两个民营企业:笔山茶厂、和龙茶厂,83年建厂,但笔山茶厂、和龙茶厂生产的金尖能确认年份的一般是90年代早期,因此也只好把这两个厂的牛皮包金尖认定为90年代早期了,90年代早期的牛皮包金尖还有雅安市茶厂、青衣江茶厂、兄弟友谊茶厂,但留存量都不多。90年代后期的茶厂就很多了,大部分是新成立的民营茶厂。
总体来说,90年代后期茶厂牛皮包金尖留存量比较多的有青龙茶厂、蔡龙茶厂、德仁茶厂、金船福利茶厂、雅龙茶厂,这些厂相对来说,用料粗老一点,品质要低一点。2003年供销社解散后,开始有商人去藏区收牛皮,而且藏区物质流通也比较方便,编织袋、纸箱等包装物开始普及,且藏区牧民居住也比较固定,因此除了极个别特别偏远区域,或者藏区一些收茶的商贩有意做假老茶,就基本没人用牛皮来包金尖茶了。
牛皮包陈年金尖是最能体现藏茶特色、藏文化内涵和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特点的产品,但也是最考验陈年藏茶收藏者眼力的产品。一批牛皮包过来,里面60年代到90年代,甚至2000年之后的产品,不同茶厂不同品牌,外包装基本一致,除60年代老白票的茶叶包装纸颜色有明显差异外,其他年份、品牌的茶叶的外包装、牛皮成色、竹条颜色、茶叶包装纸基本不会有太大区别。曾经请一位收藏藏茶五六年的同行作鉴定,结果也不准确,经鉴定80年的金尖,客户买回打开一看,内飞还是90年代的。经过两年的整理、分类,把牛皮包金尖里面的内飞全部挑出来确认品牌、年份,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才把近100吨牛皮包金尖的生产企业、品牌、大致生产日期基本鉴定清楚。
不过,最让成秋元欣慰的是,整理确认了近10吨内飞标注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的老白票金尖和近10吨内飞标注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的黄票,可以说是成秋元藏茶收藏的最大收获。
珍品:“民族团结”牌茯砖
与大众广泛认知的南路边茶相比,西路边茶较少人关注。西路边茶生产的方包茶俗称“大马茶”,因茶底过于粗老,基本以木质化的茶杆和老叶为主,极难转化,成秋元曾经收过一件84年灌县茶厂生产的方包茶,拆开牛皮包转化一年后,仍然有一股很浓重的烟熏味,口感基本也难以入口,于是舍弃了。
与用料十分粗老的方包茶比,对于一直是否应该纳入西路边茶甚至藏茶范畴的四川产3公斤“民族团结”牌茯砖,业界争议很大,目前有关西路边茶的描述也未把四川产“民族团结”牌茯砖包括进来。
四川产3公斤“民族团结”牌茯砖,是目前陈年藏茶中用料最精细,口感最为醇厚的产品。现在留存的四川产3公斤“民族团结”牌茯砖主要生产厂家有灌县茶厂生产的手拉手、北川茶厂的红印,邛崃茶厂生产的白印、白票,平武茶厂生产的红印,这些厂先后于90年代倒闭,唯一尚在生产的是最晚建厂的平武茶厂,现在以生产绿茶为主。从四川产3公斤“民族团结”牌茯砖的生产厂家来看,基本与西路边茶核心区域重合,唯一能够解释的是,方包茶用的原料过于粗老,好的原料用来做茯砖了,而且茯砖也主要是活佛、藏族中的大户人家饮用,以及较富裕的藏民用来送礼用。在藏茶中属于比较珍贵的产品。目前成秋元仓库库存的2000多片70年代、80年代四川产3公斤“民族团结”牌茯砖,以及1000多片广西梧州茶厂、横县茶厂的70年代、80年代茯砖,已经是藏茶收藏客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了。
60/70年代,江南凡产茶的省份,每年都要生产一批茯砖支援西藏,湖南益阳茶厂曾派技术员赴各省指导,从现在留存的陈年茯砖来看,广西、四川应该是生产量最大,且技术掌握最好的省份,广西梧州茶厂70年代生产的三批茯砖(红果、双菱、中茶,最后一批为中茶,81年停产),70/80年代灌县生产的黄边手拉手,邛崃茶厂生产白印、白票,北川茶厂生产的红印,都已成为藏茶收藏客的最爱。
南路边茶目前有一本比较权威的著作是四川农业大学李红兵教授写的《南路边茶》,西路边茶基本没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致使四川产3公斤“民族团结”牌茯砖的地位比较尴尬,当然不能称湖南黑茶,但藏茶好象也没准备把它纳入进来,看来只能与藏茶收藏客相伴自珍了。
听着成秋元的介绍,喝着醇厚甘甜的老藏茶,我们对陈年藏茶似乎明白了许多,又似乎还是没明白,陈年藏茶,真如神秘的西藏一样,充满诱惑又似乎难窥其真面目。陈年藏茶,是不是正因为历经数十年光阴,时光遮掩的神秘,才让人如此充满向往而乐在其中呢?
茶叶服药茶叶与可可上一篇 : 谁是东莞陈年藏茶第一仓
下一篇 : 奥运冠军联手推介永春佛手茶 助推茶叶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