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宝溪口客家高山有机茶,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空气湿度、昼夜温差大。茶企供图 |
站在惠东县宝口镇乌禽嶂南麓的南坑村向远处望去,青山层峦叠嶂。这里云雾缭绕,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为传承祖辈留下的种茶和制茶技艺,62岁的蓝强带领着南坑村20余户村民,用有机方法种植生态茶,配以祖辈留下的特殊炒茶技艺,让这个小村四季茶韵飘香,也让更多人品尝到了客家炒茶的独特味道。
让更多人品尝客家炒茶
被评选为“广东十大名茶”,蓝强十分高兴,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让他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300年前,蓝氏先祖从潮州迁到南坑村,同时带来了种茶和客家炒茶的技艺。不过从上世纪60年代起,蓝氏茶园逐渐抛荒。直到几年前,临近退休的蓝强想起这些茶树,他不想丢掉先祖种茶制茶的传统和技艺,在海拔超过900米的高山上,找到这些已经处于野生状态的茶树。
令蓝强惊讶的是,即使没有人工看护,这些茶树仍然长势良好,而且这群茶树,正是当地有名的“茶王”仙人茶。
据《惠东乡镇大事典》记载,仙人茶传说是葛洪仙师亲手栽种。在当地人祖辈传下的经验里,仙人茶可以消暑、治疗消化不良和消肾结石,是当地妇孺皆知的“茶王”。
这激发了蓝强重拾祖业的念头。花甲之年的蓝强重新走上了创业之路,创办宝溪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回到了人烟稀少的南坑村,守着这片茶林,聘来族人一起重建茶园,事业随后逐渐走上正轨,2011年联和
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不少已经移居到山下的村民在蓝强的带领下,重新回到南坑村一起种茶,共同发家致富。
“宝溪口有机茶目前在惠东的知名度很高,销路也很好。”借着“广东十大名茶”的评选,蓝强希望让蓝氏客家炒茶走出惠州、走出广东,让更多人品尝到客家炒茶的独特味道。
品种丰富的有机认证生态茶园
除了珍贵的仙人茶外,这片落差足有400多米的茶园还种植着锯朵、八仙、水仙、蜜兰香、乌叶、梅占、白叶单枞等多个品
种茶叶。“春季摘清明茶,夏季摘八月子茶,秋季摘白露茶,到了冬季,就是雪片茶了。”蓝强说,茶园一年四季都可采茶,而清明、白露、小雪等特定时节采摘的茶叶是茶中极品,芳香甘醇。
蓝氏祖先选择南坑这片山间沃土,源于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合种茶。
从南坑村旁的小路沿山而上,穿过云雾,侧耳倾听,茶园中鸟叫虫鸣,被惊扰的斑鸠不时从茶树丛中飞起,不远处蓝氏宗祠和制茶坊矗立在山间,构成一幅清新悠远的山村美景。
“能在茶园中听到虫鸣,是因为我们进行有机种植。”蓝强介绍,从2011年起他们开始申请有机认证,其间经过各种繁杂的检测,在2013年拿到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成为惠东首家通过有机认证的生态茶园。
为保证茶树的生长,蓝强从一山之隔的养殖场购买羊粪进行腐熟,每年为茶树施肥2次,杂草完全依靠人工处理,病虫害则通过生态平衡和天敌的作用来进行防治。其中最珍贵的仙人茶,除了每年用骡子拉上肥料施肥2次外,几乎不用管理,蓝强特意保留着它们半野生状态。
祖传炒茶曾畅销国外
记者还未走到制茶坊,远远就闻见一股茶香。制茶坊内几名妇女正利索地挑选着竹筛里的茶芽,两台用于杀青的滚筒锅不断翻滚,锅下木柴燃烧得正旺。
在制茶坊内,可以看到制茶的所有工序,从
鲜茶叶到摊凉、杀青、揉捻、烘干、挑选、包装,最终成为消费者见到的客家炒茶。看上去这些工序稀松平常,其实却有独特的秘诀。
300多年前,蓝氏族人所制客家炒茶很受欢迎,他们炒茶用的柴火映红了寮屋,这种炒茶被称作“火烧窑茶”,一度远销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如今有些香港人一说起“火烧窑山”茶,仍赞不绝口。
生姜泡
茶叶茶叶除水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