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平祖孙三代:以山为本,从吃“木”到触“电”
2021-02-28 13:02:56热度:152°C
2021-02-28 13:02:56热度:152°C
爷爷砍柴为生,勉强撑起了家;父亲明为制茶,实为卖柴,每年要烧掉200立方柴木;儿子劝父亲“柴改电”,省柴提质,竟把茶叶卖到国外去——
爷爷以砍柴为生,勉强撑起一家生活
7月5日,82岁的福建武平县桃溪镇新礤村村民王德华又回到村里的老家,绕着自家山头走一趟。近日,他随儿子搬进了距离老家不远、靠近公路的茶业公司总部居住。回老家山头看看,是他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事,因为在这个山头上,洒下了他一辈子的汗水。
老人说,他十分感谢桃溪镇新礤村的这块山头,是山上疯长的树木,成为他拉扯7个子女的唯一生活来源。1933年出生的他,自从身上长了力气,就一直以砍柴为生。他把山上的树木整棵砍下来,劈成小块柴火,一担一担挑到集镇去卖,先是每百斤0.3元,后来渐渐涨到0.6元,每天上午一百斤,下午一百斤,收入之微薄只够勉强填饱全家碌碌的饥肠。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直至体制下放山分到各家各户了,他才停止砍柴的营生。
父亲明为制茶,实为卖柴
王德华的儿子王新宝长大后,不想“子承父业”,准备在山头种茶,这让一生实在的王德华有些“看不惯”: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些茶叶以自足,这他可以理解,可硬要置四五十亩的树林不顾,全都改种茶叶,这样不仅断了“每天可以挣到手的现金收入”,更何况“种那么多茶叶,卖给谁呀?”
老人的话不幸言中:2000年王新宝种植的茶叶出产了,他背着茶叶来到广东的汕头、揭阳等地推销时,才发现广东老板不仅有意压价,还把他们的茶叶与其他地方的茶叶进行比对,一比王新宝才知道,自己的茶叶确实比别人的逊色多了。他说,他当时感觉内心比茶叶更苦涩。
不过,广东之行还是让王新宝开了眼界。2005年王新宝购买了一套半机器化的制茶设备,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制茶门道。待他再把茶叶推到广东市场,结果一炮打响。王新宝笑得好开心。
茶是好卖了,王新宝说,虽然是半机器化,但茶叶的杀青、烘炒都是靠烧柴加热,其实只能算半卖茶叶半卖柴火,当时,仅他家制茶厂,每年都要烧掉200立方米的柴火,厂区到处烟熏火燎,还浪费了许多森林资源。而村里20多家小茶厂,一年要烧掉将近300立方米柴火,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桃溪镇还为此一度被列为水土流失治理重镇。
孙子推动“柴改电”,竟把茶叶卖到了国外
王新宝的儿子王桥,这位在茶叶作坊里长大的小伙子很有想法,先前曾数次建议父亲“柴改电”,均遭父亲白眼。2011年考上厦门某职业大学的儿子再次跟父亲交涉,这次,王新宝咬紧牙关,花100多万元购置了一套全自动电气化制茶炒茶设备。“这意味着三年白干了。”王新宝说。
“不过,制出的茶与以前用烧柴加工出来的茶叶相比,品质天差地别!”王新宝说,在他的带动下,如今全村的茶叶加工厂都用上电气化制茶了,不仅温度、湿度、杀青、脱水,都能按照标准控制,还实现了茶产业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随着桃溪渐成福建著名的“绿茶之乡”,今年毕业前,王桥做起了电商,在网上销售武平绿茶,竟卖到了韩国、法国等地,每月都有一两万元收入。目前,刚毕业决心自主创业的儿子王桥,正帮助父亲把茶叶企业进驻武平电商创业园。(完)
茶语茶叶价格喝茶叶茶上一篇 : 陕西绿茶走出国门
下一篇 : 起底“大自然仓”:看普洱如何塑造仓储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