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茶产业发展形势解析

2021-02-28 11:54:31热度:171°C

“新常态、新机遇、新发展”,以“三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业经济年会日前在河南信阳召开,新形势下茶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成为本届年会热议的焦点话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第三大茶叶出口国,尽管冠有“世界之最”的头衔,但茶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面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会上,《2014-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正式出炉。从《报告》中不难看出,我国茶产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茶产业的转型大戏已然启幕。一场好戏除了要有好的剧本,也离不开好演员、好导演的倾情加入,那么在茶产业未来的发展中,“演员”们如何应对戏份变化?谁又来执导茶产业的转型大戏?

质量为王 扮好“把关人”角色

《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颇为引人注目:截至2014年底,我国茶园面积4122万亩,同比增加202.8万亩;干毛茶总产量209.2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值得一提的是,无公害茶叶有机茶叶为这组数据贡献不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关注程度随之水涨船高。《报告》中显示,2014年我国无公害茶园面积2638万亩,同比增加141万亩;有机茶茶园面积239万亩,同比增加18.6万亩;优质高产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2449万亩,同比增加290万亩,占我国茶园总面积的比重由2013年的55.2%上升到59.5%。

在今年春季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茶叶市场销售情况的调查显示,中档茶叶是春茶市场的主流产品,名优绿茶依然主导市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选择态度,质量为王毋庸置疑,由此可见,茶企扮演好“把关人”角色至关重要。

茶产业升级转型,并不是追求“量”的过程,而是力求“质”的改变。茶企与其在扩建茶园、一味追求产量的过程中到处碰壁,倒不如从提高茶叶质量入手,毕竟只有质量提高了,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捧场,茶产业的转型大戏才会更加精彩耐看。

渠道为辅 从线上线下“入戏”

在对茶产业的系列分类调查中,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最为明显。行业专家分析表示,一方面,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新的消费主力自然转移到年轻人身上;另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养生观念深入人心,茶叶的保健功能显著,颇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其实,消费主体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年龄上,还对茶叶的消费观念、销售渠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年轻人是互联网经济的参与主体,这样的身份自然而然会对茶产业的传统销售渠道带来一定的冲击,进而推动茶产业消费渠道的变革。

目前,茶叶的销售渠道主要有3种模式,即以团购、批发为主,兼顾零售终端消费者的批发市场;以面向终端消费者为主的连锁专卖店和商超;以天猫、京东为首的,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所构成的网购平台,而第三种模式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如今,品牌电商化与电商品牌化已成融合趋势,茶产业同样如此。电子商务平台弥补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是其优势所在,美中不足的是缺乏对茶叶品质的直观把握;实体店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味觉、嗅觉等感观体验,消费体验感十足,但受限与店面位置,只能进行小范围经营。

对于茶产业的渠道建设,不能一刀切,而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才是王道。茶企想要做大做强,不仅要在门店上“跑马圈地”,更要在线上谋事布局。茶企只有从线上线下“入戏”,渠道建设这一转型的重头戏才会有看头、有新意。

金融添翼 积极登陆新三板

金融一直是助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以股市为首的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茶企登陆新三板,更多的茶企开始掂量自己进军新三板的“入场券”,并期许借此登陆创业板或者中小板,金融资本对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助力不断增强。

在传统行业拥抱资本市场的大潮中,茶企也积极绸缪与资本市场来一次亲密接触。在安溪铁观音、华祥苑等闻名茶企相继IPO折戟时,新三板却成为不少茶叶企业对接资册市场的新平台。

今年,多家茶企上交申报材料拟登陆新三板市场。继谢裕大股份有限公司之后,雅安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全国股转系统同意,将在新三板挂牌。除雅安茶厂以外,湖南黑美惹昕惕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欣绿茶花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恒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3家茶企申报材料正处于审批过程中。相较IPO而言,新三板市场的低门槛、开放性恰好为茶企提供了顺畅的融资渠道,茶产业有望通过新三板市场迎来升级转型,完成茶产业的转型大戏。

陕西商南茶叶红茶叶多少钱一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