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茶城湄潭发展茶旅一体化 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02-28 11:08:26热度:150°C
2021-02-28 11:08:26热度:150°C
湄潭,位于贵州高原北部,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60.8%,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誉,是久负盛名的“茶城、酒乡、烟县、粮仓”。
在历史长河里,湄潭积淀了红军长征文化、浙大西迁文化、茶文化等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红军长征时期,罗炳辉将军率红九军团进驻湄潭,在此播下了红色的革命火种,点燃了湄潭的革命事业;抗战期间,竺可桢校长率浙江大学西迁湄潭被称为“文军”的长征。
湄潭茶叶近现代的发展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当时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迁至湄潭,使这座宁静的小城一度成为战时中国的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推广中心。
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景色 冷先涛供图
如今,湄潭县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茶产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挖掘茶文化,加快茶旅一体化和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七彩部落、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等一批景区景点,湄潭县正成为全景域的多彩大公园。随着全景域旅游的推进,2014和2015年,湄潭连续两年旅游增长速度位居全市前列。
“山上茶园翠绿,山下田园飘香;黔北民居连片,亮丽现代农庄”是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的现实写照;“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十谢共产党》的歌谣则是群众发自内心的吟唱。
田家沟的文化广场有一面长长的文化墙,上面是一组生动的壁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田家沟村民从传统农耕到依托茶业致富,从肩挑背驮到骑自行车再到轿车进农家的发展历程。
兴隆镇党委书记陈清松告诉记者,湄潭县自古素有“云贵小江南”的美誉,现在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产业业态,一是茶文化,现在湄潭全县茶叶面积达到60万亩,是贵州茶业第一县;第二是红色文化,当年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期间是红九军团的驻扎地;第三是浙江大学在抗战期间,曾经在湄潭教学7年时间,培养了大量学者和科学家,建国后有52个两院院士,四是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并且得到中宣部的认可。
湄潭县兴隆镇党委书记陈清松向记者介绍当地情况 赵春晓 摄
沿着田家沟的茶园绕行,竹林掩映,荷塘倒影,新修的茶园栈道拾级而上。据陈书记介绍,兴隆镇有4.1万人口,茶叶面积6.3万亩,达到户均8.5亩,人均1.7亩,2015年在茶叶方面的收入已经达到人均7500元,人均纯收入11070元,茶叶的收入达到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二。除了种植茶叶之外,如今在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方面也取得大力突破。
“2002年之前,我们镇还非常贫困,没有支柱产业,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在2003-2005年,我们连续3年利用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退耕还茶’,于是就把山上的林地种上茶园。从2005、2006年开始,老百姓种植茶叶收入增加”,陈清松书记骄傲的说。
远远望去,茶园里新铺设了栈道和观光平台,陈清松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按照茶旅一体化打造,把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成景区的要求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5万多亩茶园里修建了80公里的木栈道,25个观光凉亭和5处观光平台,还有制作茶叶体验区以及40公里的自行车道,并且建设了机动车的主干道”。
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按照旅游的吃住行、游购旅基础要素提升旅游业态,湄潭县委县政府规划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做成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区。现在兴隆镇田家沟已经获得2015年4A级体验区,陈书记说“我们要再用3年时间把这个区域打造成5A级的旅游体验区”。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完善,一些贵阳、重庆、长沙的自驾游客也慕名前来。陈清松说这些地方离湄潭比较近,一般作为周末游,现在的农家客栈能满足基本的需求。他还提到,未来兴隆镇的目标是开展亲子游,游客可以带着家人采茶、手工制茶,让城里人感受一下农事活动。
提到茶叶,陈清松一脸的自豪,“虽然旅游项目刚刚起步,但是种植茶叶却有100年的历史了,现在的主要支柱产业还是靠卖茶叶。我们这里主要有绿茶为主的湄潭翠芽,红茶为主的遵义红,贵州省委政府提出的‘三绿一红’,湄潭县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这里的茶叶除了在省内销售,北京马连道也有湄潭翠芽在卖”。
更让陈清松引以为荣的是湄潭的茶叶卖到了国外,并且售价最高的一款茶叶曾经卖到几万元。“但这只是少数的高端茶叶,未来我们还是要发展茶旅一体化,并且往第三产业服务业上面靠拢,我坚信湄潭人民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陈清松坚定的说到。
上一篇 : 一盏茶 阐释城市 文化基因
下一篇 : 星巴克在中国推出全新茶瓦纳TM冰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