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的味道怎么样

2022-11-06 15:35:08热度:75°C

2113大红袍不属于红茶,属5261于乌龙茶,半发酵茶,茶性比4102较温和,更加适合夏1653秋季节饮用。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岩地区,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雾沛雨,”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造就了武夷岩茶独特的”花香岩骨”,所以才有卓越的大红袍品质。
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

大红袍的茶是什么味道

大红袍原属乌龙茶,发酵工艺相近,只是味道不同,此茶味道柔润醇香,回味甘甜,虽未排在十大名茶之中,却是茶中极品。

大红袍的味道怎么样

喝大红袍于我实在是幸事一桩

其实,我真正象模象样地喝茶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也不知怎么就有了点名声在外的意思,总有慕名前来交流的茶友,日子久了,见识的茶多了,认识的朋友也就多了,喝茶于我实在是幸事一桩。

在所有的茶中最喜欢的当是武夷岩茶。说起来与武夷岩茶的第一次接触还有段故事。那还是在北京读书期间,一日闲来无事,与一个朋友逛著名的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望着满眼各色各样的茶叶,真觉大开眼界。当“大红袍”三个字映入眼帘时,心想,这北京人怎么什么都喝啊!连花椒也敢喝!带着一脸的狐疑小心翼翼地打问:“大红袍能喝吗?”,店主不屑地瞟了我一眼:“能喝,贵,你喝不来。”那神态那表情真叫人气愤。无奈,荷包不鼓,底气就短了几分。狠狠地腕了那人一眼,拉起同伴愤然离去。从此,我一定要尝尝大红袍的心思就象生了根儿一样地疯长。可惜,工作以后回到家乡,跑遍大大小小的茶叶店也没发现大红袍的影子。有的店主甚至和我一样地问:“大红袍能喝吗?”经年以后,在威海,偶尔闲逛,在一家茶叶店中忽然发现了“大红袍”三个字,惊喜非常!连价格都没问,掏钱就要买。店主又是一句:“这茶你喝不来的。”这可真让我受刺激,怎么又说我喝不来呢!此时的人生阅历岂是多年以前那个青涩的学生可比的!我坚定地说:“泡上,尝好的话我要买。”说完,心里这个叫苦啊,如果真的是花椒那样,那我可遭罪了。抱着敢于尝试一切的勇气,壮着胆子去喝那第一口!没想到啊,那茶汤浓烈甘凛,异常刺激,感觉非常地霸道,霸道中还有扑鼻的异香(其实,就是浓郁的岩骨花香,所谓的岩韵,也叫岩石的味道),茶水香浓醇厚,每一水的滋味都略有不同,一道比一道甘甜顺滑,与我过去喝过的所有的茶都不同。半小时后,舌底徐徐生津,真似有泉涌一般!几乎是在第一口,我就喜欢上了岩茶。我对茶的所有感觉好象就是在这一刻被激活的。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

常常被人问起,什么是武夷岩茶?什么是大红袍?好喝吗?能喝吗?那神情与我当年的傻气有得一比。怎么说呢,翻遍了历史名人关于品茶的记载,好象唯有清代江南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中对武夷岩茶的描写最生动,最真切,那感受我与共鸣——“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山,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献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每次品饮武夷岩茶我都感同身受,常常感叹:“什么样的仙山圣界产得如此佳品?”翻***地理杂志,始知,“武夷山具有良好的植茶自然环境,特产自古以茶著称,那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之胜,峰峦岩壑,秀拔奇伟,高低俯仰,吞云吐雾,鬼斧神工,神以名状。水则溪流九曲,流传其间,幽邃清深,苍冥万古,蔚成山乡水国,皇都圣境。以其环境优异,云雾弥漫。所产茶叶声名遐迩。”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武夷岩茶,真可说是一种神奇的天赐饮品,人类能得此饮品实在是造化!

中国茶道的灵魂是天、地、人和一,天人相处共存,(推荐阅读::茶叶的起源与发展简史,学习茶 知识请关 注:www.guniangcha.com)以真我的灵魂与茗共品。我觉得在所有的茶中,实在只有武夷山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产出的茶能与这样的品茶境界相匹配!此时,焚香静气,活煮甘泉,取些许武夷岩茶——大红袍,一番乌龙入宫,高冲底斟后,手中就有了一杯石乳甘露。啜之,顿觉含英咀嚼,荡气回肠,几水之后,香清甘活,岩韵渐来,再后,水清味美……当水象既出时,可以收拾起一颗浮躁的心,体会那君子之交淡如水、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了……未几,舌底生津,似有泉涌,这就是那难得的——回甘!!

品生茶大红袍

朋友燕子拿来罕见生茶大红袍。起初只看着新鲜,干茶叶为原始形态,无发酵炒制痕迹。叶片上点点嫩红让人联想到初春的武夷山,晨光照射,远望艳芽似红袍披于茶山上。

叶在悬壶高冲中斑斓, 心在行云流水中舒展。

眼品:恰十四、五的少女,鲜嫩清纯;

鼻品:淡淡兰香,抑或果香,说不清,道不明;

口品:如青笋般爽沥;

再品:点点清香若隐若现;

三品:香却不知何处。。。。。。

饮至此,忽生无味之味。我已不在,味亦不在。

天、人、茶合一,混沌无我。

茶之六味,香、甜、甘、酸、苦、涩,回味无穷,而茶之无味更耐人寻味。

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言:“甘香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无味之味的境界充满禅机,禅茶一味是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