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专家一起品祁门红茶的历史与发展

2020-12-05 11:28:42热度:228°C

祁门红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在市场上现在有很多人都认准了祁门红茶这个牌子,而祁门红茶之所以好好,更在于土壤。那么祁门红茶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祁门红茶的历史发展是怎么样的呢?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揭开祁门红茶的神秘面纱。

祁门茶园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00~300米的峡谷山地和丘陵地带,其中县城梯形茶园连绵起伏,向西绵延数十里,西乡历口、闪里、南乡平里等地,茶园面积较大,种植历史悠久,加之地势较高,受紫外线照射时间长,容易大量形成香气成分的芳香油等,高山茶久负盛名。

祁门河流沿河两岸的狭长冲积平地,也多为茶地,每当洪水泛滥,大量的河泥沉积在此,成为茶树良好肥料,孕育茶树高大健壮,形成质量上乘的“洲茶”。

处处青山绿水,处处就有茶园叠翠。高山有茶,通常是棵棵簇簇,小块小块的布局,直挂云霄;低坡有茶,通常是因山就势,辗转起伏,绵延数里;平畈有茶,通常是随地铺展,漫无边际,绿海如涛。这些茶园近的就在家前屋后,远的却离村庄几十里,由此形成祁红人的生产之基,生存之源。

祁门茶园的土壤,主要是由千枚岩、紫色页岩等风化而来的黄土和红黄土,大多属于红褐色砾质黏壤土类型。土质肥厚,结构良好,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均较佳,含氧化铝、铁成分也较丰富。酸度适中,常在5~6之间。水分较足,适宜茶树生长。这些均为孕育祁红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

1917年,北京农商部在祁门平里设立模范种茶场,曾将祁门历口绕丝坞茶山的土壤,送至北京中央农事试验场化验,结果发现氮磷钾三要素及碳酸含量均富,铁质尤多,极宜茶树栽培。

祁门茶园的主要土类黄土和红黄土,分布面积较广,此外,还有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白沙土、黄沙土和黑沙土等。

1.黄土

酸碱度多在5~6之间,上层土壤不算丰厚,呈灰黄色或灰褐色。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土壤,在于这里温暖多雨的气候,土壤中的矿物风化瓦解,硅酸向下淋洗,铁铝氧化物残留在土壤表层中,铁的氧化物在水湿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形成了黄色物质。上层土壤沙砾多、疏松、粒状结构。下层土壤深厚,呈浅黄色,是一种轻黏土,石砾多、紧实、块状结构。黄土的氮、磷含量低,大多都有较好的保水、保肥性能,适宜茶树生长。

2.红黄土

酸碱度在5~5.5,上层土壤较薄,呈灰黄色,属轻黏土,结构不明显,疏松。下层土壤深厚,呈黄红色,属中黏土,棱状结构,坚实。红黄土氮、磷含量少,农作物生长差,而茶树生长好。

3.黑沙土

分布在平里、闪里等地,为黄土类,经种植后演变成上层灰黑色,沙壤,片状结构,酸碱度5,土壤疏松而肥沃,茶树生长好。

4.白沙土

分部在金字牌、历口、祁山镇等地,多在山脚、山坞、河溪两旁。上层黑灰色,沙壤,松,酸碱度4;中层灰黑色,壤土,紧,酸碱度4;底土灰色,沙壤,松,酸碱度4.5;全层无石灰反应,茶叶产量高。

5.黄沙土

为红沙土的一个发育阶段。历口、祁山镇、平里等地均有。

上层红黄土、壤土,粒状结构,松润,有枯草根,酸碱度5;下层红色块状结构,松润,有树根,酸碱度4.5,适丁茶树生长。

茶树喜酸,分布很广的黄土和红黄土,虽然酸度适中,土层也深厚,渗透性也良好,但并非就十全十美,如上层土浅薄,底层板结等就是不足,因此必须改良。对此,祁红人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如深耕改土、翻埋青草、高条密植、建立梯田等都是这方面的举措,有效促进了茶树的健壮生长。此外,他们还针对这些土类的理化性状,如保温性能、土壤水分、肥力标志等对茶树生长发育关系极大等方面的因素,在栽培管理上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力使土壤永久处于最佳状态。

1936年,有学者对祁门茶区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山地是祁红的命根。

当地农民,于山坡山凹及黄山之顶,土壤较为肥沃之区,开辟茶园,面积琐碎,七零八落。平地茶树,则多在村庄旁近与溪流两岸之荡地;田边地角,亦有零星栽种。据调查五地区。124.家茶户,共有茶地646.6亩。内有8.3亩,为零星茶树之面积,散布于屋旁田塍地角;其余658.3亩中,计有山地537.3亩及平地。101亩。零星茶树面积8.3亩,内皆平地,应加入平地计算。则茶地总面积中,平地占16.9%,山地占85.1%,是茶树多栽种于山地,极为显然。攫山林精髓,聚云雾灵气,吸春雨琼浆,沐山花香韵,孕育出独冠天下的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之所以这么好完全按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祁门红茶的历史发展也是为世人所惊叹的,肥沃的土壤造就出了祁门红茶,当我们饮一杯祁门红茶,闻一闻它芬芳的香气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感谢祁门红茶,是历史给祁门红茶刻上了永垂不朽的样子,我们更爱祁门红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