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绿茶和龙井

2021-01-09 12:05:15热度:178°C

  1957年冬,青岛市园林管理处开始茶苗移植试验,引种的绝大多数是皖南、浙江的良种。崂山绿茶最初在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第一次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由于茶苗启运时间不当,根部损伤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败,无一成活。

  1993年之后,农业产业化兴起,崂山茶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品。2004年8月1日,崂山绿茶正式实施《崂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崂山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成为我市第一个茶叶地方标准。2006年1月6日,崂山区政府成立了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委员会,组织起草了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材料。

  2006年4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受理公告。

  2006年10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6年第161号),即日起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区域为崂山区王哥庄、沙子口、中韩、北宅等4个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2007年,崂山区政府印发了《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崂山绿茶生产、销售管理及专用标志的申请、管理、查处等有关工作程序;

  2007年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第84号令批准崂山区4家企业可以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专用标志;

  2009年5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第39号令批准崂山区8家企业可以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专用标志。

  从2010年起,区政府加大对茶农财政补贴力度,每年安排760万元,用于茶叶种植户统一用药直补、用肥直补、品种改良直补。

  2011年5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发布《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国家标准(GB/T26530-2011),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

  龙井茶的历史沿革

  隋唐之前杭州茶文化处于兴起阶段。三国两晋时期,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逐渐发展,

  灵隐寺建成,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活动逐渐盛行,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茶随着寺庙道观的建立而被栽种传播。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后,杭州因水陆交通的地理便利,一时成为东南物产聚散的“巨富名邑”,唐代杭城的繁华初显。此时,茶叶在杭州境内广为栽培。

  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明嘉靖年间,有“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的记载。迪斯尼的水壶有股茶叶味

  元代龙井茶初具美名,爱茶之人虞集写有《游龙井》饮茶诗,诗中“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烹煎黄金芽,三咽不忍漱”的佳句广为传唱。

  清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龙井,题写六首龙井茶御诗,亲封“十八棵御茶树”,将龙井茶上升为至尊地位。

  民国后,龙井茶逐渐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综上,龙井茶的历史过于的悠久,使得龙井茶极具历史底蕴,经过千年的改进,龙井茶的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崂山绿茶就稍微差了点了,千年的历史底蕴是不容易补足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