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红工夫系政和工夫
2020-12-01 11:22:20热度:394°C
2020-12-01 11:22:20热度:394°C
闽红工夫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为最早的工夫红茶,福建特种茶之一。三种工夫红茶产地不同,品质风格各异。各自拥有自己的消费爱好者,百年盛兴不衰。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政和县,创制于19世纪中叶,产量达500吨,历史上很有名气。以政和为主,松溪以及浙江庆元等地所产的红毛茶(乌仔),集中政和加工。政和全县山岭重叠、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8.5℃,年降雨量为1600毫米以上,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隙地,土层深厚、土质微酸,茶树生长繁茂。
政和工夫品种分大茶、小茶两种。大茶由政和大叶茶树鲜叶制成,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多毫,色泽乌润,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是闽红三大工夫的上品。小茶系用小叶种茶树鲜叶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但欠持久,汤稍浅,味醇和,叶底红匀。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体,扬其毫多味浓之优点。又适当拼以高香的小茶,因此高级政和工夫,体態匀称,毫心显露,香味俱佳。百年前,政和工夫一经问世,即享盛名。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清咸丰元年(1851)坦洋村业茶的胡福四,引进崇安小种红茶制法,经过改进试制成功,并以“坦洋工夫”标名,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购,接踵而来开设茶行,周围各县毛茶逐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881--1936)的五十年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2年出口3万担,坦洋街长只一公里,设行达三十六家。20世纪50年代中期,先后建立福安茶厂、水门红茶初制厂,引进并繁殖大白茶、福云等优良品种,1960年产达5万担。产地分布福安、寿宁、周宁、霞浦、柘荣等县,迄今有150年历史,是闽东的历史名茶。1989年福安茶厂“白云山”牌坦洋工夫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奖。
坦洋工夫的品质特点;条索紧结圆直,茶毫微量金黄,色泽乌黑、油润、香气高爽、滋味纯厚、汤色红艳、叶底红亮。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红茶,香味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临海的霞浦一带所产工夫红茶,色鲜亮,条形秀丽。
坦洋金猴:是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1995年创制的坦洋工夫红茶的新产品,1995年获福建省名茶奖和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其品质特征:外形紧细弯曲,芽头肥壮,色泽乌润滑亮,金黄的茸毛拥簇着茶身,似金丝猴,由此得名。鲜香高雅,滋味醇厚,汤色红艳明亮,金圈环绕,颇富观赏情趣。
白琳工夫。产于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太姥山地处闽东偏北与浙江毗邻,地势较高,群山叠翠,岩壑争奇,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茶树根深叶茂,芽毫雪白晶莹。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红茶,广收白琳、翠郊、蹯溪、黄岗、湖林及浙江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毛茶,集中白琳加工,白琳工夫由此而生。初期采用小叶种为原料,20世纪初,福鼎合茂智茶庄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大量的橙黄白毫,具有鲜爽宜人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取名“橘红”,意为桔子般的红艳、工夫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自此福鼎大白茶成为白琳工夫的主要原料。
白琳工夫系小叶种红茶,当地种植的小叶群体具有茸毛多、萌芽早、产量高的特点,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
上一篇 : 简单介绍一下闽红工夫
下一篇 : 闽红功夫茶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