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熟普洱茶的特点|普洱茶宫廷级熟茶特点

2022-11-04 13:25:05热度:80°C

这个是对身体好的

普洱熟茶是采用晒青绿茶,经过渥堆发酵、干燥而成。普洱熟茶从外观来看呈红褐色或褐色,汤色呈深红色或褐红色。由于普洱熟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叶中大部分多酚类物质会发生聚合或降解,因此普洱熟茶的品质特征接近黑茶,滋味浓厚醇和。

饮用普洱熟茶有助消化去油腻,不仅不会对肠胃有刺激作用,还能对肠胃起到保护作用。普洱熟茶按外形分为散茶、紧压茶,紧压茶是以普洱散茶为原料,经过蒸压成不同形状的普洱熟茶。

扩展资料

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普洱茶冲泡较为讲究,通常需要先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使泡出的茶汤更香醇。这之后的每一泡,茶味逐渐呈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易上火选生普 肠胃差挑熟茶

宫廷普洱茶是什么茶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

  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随机推荐:白茶属于什么茶类,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 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整,方是茶人本色。

冲泡普洱茶,你至少需要准备六样器具

  经常碰到初次品饮普洱茶的朋友提问:“我购买了一些普洱茶饼,想自己尝试冲泡,不知道如何着手?”我回答:“你至少要准备一些茶具。”

  一般茶叶的冲泡,如果不追求仪式感,只需要一茶杯加一个烧水壶足矣。普洱茶有些不一样,如果不了解茶性或者茶具不称手,要泡出其真味来是很难的,茶性可以慢慢地学习和总结,茶具却很容易得到。

  俗语说:“器为茶之父”说明了茶器之于泡茶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配置一套简单、适用、称手的茶器呢?

  现在流行干泡法,与传统的湿泡法相比,省去了一些拖泥带水的流程和注重表演性质的“茶道六君子”和茶盘、茶宠等器具,更显得简洁、灵活、方便。既能保持桌面干净且易收拾,还可以随心更换竹席和茶巾的款式,增添了布置茶席的乐趣。

  顺应潮流,我们就以干泡法为例,看看冲泡普洱茶,至少要准备哪些器具:

  01

  烧水器

  泡茶至少要把水烧开,饮水机和保温瓶温度不够,而且使用不方便也不雅观。一般使用内置加热体(即在不锈钢、陶瓷、玻璃等材质壶体内部,放置一个加热体,在内部对水进行加热)的随手泡,或者附带外置的电磁炉、电陶炉的金属材质壶,也可以用生铁壶。再讲究些的就用烧炭,烧气,酒精等明火加热的炉具。

  当然刚开始学习冲泡的茶友没必要搞那么复杂,一把不锈钢材质的电热随手泡就OK了。

  不锈钢内置电热烧水器(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铁壶(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陶炉(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盖碗或紫砂(紫陶)壶

  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普洱茶味的影响大。一般情况下,透气性好、散热快的(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泡嫩度高的茶。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瓷器、石器、容量大的壶等),适宜冲泡原料较粗老的普洱。

  简单说盖碗和壶相比更客观更容易掌握,是新手的不二选择!不过使用盖碗也是需要经常练习的,基本上“烫手、摔杯、出汤不尽”等是每个新手的必然经历了。

  03

  茶针

  普洱茶有紧压茶和散茶之分,如果是紧压茶,不管是砖、饼还是沱,都需要用茶针把它们解散,再进行冲泡。不建议使用那些精美考究的茶刀,相比起来,普通茶针最适用。

  至于解茶技巧,同样需要操练,原则是尽量撬散不撬断,还有每撬一次尽量保持剩余部分的形状完整。

  这个技术还是其次,更需要的是耐心!

  04

  公道杯

  公道杯,又叫茶海,原是盛酒分酒器,公道杯为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

  历史上古人分酒用的公道杯(图片来源于网络)

  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现在所言的公道杯,实际是一个分茶器,除了把盖碗或壶中浸泡出的茶汤及时腾出,控制冲泡时间,并把冲泡好的茶汤平均分配给客人,取其公平公道之意,公道杯还有两个重要功能——观汤色和品杯香!公道杯的选择不必太注重外形,实际上市面上的公道杯外形也是丑得可以,只要选择玻璃透明度高的和杯口稍窄些的就够了。

  05

  品杯

  这个相对随意些,不必在意高档与否,只看自己的喜好选择就好。新手不建议选玻璃杯和盏类,前者光线折射,后者颜色背景较深均影响汤色,一般选白瓷材质的客观些。

  06

  茶洗

  茶洗是用来洗茶的工具。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冲泡普洱茶,只用其一个功能,实际上就是一个倒洗茶水、剩茶水的水盂。

  茶洗(图片来源于网络)

  茶洗,常被人误称为”茶船”,这是一种必须纠正的称谓,茶船是盖瓯底托的专称。

  ▼

  最后再说一下茶船、茶夹和茶巾和茶漏,这几样茶具其实可有可无:

  茶船,相当于传统茶道的茶盘,只是干泡的茶船与传统茶道相比,更小巧,大小符合茶壶的底座大小或略大就行,茶船主要是为了茶席的美观而设。

  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巾,对干泡法来说,茶巾其实很有用:一是擦拭桌上的水滴;二是洗好的茶杯端送客人之前将杯底的水迹擦干;三是分茶时先将公道杯底的水迹擦干;四是布置茶席时的精美配饰。茶巾的风格因个人喜好,可以是符合茶人气质的颜色和风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