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文化及茶审美认知影响因素调查报告.pdf

2021-02-23 21:06:04热度:140°C

在当代中国,不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解渴保健的饮料,也是修身养性的精神伴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茶文化尤其是美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迫切,因为审美不仅是艺术家诗意栖居的家园,更是快节奏现代生活中人们怡情悦性的方式。深入了解人们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状况,可以为传承中华文明财富和丰富现代人的人文思想底蕴提供参考。

1调查情况

1.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发

调查工作本着通俗性、完备性、中立性和互斥性原则,首先针对熟悉和了解饮茶习俗、目的等的对象,设计了问卷初稿,经过小范围(面向可能的被调查者)试用,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定稿后再开展较大范围、正式的调查活动,调查主要采用非随机抽样法,综合应用其中的任意抽样、判断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等多种方法。于2007年2月至8月在湖南、福建、四川、浙江、北京等地选取若干超市、步行街、茶馆以及长沙茶市等场所及部分知名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1)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2)茶文化与茶审美认知的方式:茶书籍阅读、茶网站浏览、茶知识来源与运用、茶文学了解;(3)茶文化与茶审美常识问答:共设计2O题,其中题1~15为单选题,选对得5分,选错为0分,题l6~20为多选题,选对一项给1分,总分满分为100分。

1.2调查问卷的回收与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送发330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99份,有效率90.6%,应用SPSS12.0forWindows软件对调查结果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被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1.2%,女性站48.8%,年龄主要集中在31-45岁(占44.8%)文化程度大部分在大专以上(占77.6%)。

2.2茶审美常识问答的描述性分析

所收集问卷的总分在27~96分之间,平均为61.37分,均值标准误为14.4,中位数为6o,众数为63;频数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N(61.37,14.4),偏度系数SK=O.394,稍微右偏型(如图1)。调查结果表明被访人群对于茶审美有着比较令人乐观的了解,这与我国茶业经济的发展现状相呼应,但要真正使茶作为美的使者走人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还应加强茶审美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艺的传播力度。

图1总分的频率分析

2.3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被访者

茶审美认知程度的差异以茶审美常识问答的总分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3.1不同性别的人群荼审美认知无显着差异

男性和女性的茶审美认知没有显着差异(P=0.289),女性(平均得分62.28)的掌握程度稍高于男性(平均得分6o.51)。现代社会中,茶文化被视为和谐的健康文化,品茶养生被视为美的休闲方式,男性与女性基本上能平等参与,茶对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具有旗鼓相当的吸引力。女性得分稍高于男性,可能与个人职业和生活方式有关。在茶饮服务业中的女性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出于工作的需要,女性对于茶审美知识细致了解的需求更为强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眭主动参加各种茶知识的讲座、培训,以求业务上的精进或借助茶艺术的学习陶冶情操,提升个人涵养和魅力。

2.3.2不同年龄的人群对荼审美的认知无显着差异

不同年龄的人群对茶审美的认知也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851,0.581,0.735),以31~45岁的人群认知程度稍高于其他年龄段,这表明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虽源远流长,但对茶审美知识的了解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为在当代知识的普及是对整个消费群体认知的拉动,知识的迅速更新和发展对年长者也不再段,这个群体是目前社会各行业的中流砥柱,也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人群。我国茶文化自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新热潮,而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正是伴随着茶文化的兴盛而成长的,因此对茶审美知识的了解稍微高于其他年龄段。

2.3.3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不同的人群对茶审美的认知不断提高

表1结果表明,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不同的人群对茶审美的认知不断提高,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者与其它学历者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0,0.000,0.005),且对于茶审美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学历段的消费者。因为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知识面不断扩大,对于茶审美知识的接受与了解能力也呈现出增强趋势。因此,普遍提高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普及茶审美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表1不同文化程度的多重比较(LSD法)

2.4影响茶审美认知程度的社交因素差异分析

类似地,以茶审美常识问答的总分为因变量,分别以影响茶审美认知程度的各社交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2.4.1阅读茶书籍是获得茶文化知识,提高茶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读书与不读书者的茶审美常识问答的总分有显着差异(P=0.007),阅读过茶书籍者(平均得分63.25)明显高于未接触茶书籍者(平均得分58.73),这说明书籍对于茶审美知识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与茶知识相关的书刊杂志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爱茶人的求知需要,不仅提高了人们对茶科学的认识,同时也拓展了人们的茶审美能力。

2.4.2网站是传播茶知识的重要窗口

对茶知识网站访问情况不同(从不、偶尔、经常)的被调查人群的得分两两均有显着差异(P=0.001,0.000,0.000),并随着访问频率的增加而显着提高(经常、偶尔和从不访问者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1.58、61.02和54.84)。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知识传播和共享快捷便利等特点,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上网查资料已成为快节奏现代人获得各种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但同时也对上传知识的正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否则,以讹传讹造成的恶劣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加强对茶美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确保展示和传播的研究成果更客观公正,真正美化大众生活。

2.4.3荼知识的不同来源和运用(品茶休闲)导致了茶审关认知的显着差别

近年来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规模不一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品茶休闲的人群不断增加,人们通过朋友介绍、书刊、网络、茶消费场所、电视等途径对茶的认识逐渐加深。本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知识来源造成了人们茶审美知识了解程度的显着差异,以书刊为首要来源者的得分分别与主要通过其它途径获得茶知识者的得分均存在显着差异,可见目前书刊对茶知识传播所起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网络、消费场所、朋友介绍、电视(P=0.000,0.000,0.000,0.000)。这再次印证了阅读茶书籍与茶知识的掌握密不可分,而且也反映出目前电视媒体对茶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调查结果还表明,经常以品茶作为休闲方式的人群对茶审美常识的了解显着深于偶尔或从不品茶休闲的人群(P=O.025,0.003)。总而言之,茶之美感体现不仅有赖于理论知识上的推介,最终还要落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实践和理论的互动不断发展和完善。

表2不同茶知识来源的多重比较(LSD法)

2.4.4赏读茶文学作品能增加茶文化知识,提高茶审美能力

茶文学是审美茶的创作活动的结晶,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茶美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历代文人以茶作诗、以茶作文、以茶入画、还有以茶为题的书法作品也数不胜数,留下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作品,它们不仅记载了茶的历史,也凝练了无数茶之美的意象,鉴赏者往往需要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较强的审美能力以及丰富的茶学知识。本调查结果显示,对茶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程度(不了解、比较了解、很了解)了解的被访者的得分有显着差异(P=0.000,0,000,0.000),因此,传承和弘扬茶文学创作不仅能丰富人们的茶学常识,也对提高茶审美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2.5逻辑回归模型的建立

以茶审美常识问答的总分的换算值P作为因变量(总分平均61.37,中位数为60,总分<60时P记为0;总分>I60时P记为1),选择上述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文化程度(H)、茶书籍阅读(s)、茶知识来源(z)、茶网站浏览(w)、品茶休闲(x)、茶文学了解(L)]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由表3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为:P=EXPf一1.990+0.220H+0.037S+0.225Z+0.655W一0.315x+0.710L)/[1+EXP(一1.990+0.220H+0.037S+0.225Z+0.655W一0.315X+0.710L)]。图2为Logistic概率的正态分布图,其散点近似呈一条直线(图3),故可以认为本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这说明用逻辑回归模拟样本数据是可行的。回归模型还显示,对茶文学的了解程度是影响茶审美认知程度最显着的一个因素。

表3Logistic方程的回归系数

3结论

女性对茶审美的认知水平稍高于男性。处在当今日新月异和高速变化发展的时代,年龄的增长不再与生活阅历尤其是以茶审美、以茶怡情的经历同步发展,中壮年人群是社会的生力军,也是最倾向通过品茶审美放松休闲的人群。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审美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本科以上学历者尤其关注茶审美。优秀的书籍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茶审美认知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茶书籍的阅读,而如今人们对信息网络的沉溺与依赖使茶知识网站也成为传播茶文化的重要阵地。相比之下,电视媒体并没有充分发挥对茶文化弘扬的应有作用。品茶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无论是否在茶消费场所,或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茶闲聊也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对于茶文学作品的了解不仅能增长茶学基本知识,更有利于提升茶审美能力,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健康。

图2总分的Logistic概率正态分布

莱芜茶叶德宏州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