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文和他的“独龙茶”
2021-03-07 13:18:57热度:226°C
2021-03-07 13:18:57热度:226°C
1994年,泸水县白族青年王生文从昆明医学院毕业,1995年,他主动放弃了“铁饭碗”,大胆“下海”创办个体私营企业,成立了“怒江州东方大峡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通过3年的苦干、实干、巧干,他研制成功的“独龙茶”,清凉特效而远销台湾、下关、丽江、楚雄、昆明等地,在六库地区的销售额也达40多万元。随着人们对“独龙茶”的认识不断加深,该产品的市场潜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资产60多万元,年产值200多万元。
一、成功的事业在于勇敢的开拓
现年28岁的王生文,出生在泸水县六库镇新田一户农民家庭,1994年昆明医学院本科毕业后被分往怒江州卫校任教。王生文的爱人也是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一般人看来,小两口都在六库工作,完全可以过安安稳稳的生活。但他却不甘于现状,决心闯一闯,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于是他不等不靠,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实践,还未到转正时间的王生文就主动“下海”,干起了“个体户”。
王生文结合自己学医的特长,把目标定位在怒江州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上。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医学理论书籍、中医杂志、药理研究文献等报刊资源摆满案头。在几十万字的资料中首先从理论上理清了思路,然后想办法筹划器材亲自动手实验。经过艰苦的努力,反复研究,不断实践,终于研制出用怒江峡谷无污染的茶叶、雪茶、多种中草药和熊胆等组方,属国内首创的产品“独龙茶”。经 昆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研究所、怒江州工商局、防疫站、环境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检验,该产品各项指标全部合格,得到了营养食品专家的认可和好评。王生文研制成功的“独龙茶”具有独特的效用、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和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他咬定青山不放松,以“独龙茶”为拳头,成立了怒江州东方大峡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8月1日正式投产“独龙茶”。投产初期因主要靠手工操作,年产值仅2万元,但随着工艺技术日臻成熟,目前年产值已达200万元。
由于“独龙茶”的生产投资少,附加值高,见效快,不同能力的人都可参与,很适合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有理由相信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独龙茶”将会进一步带动怒江大峡谷生物资源的开发,成为怒江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将进一步带动偏僻地区群众商品意识的形成。
二、立足艰苦创业,善于抓住市场机遇
创业之初,配方有了,项目是可行的,但是没有钱投入生产,怎么办?王生文通过朋友和熟人东借西借凑了1万块钱,买原料亲自动手干起了作坊式的加工。通过努力,首批“独龙茶”产品终于与世人见面了,而且颇具疗效,“独龙茶”开始有了市场。机遇出现了,关键是能否把握住。善于分析形势和把握机会的王生文把眼光瞄准了“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他认为,“昆交会”蕴藏着难得的商机,必须借这个盛会展示自己的独特产品。但缺乏资、没有现成产品的难题又出现了,怎么办?王生文很清楚机遇、时间、效益三者的关系,他咬牙再次找人借贷,筹了2万多元钱;为了赶制新产品如期参加“昆交会”,王生文没日没夜地准备原料,借工厂的设备加工。产品出来了,王生文带着他的产品,参加了1997年的“昆交会”。在怒江展厅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独龙茶”亮了相,出了名,引来了订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此也把他的小作坊引向现代化大生产。
在营销上,王生文坚持以品质取胜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他先让客商试用、试销,让用户确认效果后再买。为此,在1997年8月的“昆交会”上,王生文送了价值2万元的“独龙茶”给客商试用、试销。“独龙茶”之所以在“昆交会”上首次亮相就吸引了许多客商,正反映他在营销上的独到之处。台湾省谢养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丰田在“昆交会”上被“独龙茶”吸引,几次到怒江峡谷实地考查,并带回样品进行市场调查和试销,市场反映特别好,很快就与王生文签订丁年200万元人民币的长期供货合同。目前,“独龙茶”改进了包装,说明也译成英文,部分产品被送到日本试销,云南省工商联还准备把“独龙茶”带到俄罗斯作特色产品加以介绍。
王生文认为,搞好自己的企业,虽然要靠国家贷款支持,但关键是盘活自有资产,用活自有资金。首次参加“昆交会”后,在“独龙茶”较好的项目开发前景以及较好的信誉保证下,他贷款10万元购设备、租厂房、组织原料、招用从业人员,迅速组织生产。在确保“独龙茶”质量的同时,王生文把销售收入再投入扩大生产,实行滚动发展,目前,王生文的“怒江州东方大峡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60多万元,年产值200多万元,年上缴税金1万元,8名从法部业人员。职工月收入达到600多元。值得一提的是,王生文和他的公司目前已用上了算机管理,厂内推行使用普通话,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大学生,他们分别有医学学士、哲学学士、理学学士学位,职工大都是中专生、全体人员平均年龄仅22岁。他们还特别重视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门素质和业务水平,把物质 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不仅收获在公司,也要推向社会,使“独龙茶”的生产经营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尽快使一部分当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
三、立足优势资源.走出峡谷天地宽
王生文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牛存,企业—’定要创立特色产品,干方百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树立较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实现这些目标,—靠资源,二靠资金,三靠技术,四靠人才,最重要的还得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大作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战略决策,王生文和他的同事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认识到大干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好时机到了,因此谢绝了许多合作开发“独龙茶”的邀请,决定苦练内功,增强企业的素质,在大力打好“独龙茶”这个怒江峡谷特有品牌的同时,努力研究开发以生物资源为主的新项目、新产品,把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开发利用转变为商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企业的自主经营发展,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党的十五大之后,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怒江州委、州政府都作出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并先后召开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举措。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王生文和他的同事们如鱼得水,扩大了“独龙茶”的生产规模,力争在近期内使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目标是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年利润突破100万元,总资产超过200万元,从业人员达25人。 “独龙茶”是科技和特色资源紧密结合的结果,它顺应了当前人们祟尚自然、想往“绿色食品”的心理。目前,王生文和他的同事们又在研究“好心茶”、“谷仙灵”、“漆油”、“哆罗酒”等独具特色的产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大峡谷特有资源的开发,王生文和他的事业,完全能够走出峡谷,踏上更加广阔的天地。
上一篇 : 陈道明的用茶之道
下一篇 : 洪希文与《煮土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