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东坡翠竹”

2021-03-06 14:06:55热度:259°C

,是中国的国饮。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之。饮茶一事,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时至今日,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是位品茗高手,对茶的品饮、煎烹、药用、制作工序等皆有独到见解和创新。“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煎茶品茗成为苏东坡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刚移居常州宜兴(秦置阳羡县),便急切地去宜兴罨画溪对岸山中的灵谷洞访道,途中见一山坡满是葱葱郁然的茶树,一打听,才知久负盛名的唐时“阳羡贡茶”即产于此处。循着茶林望去,苏东坡发现山头上有数百株长得很特别的茶树,其叶片丰润绵长,微向内卷,叶片上有一清晰斜横的经脉,状似竹节,此必是唐朝时生产贡茶的最佳茶树。苏东坡大喜,早忘了访道之事,采摘一大包鲜叶便转身回家。

苏东坡经过一番精心的煎、揉、焙、凉、晒等工序,将鲜叶制作成上品之茶后,便请来自己最得意的学生邵民瞻共同品尝。宜兴既是唐朝时生产贡茶之地,又是生产紫砂壶的著名产地,邵民瞻是本地人,对茶道亦是精通。当他细啜慢品之间,顿觉味美甘甜,茗香直透脾胃,连呼“好茶!好茶!大有先生所言‘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之妙意也!”苏东坡开怀畅笑,说:“你可知此茶为何爽口生津,茗香袭人,细啜间有恍若进入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真髓境界?”“不知”,邵民瞻急切道:“请先生赐教!”苏东坡笑道:“煮茶第一讲究的是水质和煮水的燃料,其次便是器皿的讲究。一壶好茶能使凡心孕禅,宁静致远。老夫今日所泡的茶便是一种讲究。一是茶叶的选料采自产唐贡茶之树,制作工序讲究,茶品自然上乘;二是取罨画溪中段之水泡茶。中段之水水质性缓、甘滑,保茶本色,增清香,润喉舌,生津液;三是用瓦炊煮水,桑树根作燃料,紫砂壶泡茶,使之茶味纯净增色香,故曰‘桑梗煨瓦炊,贡茶入紫砂’也;四是用白窑瓷碗盛茶汤,方能呈现出茶汤色鲜如新的效果。”邵民瞻听了苏东坡一番论道,由衷佩服道:“先生如此深得黄道辅《品茶要录》之‘委曲微妙’之要旨,学生万不及一也!”“茶道之学,学无止境,老夫亦如其皮毛矣!”苏东坡说:“我新作一首《汲江煎茶》诗,你可一阅,自行揣摩,或许有益。”邵民瞻接过诗稿便朗声诵读:“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飘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脚处,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荒城长短更。”诵罢,邵民瞻端起茶碗仔细观察汤色,但见茶汤不仅色鲜如新,且茶叶竖立于汤中,不沉不浮,不散叶,形似节节翠竹状。邵民瞻大悟,惊喜道:“先生所制之茶,形、色、味皆远胜于唐时‘阳羡贡茶’。可取名为‘东坡翠竹’,以享后人,岂不是一件功德之事啊!”苏东坡欣然一笑。

时过境迁,苏东坡与“东坡翠竹”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