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两位殉道者

2021-03-06 13:45:58热度:239°C

对于道我本来懂得不多,近几个月来却发生了兴趣。吃茶,不过是以某种讲究的方式,去喝某种讲究的水,居然成为艺术,甚至被看作生活艺术的宗教,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茶文化由中国发源,与道家、禅宗相结合,进入无数寻常百姓家,流风所及,影响到日本、韩国,蔚成一悠久的文化传统,深思之,应当有深刻的原由。

茶道积淀至今,一道之中,流出百川,于各时、各地、各人处开花结果,形成众多的流派。有关茶的历史,茶道的发展流变,著名茶人的思想个性,不同流派对茶艺的认识,有很多书籍可以读。看来要想了解茶道,体悟茶事的奥秘,是非常不容易的;想亲身体验,又怕自己不懂个中讲究而闹笑话,在别人眼里连水都不会喝了。不久前,看到日本茶道大家千利休(1522—1592)的茶道哲学,眼前倒真的一亮。这位茶道艺术大师是如此理解茶道本质的:

“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转引自《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第61页)

“……不过是烧水点茶”,寥寥数字,将人带进平和宁静的茶室画面中,那份爽朗、简洁,给人松弛、喜悦的感受。千利休在十六世纪开创的“草庵茶”传统,可以说是塑造了日本茶道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茶事礼仪的繁文缛节的大大简化,千利休使茶道传统回归到纯净、本然、诚朴的境界,他说:

“草庵茶就是生火、烧水、点茶、喝茶,别无他样。这样抛去了一切的赤裸裸的姿态便是活生生的佛心。如果过多地注意点茶的动作、行礼的时机,就会堕落到世俗的人情上去,或者落得主客之间互相挑毛病,互相嘲笑对方的失误。”(同上,第67页)

茶道的本意是叫人纯真地活着,摆脱一切的伪饰,回复到人之为人的本来面目。茶事不是给人增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而是一种卸载、倾空,使心灵从各种功利、目的、结果的网罗里得到释放,立足于当下纯美的境界。茶艺是生活的艺术,在茶事的进行中呈现为有情感、有意味的过程与瞬间。当人与人一起分享这样的过程与瞬间,虽然只是烧水、点茶的简单动作,细节上的默契却能使主客两忘、心心相印。

然而,就像千利休所提醒的,茶道始终会面临一种强大的诱惑——“异化”为一种高标准的、挑剔的、完美主义的、行为主义的礼仪——被这种礼仪“异化”了的茶道会走向茶道初衷的反面,会将人格塑造为加倍的矫情、苛刻、攀上比下、目中无人。遗憾的是,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茶道太容易沦为人们炫耀自我的工具了。与千利休同时代的执政者丰臣秀吉,就欣赏不了“草庵茶”那种古朴简约的境界,他最得意的,乃是拥有并向别人夸耀自己特制的黄金茶室与黄金茶具。这种炫耀式的茶道,只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嫉妒、攀比与难以化解的隔膜、仇恨。丰臣秀吉从反感千利休的茶道哲学,发展到嫉妒其日益扩大的声誉,终于下令让千利休剖腹自杀。同为茶道中人,竟然到了生死不两立的地步。

茶道是这样,信仰不也是这样吗?就像茶叶对味道特别敏感,很容易吸附周围的气味,诉诸内心的信仰最纯净,也特别容易被污染,“异化”为外在的形式仪文,被人性深处的炫耀本能所利用。虚心真诚,最能软化人心;伪善夸耀,最能荼毒人心。信仰既能造就最牢固的团契,也能导致难以愈合的分裂,就看其是“真”还是“伪”。在福音书里,耶稣与假冒伪善的信仰者同样势不两立。耶稣诅咒假冒伪善的文士、法利赛人“有祸了”,文士、法利赛人则把耶稣钉上十字架。

……本想写一篇轻松的文字,说说自己有关茶道的一点感悟,没料到,行文所至,竟然写到两位殉道者的故事;更没料到的是,两者之间居然有着这样深刻的契合,不由得深深感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