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流香味别

2021-03-06 13:42:58热度:134°C

舒学昌曾说:人生如三道,代表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道茶,其味甚苦,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是人生的基础;第二道茶,苦中带甜,它是对勤劳的肯定,对付出的回报,是收获的季节;第三道茶,淡淡有味,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可以漫看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谢。有记者问他自认为自己到了哪一境界,他笑而不答,只说自己还在努力。

舒学昌拥有众多的头衔——河南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信阳市茶叶商会副会长、固始县工商联副会长、固始县茶叶商会会长、政协固始县第九届委员会常委、“固始县十大杰出青年”、“信阳市立志成才、建设家乡优秀青年”、“信阳市茶叶开发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十大茶人”……

茶叶艺术品圣水茶叶

他执掌的河南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拥有固始县九华山茶场、固始县九华山茶艺馆、九华山庄宾馆、信阳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商城县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金寨县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等经营实体,自有茶园面积达1.61万亩,2008年产信阳毛尖干茶50万公斤,总销售额5895万元,实现利税2736万元,是目前信阳市规模最大、技术最优、综合实力最强的茶叶龙头企业。

1985年7月,高中毕业的舒学昌在一个亲戚引荐下,到相邻的安徽省金寨县大团山茶场打工。在那里,舒学昌潜心钻研制茶技术,很快成为技术骨干,对制茶过程中的杀青、揉捻、解块、理条、复烘很有研究,并自已独创提香工艺,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综合品质。舒学昌被茶场聘为茶场业务副场长,他利用自已的技术特长,大量收购其它茶场的鲜叶、毛茶进行深加工,然后以优质茶远销全国各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舒学昌的苦心经营下,大团山茶场的茶叶远销全国各地,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茶场一跃而为安徽省知名的茶叶企业,舒学昌本人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取得人生第一桶金的舒学昌情系故里,他梦想着有一天要回到家乡去干一番事业,运用他掌握的技术和市场,把信阳的茶叶产业做大做强。1995年舒学昌经过竞标取得了固始县九华山茶场的承包经营权。当时九华山茶场茶园面积只有455亩,年产干茶8500公斤左右,且质次价低,勉强维持生存。舒学昌上任后,首先着手制订了茶场的十年发展规划,决心把九华山茶场做成信阳毛尖茶的龙头企业,并且带动整个信阳茶叶产业的崛起。承包经营十年来,舒学昌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改造、更新老茶园,兼并周边小茶场,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开发荒山,发展无性系茶园,使九华山茶场的茶园面积由原来的455亩发展到6100亩,成为自有茶园面积最大的信阳毛尖生产场。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舒学昌狠抓了全面质量管理、名牌战略和技术创新这三项措施。高起点制订了“九华山”牌信阳毛尖的生产技术标准,建立了从茶树种植、茶园管理到芽叶采摘、加工制作、包装贮存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企业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1995年,精明的舒学昌利用九华山作为国际国内著名的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的知名度,抢先申请注册了“九华山”商标。后来,安徽九华山人发现“九华山”商标的价值后,出价600万元要求购买这个商标,遭到了舒学昌的婉拒。此事,被国内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借助“九华山”品牌优势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舒学昌加强了宣传营销举措。企业申报并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认证,连续十多年参加国际国内茶叶产销评比活动屡获大奖,历届信阳茶叶节的茶叶评比中均获金奖。我国著名茶叶专家于杰亲临九华山茶场考察后,欣然命笔题词——“九华山茶香”。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九华山茶场及其产品名声大振,先后荣获信阳茶叶生产十大名场、河南省诚信民营企业、“河南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河南省乡镇企业名优产品”、“河南省茶叶十大品牌”、“河南知名商品”、“河南名牌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称号,“九华山”已成为“信阳毛尖”的主要代表品牌。舒学昌还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建立健全了营销网络,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展网上营销,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企业还取得了进出口自营权,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实现了“信阳毛尖”出口创汇零的突破。

舒学昌坚持走科技兴茶之路,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他从浙江农大、安徽农大等高等院校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培养了一支素质过硬的种茶、制茶专业技术队伍。茶场还与浙江一家科研机构合作,研制成功了“信阳毛尖”专用制茶设备,引进微波杀青工艺,全面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实现了“信阳毛尖”由传统手工炒制向机械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的飞跃,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舒学昌还不断推进企业的管理创新,以固始九华山茶场为核心,组建了河南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投资数百万元,在县城率先开设了集品茗、休闲、娱乐、餐馆、茶世茶道表演于一体的复合型茶艺馆,成为中原地区茶文化传播的排头兵。2005年,舒学昌通过资本运作,建立了商城县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在商城县汪岗乡获得了万亩茶园的经营权。2006年,在信阳市成立了信阳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从而确立了在信阳毛尖生产企业中的龙头地位,河南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被评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有着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舒学昌,没有满足于自己企业的成功,他心里想的是要报效父老乡亲,要把固始及信阳的茶叶产业做大做强。2002年,舒学昌在担任信阳茶叶商会副会长,致力于统一信阳毛尖标准、包装的同时,积极倡导组建了固始县茶叶协会,舒学昌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他充分发挥九华山茶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利用协会的平台,积极为县内各中小茶场和茶农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良种供应、设备垫资购买、包装设计负责制、产品销售等全程配套服务,使固始的茶叶生产形成了“协会+骨干茶场+小茶场+‘核心户’+茶农”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的整体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舒学昌的指导和服务带动下,各会员茶场和“核心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中、高档茶的产销比例由原来的30%增长到70%,近年三年累计增加销售收入8400多万元。

舒学昌还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全市各产茶县区,无偿为兄弟茶场和广大茶农提供配套服务,在整个信阳毛尖产业开发中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他撰写的《关于信阳茶叶产业的战略思考》一文得到了信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其中的观点、思路已经在信阳茶叶产业开发中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目前,信阳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市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了明确的“十一五”发展目标,统一指导全市茶产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扩大茶业产业化经营规模,舒学昌正在积极运筹新的发展战略,通过资本动作、产权链接、品牌带动、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帮带等形式,充分发挥“九华山”的品牌、技术优势,有效整合茶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且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全面推行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制作机械化,把茶产业做成支柱产业。2007年7月,由河南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主体投资建设的金寨县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以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为主,以旅游观光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辅的综合型项目。项目用地面积19.2亩,建筑总面积约8400㎡,项目总投资1900万元。该项目设计能力为年产各类名优茶100万斤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此项目是以金寨县优质丰富的茶叶资源为依托,按照产业化发展条件要求,即基地、优势产品、市场、服务化体系建设等,通过投入资金、技术,有目的引导生产、培训服务等措施,将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整合起来,达到产品生产标准化、购销合同化、服务市场化,将千家万户的茶叶经营通过市场形式,进行有组织的生产、销售、服务,最后实现规模经济,达到社会增效、茶农增收的“双赢”效果。

经营九华山茶场十多年来,舒学昌用他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奉献社会的博大胸怀,谱写了一曲辉煌壮丽的奋进之歌,他不仅把一个举步维艰的小茶场做成了闻名全省、辐射全市、带动全县的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通过服务带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十多年来,茶场和公司累计支付农民采茶工资达1.6亿多元,指导、帮助县内及周边茶场、茶农增加经济收入达2亿多元,使3万多农户致富奔小康。如今,一个以河南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为中心,以固始及周边产茶区为辐射带的茶叶经济区域正以彭勃的生机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