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茶:手工制茶的30年坚守
2021-03-06 13:37:01热度:233°C
2021-03-06 13:37:01热度:233°C
在外地的茶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成都不能不喝上一杯“碧潭飘雪”:茶出自蒙山,得天地之气;茉莉源自新津,得水之灵性,喝上一口,一股茉莉花香沁润心肺,口齿留香。
然而,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这份醇醇的茶香,来自徐公30年的坚守。徐公采用传统手工窨制花茶,其手工择花窨制茉莉工艺列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日前,记者走进新津,感触这一份难得的坚守。
乔家大院茶叶红螺茶叶徐公茶社,在新津一条僻静的小街上。因为坐落在林立的楼宇之间,古朴的茶社倒是格外的显眼。未进茶社,茶香已先扑面而来。茶社里,古色古香的装修,加上随意悬挂的字画,别有一番洞天。
冬季,最是茶社闲暇时候,制茶的工具都已经收拾妥帖。徐公一边泡茶,一边聊起“徐公茶”由来:解放前,新津西门一条街的居民大都为邛崃、雅安两个县的茶厂择茉莉花为生,从早到晚,街上都弥漫着茉莉花香。从上世纪50年代起,新津开始大量种植茉莉花,用于窨制花茶。自小耳濡目染,或者说对茶天然的亲近与爱好,上世纪70年代,见身边有些朋友自己制茶,启发了他的兴趣。他和妻子开始在家试着制茶,除了自己喝以外,间或送点儿给亲朋好友,“徐公茶”从此不胫而走。
制作“徐公茶”的时间在大热的伏天,那时,他们全家出动,一早赶到选好的山上茶园里采摘茉莉花,汗流浃背,采茶讲究个干净,突出一个“抢”字。“抢”香,茉莉花最好的放香时间是每天上午的8至10点钟,把茉莉花保质保量地“抢”回家精选。然后就是窨,用吸水纸、干净的毛巾分层包好,与选好的绿茶一层一层地放在瓮里盖严,封闭。10至12个小时后起瓮,与好的绿茶一起细炒。一锅好茶只能炒两斤多,然后晾干冷透,再细致装罐密闭,一个月后就成了散发着茉莉花香的花茶。
川内不少文人雅士听得“徐公茶”大名后,专程到新津品茗。取些许放入杯中,在沸水冲击下,茶色是清新透亮的绿,一朵朵娇嫩茉莉花朵舒展身躯,旋转着慢慢上浮起来,宛如碧潭之上飘过几朵白雪,一股淡淡的茶香、花香也飘散开来。因此,“徐公茶”又得到一个美名——碧潭飘雪。
可以说,“碧潭飘雪”的发展与成都茶文化、成都茶馆是分不开的。30年来,成都茶馆的发展起起落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众多茶馆几经搬迁,当年的巷子茶舍、当街茶铺、树间茶地,如今已经难觅踪影。
但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徐公茶一直坚守传统的手工择花窨制工艺,从选茶胚到茉莉鲜花的采摘,择花的讲究,窨制的工艺,烘炒的火候,翻铲的速度,起锅的要领,道道工序都坚守着传统的民间工艺特色。省内有关专家认为,手工择花、窨制工艺是成都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在全国一枝独秀,植根于巴蜀茶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道道工序都具有鲜明的民间传承性,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价值。
如今,“碧潭飘雪”的茶香越飘越远。“在新津,我正在筹建一个四川茶文化博物馆,希望用这种方式,记录四川茶文化的历史。”徐公说。
上一篇 : 李勇:坐堂演示茶艺的先驱者
下一篇 : 从茶农到评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