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云30年坚守传统制茶技艺
2021-03-06 13:27:09热度:169°C
2021-03-06 13:27:09热度:169°C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上世纪80年代,蒙顶山上有很多手工制茶作坊。每到春茶上市的时候,蒙顶山便会出现“一家炒茶十家香,十家炒茶香满村”的盛景。但如今,这样的手工制茶作坊越来越少,坚持手工制茶的人也越来越少。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顶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在机械制茶一片繁荣的今天,传承千年的手工制茶工艺却举步维艰,陷入了困境。手工制茶,究竟该何去何从?
在名山区蒙顶山镇蒙山村六组,居住着这样一位老人。尽管他不是蒙顶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却是如今为数不多的蒙顶山茶手工制茶师之一。看着周围的很多人都放弃了手工制茶,他却还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他就是让央视第七套栏目《生活567》慕名而来的蒙顶山茶手工制茶师黄学云。
“我做了30年的茶,从来就没有想过会有电视台之类的媒体来关注,而且还是中央电视台的。”黄学云在谈起去年央视来采访他的情景时,仍然感叹不已。
作为一名普通的蒙顶山茶手工制茶师,今年64岁的黄学云只有一个心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蒙顶山手工制茶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为此,他利用自家的房屋和自有的茶园,开办了蒙顶山春秋香茶坊,并且要求他的儿子和媳妇都要学习手工制茶。“手工制茶是个苦差事,虽然辛苦,但意义非凡。”黄学云说,传统制茶技艺是祖辈留下的财富,也是成就蒙顶贡茶的根本。所以,作为茶祖故里的儿女,自然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个传统保持下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出生在蒙顶山上的黄学云,茶园就是他最好的玩耍去处。“尽管从小就和茶叶打交道,但真正做茶还是30年前才开始的。”黄学云说,当时为了养家糊口,他凭借记忆中父辈做边茶的方法尝试着做了一批边茶,以4角5分钱一斤卖出去,而当时大米的价格大概是2角3分钱左右一斤。尝到甜头的他下定决心开始做茶。
“在记忆中,我的爷爷就是做边茶的,我做茶的方法也是从爷爷和父亲那里学来的。”黄学云说,从小耳濡目染,他对做茶的工序了完整的认识:采摘、杀青、炒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他都铭记在心。“只是在那个年代,由于各种条件都很有限,做茶都属于是‘粗制滥造’,根本谈不上工艺。”
随着时代的进步,制茶的工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但在这个过程中,黄学云依然始终坚持,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最传统的蒙顶山茶,唯一不同的是他尽力把每一道工序的工艺做到最好,保证制作出来的蒙顶山茶都是地道的。
“手工制茶,炒锅温度的高低、炒制时间的长短都是凭经验积累去完成的,而这关系到最终茶叶的口感、香气、品质。”黄学云说,很多人就是因为怕吃苦才拒绝学习手工制茶,而会手工制茶的人又嫌赚钱少而放弃手工制茶。看到这样的局面,黄学云十分不忍。
如今,30年过去了,黄学云依然坚守在手工制茶的行当中,并且继续前行着。
上一篇 : 温铁军教授在厦探讨“参与式认证”茶园的模式与出路
下一篇 : 苏洪生与茶:水与火的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