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茶商
2021-02-07 12:42:34热度:150°C
2021-02-07 12:42:34热度:150°C
编者注:晋商与茶叶的传播,可谓是不可跨过去的历史,晋茶商与茶叶历史渊源悠远绵长。无论是《乔家大院》,还是最近在拍摄的《大盛魁》,作为重要出口物质的茶叶,都在晋商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鲜有人知的晋商大户山西榆次车辋常家,开创了近代茶叶的万里茶路。关于万里茶路的起点,学术界多有争议。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政府伍湘安经过考证,认为万里茶路起源于湖南安化。湖南黑茶茯茶网刊登此文,只是为了传播更多资讯,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湖南黑茶茯茶网及原文链接。
晋茶商与安化黑茶
--"万里茶路"源起安化
伍湘安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政府·安化·413500)
"万里茶路"是由晋茶商开辟的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动脉,是一部重要的经济史和文化史,它的历史意义可与"丝绸之路"媲美。关于"万里茶路"的起点,目前学术界有的专家认为:太平天国(1851年)以前是福建省的武夷山,太平天国后,晋商转向安化从事茶叶贸易,安化才成为"万里茶路"新的起点。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万里茶路"真正的起点应是安化。明万历23年(1595年)安化黑茶定为朝廷官茶后,晋茶商是在太平天国以前的明末清初就已来安化办茶来源湖南黑茶茯茶网。
2008年5月18日~25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山西大学、山西晋广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大型文献记录片《万里茶路》摄制组,在安化进行了为期8天的拍摄活动,安化境内大量与晋茶商有关的实物和史料,以及居住在江南、酉州等地的晋茶商后裔,引起了摄制组的极大兴趣,摄制组成员认为:万里茶路的起点,安化提供的物证和人证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已出版发行的《安化黑茶》和将要出版的《黑茶之源》,对晋茶商与安化的历史渊源作了详细的考证和论述。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产茶历史悠久,"先有茶、后有县",明嘉靖《安化县志》记载:"惟茶甲诸州县","早在汉朝属长沙,时称两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称。"宋熙宁5年(1072年)开梅山置县,上梅山是新化县,下梅山为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隶属潭州。
《中国茶经》记载:"湖南黑茶"原产地在安化。千年黑茶源自安化,唐·五代"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黑茶"之名仅于湖南安化见之,为什么"安化黑茶"不习惯叫"安化茶"?因为明嘉靖3年(公元1524年)在安化首次出现"黑茶"一词,从这时算起,安化黑茶也有480多年历史。安化芽茶在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就定为贡茶;明万历23年(公元1595年)定为朝廷官茶。明末清初,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来安化办茶,在清代茶行、茶号最盛时达300余家,形成了"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茶市景象。以苞芷园、小淹、边江、江南、洞市、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马辔市等茶马古镇为起点,是"晋帮茶商在安化当地设庄制茶,经加工精制之后,运往汉口,经河南、山西转销西北各地或经张家口发至恰克图。"(摘自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梁四宝、吴丽敏教授《清代晋帮茶商与湖南安化茶产业发展》),开辟了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万里茶路",从此安化茶远销西北地区和俄国,造就了大德诚、长裕川、大德兴、大德丰、永聚祥、大盛魁、大玉川、巨盛川、巨盛永、宏源川、兴隆茂、诚记等一代商贾。
山西《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抄本详细记载了山西祁县至安化水陆路程:从祁县至泽州(今山西晋城),共行7日,陆路计580里;从泽州行至赊旗镇(今河南社旗)共行11日,陆路计775里;从赊旗镇走水路到樊(今湖北襄樊)计水路345里;再从樊至汉口,水路计1215里;从汉口至益阳,计水路840里;从益阳至边江(安化境内)计水路255里;或不走汉口而由樊至常德,由常德再至益阳,计水路340里,再由益阳至边江抵安化境。以上陆路行程总计1355里,水路近三千里。若再从安化办茶后返回,经山西走西口(包头),或走东口(张家口)运至恰克图,万里茶路的终点是俄国的圣彼得堡来源湖南黑茶茯茶网。
安化黑茶与晋茶商的历史渊源悠远绵长。最早来安化收购黑茶的是晋茶商,据清同治《安化县志》33卷·时事记记载:"晋帮茶商赴安办茶始于明末清初,"国初,茶日兴",贩夫贩妇,逐其利者常八九。远商亦日至,曰引庄,曰曲沃庄,曰滚包庄……皆西北商人也","国初"即清初。安化黑茶定为明朝官茶后,晋茶商越过产茶的四川和湖北,就是看好了安化所产之茶原料品质好,才来安化办茶行、茶庄。安化最早加工茶的茶行苞芷园就是晋茶商办的。在晋茶商之后,才是陕甘等地茶商来安化办茶,时称他们为"西帮"。在安化县城东坪镇黄沙坪桥口一口保存完好的古茶钟,是清乾隆28年(公元1763年)晋陕茶商庆贺桥口关帝庙竣工而铸造,至今有240多年历史,钟上铭文清晰可见:"今信大清国山陕两省众商人等捐资善铸洪钟一口重一千余斤,于湖南省长沙府安化县十三都桥口关帝庙永远供奉,乾隆贰拾捌年岁在癸未季春月孟旦。"这是晋茶商与安化茶叶交流重要的历史物证,是晋陕茶商乾隆时期就在安化办茶的历史见证来源湖南黑茶茯茶网。
山西曲沃茶商与安化茶人在乾隆年间创制的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等,由晋茶商带回山西做为礼品送给上层人士、绅士及亲友,后成为朝廷贡茶,其加工制作工艺延续至今,已成为"安化黑茶"产品中的精品。
据"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记载:山西"三和茶号"在清嘉庆末年来安化办茶。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三和茶号"在道光百两茶(公元1820年)的基础上,与江南边江裕盛泉茶行刘姓兄弟创制了"花卷茶",有"祁州卷"、"绛州卷",后俗称"安化千两茶"。通过不断改进,现在"花卷茶"有十两、百两、五百两、千两等系列,特别是"安化千两茶"以外形古朴大器,制造工艺特殊,茶叶品质优异,保健功能显著,茶文化底蕴深厚,享有"中国茶文化的化身"和"世界茶王"的美誉。为保护历史传统品牌,安化县茶业协会已成功注册了"安化千两茶"商标,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于2008年6月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化千两茶、天尖茶、贡尖茶等"安化黑茶"系列产品,由晋茶商与安化茶人在清乾隆、嘉庆至道光年间共同创造,这是晋茶商在安化留下的茶文化历史实证来源湖南黑茶茯茶网。
据田庄乡高家溪谌氏家族族谱记载,高马二溪茶叶品质好,为防假冒,在清嘉庆23年(1819年)由晋茶商雕刻印板,委托当地人谌信介经手印制引票送黑毛茶,这块雕板原物保留至今有近190年。清同治年间晋商与谌氏在酉州合办的"晋丰厚"茶行牌匾保留至今,还有天一香、天来香、巨盛永、宏源川、兴隆茂、诚记、大玉川、巨盛川、晋安等老茶号都与晋茶商关系密切。现在随处可见的古茶碑,如:清雍正8年(1730年)苞芷园的茶叶禁碑,以及众多的古茶亭、古茶桥、古门楼、古雕花门窗等茶文化历史遗存,都是晋文化与安化黑茶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只有让历史实物说话才是真实可信的,回眸历史,是晋茶商与安化茶人在明末清初就开辟了"万里茶路","万里茶路"真正的起点在安化,而且从明末清初一直延续到民国。晋茶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创造的安化茶叶历史品牌--"安化千两茶"、"天尖茶"、"贡尖茶"等都是晋文化融入的结果,有力地促进了安化茶文化的发展。没有晋茶商在安化的历史,就没有晋茶商与"安化千两茶"、"三尖茶"等黑茶品牌的创造,就没有安化黑茶的辉煌历史。只有恢复和发展晋与安化的密切联系,着力推介"安化黑茶",弘扬晋茶商和安化茶人共同创造的茶文化,才能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才能使安化茶产业再创辉煌。
茶叶烧肉临安茶叶上一篇 : 鲍令晖,茶尽余香在
下一篇 : 生活中无意流露而出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