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互市还是拒虏固边

2021-02-07 12:15:23热度:129°C

青海省档案局收藏着一道明万历年间的晓谕,晓谕的发布者是一位姓王的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

什么是“晓谕”呢?省档案局编研部主任申玉宝解释说:“晓谕,就是告示、布告。在古代有什么需要告知百姓知道的事情,官府就会发布一道晓谕。我们看古装剧,衙差在城墙上贴出一道告示,百姓都过来围观的,就是这个。”

这一道晓谕,保存得很完好,字迹清晰,并盖有钦差巡按监察御史的印章。晓谕的抬头是“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王”,王御史的名字已经不可考。晓谕发布的时间是明万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晓谕为纸质,为什么能保存这么久,并且如此完好呢?

“首先,我们从纸张的质地来看,这是一种韧性很强的棉纤维纸,这种纸的特性是拉力强、耐磨损,写上字后,墨迹就很快渗入了纸张的内部,字迹保留的时间长。”申玉宝说,“当时,这种纸很普遍地被应用于官府文件的抄写上。另外,我们综合当时的情况来看,这道晓谕当时没有被张贴,而是直接送达的。当时的青海地区,大多数是游牧部落,城池很少,这一份也许就是被送往某个游牧部落避免了风吹日晒,从而保存下来了。”

这道晓谕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互市,一是拒虏固边。

从唐代开始,中原人民就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以茶易马,这样的贸易延续了很多年。明代统治者将茶法、马政视为军国要政,形成了更为完整的茶法和庞大的榷茶官僚机构,明代也是我国茶马贸易最为发达的一个时期。从这道晓谕可以看出,茶马贸易在当时青海地区也是很繁盛的。晓谕说明明朝廷还是很重视青海地区的茶马贸易的,专门在晓谕中提出纳过差发马的部落,朝廷会给予赏赐,以此鼓励青海地区人民以马易茶的积极性。

另外,晓谕中提到了外虏的入侵。结合历史背景来看,从明正德年间开始,就有数支较大的北虏入侵青海。晓谕中提到的北虏,应该是蒙古部落“真相”与“火洛赤”。这两支蒙古部落在万历十八年的八九月份大举入侵河州等地,而明王朝的官兵并没有能抵御住他们的侵扰,使得朝廷不得不派官员多次来到西北视察军务。“王御史应该就是在此时被派往青海地区的,他也许已经来到了西宁卫,并在西宁卫发布了这道晓谕,一来是为了安抚青海地区的民众,二来是申明朝廷的主张,说明朝廷会驱除北虏,让青海地区的人民得以安定生活。”申玉宝说:“当时,北虏兵强马壮,有些部落已经归顺于北虏,青海地区的形势比较紧张,而从茶马互市看,这一时期茶马互市已经形成定局,明朝廷完全没有必要为了重申茶马互市而发布晓谕。转而从拒虏固边来看,此时边疆形势紧张,抵御外敌、安抚民心是重中之重。

什么茶叶是苦的买茶叶要注意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