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紫砂名家

2021-03-06 10:15:08热度:195°C

金沙寺僧

正德时人,约在成化~弘治年间,确切年代已难考,推断比供春年代略早,佚名,制陶名手。金沙寺在宜兴市湖父镇西郊寺山东麓,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篇》载:金沙寺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的,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正德嘉靖年间人,生卒不详。所制紫砂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传说为吴大澄所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解放后,献给国家收藏。

李义心

号茂林,嘉靖~隆庆年间,生卒不祥。为“四大家”后的制壶名手,善制作小圆壶,世称“名玩”。排行第四,故又以“小圆壶李四老言”得名。其子李仲芳也是制壶名手。

时大彬

号少山,时朋之子,明万历年间,生卒不详。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才铭刻都有深入研究。最初仿供春作大壶,后识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等人,接受品茶、试茶理论的启发,一反旧制,专做小壶。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大彬有两个徒弟徐友泉和李仲芳,都是制壶名家,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

邵亨裕

(明)万历--(清)顺治

顺治间人,原名文银,时大彬弟子,制壶浑圆丰满、工巧简单中见精致,饶有时门风格。

惠孟臣

(明)万历--(清)康熙间人

江苏宜兴人。书法绝类褚遂良。其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所制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亦大彬后一名手也。

陈子畦

明天启--清康熙间人,善仿徐友泉壶,为时所珍,或云即陈鸣远之父。

陈鸣远

(清)顺治--康熙间人,字鸣远,号鹤峰、石霞山人、壶隐。工制壶、杯、瓶、盒,手法在徐友泉、沈子澈之间,所制款识书法,雅健胜于徐、沈,有晋唐风格,传器甚少。

惠逸公

(清)乾隆--道光间人。 逸公制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俱备,工巧一类,可与孟臣相伯仲,故世称「二惠」。孟臣制品浑朴精巧俱备,逸公则长于工巧,而浑朴不逮。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而竹刀钢刀俱备,刻镌或飞舞或沉着。其壶泥色最奇,小壶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壶之古朴可爱也。

陈鸿寿

字子恭,号曼生,乾隆~道光年间(17681822),原籍浙江钱塘。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文学、书画、篆刻都精好。他在宜兴任过三年县宰,喜爱紫砂,曾手绘十八壶式,请杨彭年及其弟宝年、其妹凤年等按式制作,然后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铭刻书画装饰,世称“曼生壶”。曼生壶底部常用“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把下有“彭年”印章。陈曼生对宜兴陶业的振兴,有非常大的贡献。

邵友兰

(清)乾隆--同治间人。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方章“友兰秘制”,小印楷书“友兰”二字,铭刻一般署“二泉”所作。

葛子厚

(清)乾隆--道光间人,缪颂游宜兴时,子厚为其制壶。

潘仕成

(清)嘉庆--咸丰间人。广东番禺人。字德番。先世以盐贾起家,在广州建别业名「海山仙馆」,收藏法书名画极富。所制茗壶盖唇外阴文篆书「潘」字印为识,至今流传,粤人名之曰「潘壶」。

邵大亨

嘉道年间制壶名家,年少时就享有大名,人们称其制壶“其佳处,力追古人”,所作品技艺高超,造型奥遂。他仿古和创新兼备。其作品选泥精练,做工绝妙、大气,“大则肥,小则瘦”,“嘴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盖直而紧,虽倾侧而无落帽忧”,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紫砂技艺名师

黄玉麟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民国庆3年(1914)。原籍苏州,曾被苏州吴大聘请在家制壶。所制茗壶,多圆式,用泥讲究。作品洁圆润,精巧工整,并创紫砂工艺假山石景、奇峰巍峨、瀑布小桥、亭台房舍,使人清心悦目。作品《鱼化龙壶》现藏宜兴陶瓷物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