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见证万里茶路兴衰

2021-02-06 13:46:51热度:151°C

2005年11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的下梅村名列其中,取得了一张通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其实,下梅村能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晋商功不可没。要是没有晋商与下梅邹氏联手从事武夷岩茶贸易达数十年,下梅很难形成武夷山清代市,邹氏也没有雄厚的财力造出那么多座豪宅和雄伟气派的家祠,也就没有今天的下梅。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武夷山,与下梅不期而遇……

下梅 晋商 岩茶

尚茶的人喜欢武夷山的大红袍,尚茶的人也喜欢下梅,因为下梅与茶的缘份更像一个传奇——兴旺与衰落皆因为茶。因茶留下的文明遗存与今天的生活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下梅独特的魅力。

谁能想得到,一部《乔家大院》的热播,让这个古村落再一次喧嚣起来,而这一切皆因为茶。

其实,下梅只产少数的茶,而且在整个武夷山岩茶体系中,这里的茶叶属于被忽视的品种,但这个古村数百年来与茶产生了纠缠不绝的情愫——明末清初开始,这里就成了闽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也因此,下梅为后世留下了富甲一方的建筑印记——这里原先有典型特色的清代深宅大院古民居70余幢,至今尚存30余幢。

下梅:万里茶路第一站

据介绍,在清朝,下梅处在一条非常重要的商路的起点上,这就是“晋商万里茶路”。据记载,最早来到武夷山贩茶的,是山西省榆次市车辋镇的常氏。晋商常氏武夷山贩茶的第一站便是下梅村。

晋商常氏与闽北隔万水千山,商业嗅觉却异常敏感。早在150多年前,以常氏为主的山西商帮看中了武夷茶的生意资源,把经商触角探往武夷山下梅的茶坊街市。据《崇安县志》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三百艘,转运不绝。”由此可见当年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经贸活动在下梅十分活跃。

1666年(康熙五年),武夷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收购,欧人皆以武夷岩茶为中国茶之总称。此时武夷山岩茶在下梅集运转销,乾隆年间,下梅遂形成崇安最大的茶市。

雍正五年(1727年),下梅茶商开始大发。咸丰年间,太平军出没武夷山,晋商与下梅邹氏经营茶叶生意受阻。五口通商后,晋商在武夷山收购岩茶业务由下梅邹氏、潮州、广州三帮联合采办,转运于福州、汕头、澳门及南洋各岛。下梅,这偏于武夷山东隅的茶庄集市小镇,连接起一条通往中俄边界贸易城恰克图的茶贸易之路。常氏与商团盟友开创了中俄贸易的漫漫长路,成为在中俄边界贸易城恰克图的一支劲旅。

晋商:涉足下梅茶市

常氏经营的主要商品就是茶叶,而这些茶叶,又都是从闽北武夷山采购所得,常氏采购集团的千里足履,纷纷涉足清代武夷山茶市下梅村。他们的到来,也给下梅茶叶经营带来了商机和贸易信息。除邹氏外,还有孙氏等随晋商奔赴西部经营茶叶。邹氏在山西榆次,还教当地常氏开辟山地种茶叶,所育茶苗之法,全部是从武夷山下的崇安带去的。但由于气候因素,未能形成规模。新茶尚未上市,邹氏就利用现银,趸足茶叶运往山西,在货缺时抛售,大赚一把。邹氏在与山西人交易中,学到了晋商的经商之道,由单一的茶叶交易到贩各类货物,生意日隆,交易多元化,资产遂增,邹氏投入重金购骆驼,用驼队运货到恰克图交换皮货、药材,换洋铁、洋油、洋火等。如今,下梅邹氏还留有从恰克图带回的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箱及邹氏茶庄号“景隆号”、“集春号”及验押茶货的“素兰号”木印模等,这些都是下梅邹氏当年与晋商进行武夷岩茶贸易时使用的实物遗存。

据当地人讲,清代中期,武夷山四大巨富之一的万氏,凭着雄赀与邹氏争夺茶叶生意。初来乍到的晋商常氏,看到邹氏在茶叶交易中更注忠诚信用,遂与下梅邹氏“景隆号”茶庄结为盟友。邹氏腾出景隆号的仓库和厢房,给常氏储存趸下的茶叶,还为他们一路风尘远道而来的10余峰骆驼搭建喂料棚,那时,景隆号的人们第一次见到庞然大物骆驼,觉得很稀奇。晋商对外发货时,满载茶叶的竹筏就从芦下巷口河埠下水,进入梅溪水路。

兴衰皆因茶

下梅邹氏与晋商精诚合作100多年,邹氏以经营茶叶发家致富,诚信经营是基础。晋商强烈的外贸意识、敢与洋人做生意的胆识,极大地鼓舞了邹氏。下梅邹氏恪守的是“诚信经营,致富履义”的商德。据《邹氏家谱》载:“邹茂章偕壮游闽北、闽固产茶多区,而武夷七十二岩茗种尤甲天下。公与伯兄共治之,走粤东,通洋艘,闽茶赖以大行,品核精详,无二值,无欺隐,且不与市井较铢两。以故洋人多服之。洋人售公售制获异珍所至,辄信偿其利,由是家日饶裕,为闽巨室……”

只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当时清政府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武夷岩茶只要顺闽江而下就可出口。于是,武夷山地区的茶市中心从下梅转移到赤石。盛极一时的下梅慢慢走向衰落。

如今,穿行在当溪两旁的骑楼边,当年的商店门楣还在,当年修建的9码头旧址还在,然而物是人非,原来整日舟楫往来的繁忙的当溪,到后来只有在5天一次的赶墟日时,才会变得热闹一些。只是修建在骑楼边的美人靠至今风韵犹存,成为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年下梅男人大多出去经营茶叶,家里媳妇就在斜阳残照之际,望着往来不熄的船只,等待男人的归来……

来自山西的“麻雀”

“哪里有麻雀,哪里就有山西人”。这是当年流行的一句俗语,足见山西人分布之广,外出谋生者众。山西商人经过颠簸辗转,终于来到了武夷山。他们在下梅“景隆号”找到了山西老乡。邹掌柜高兴地说:“麻雀来了,伙计多了!” 邹掌柜特吩咐伙房里备了一份面食,这是“景隆号”专门用于迎接山西客人的。几年之后,这批姓常的“麻雀”们在武夷山经营茶园种植,独立生产茶叶,同时还学会了制茶技艺。车辋常氏在下梅有了茶山,同时还拥有制茶作坊。常氏与邹氏在种茶、制茶、售茶方面,配合得最好。邹氏很佩服从山西飞来的“麻雀”们,敢冒风险,在人地生疏的外乡大把扔钱,购置产业。“麻雀”们的创业精神,感染了武夷山不少茶农。

链接

“万里茶路”全长达5150公里,随着茶叶生意向境外扩张,茶路不断延长,武夷山下梅邹氏与晋商常氏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之后,其过境从武夷山下梅至中俄边境的贸易城恰克图,约4500公里。邹氏借福州、广州口岸开放之机,租用洋艘,将武夷茶贩运到东南亚各地,有的还销往欧洲,其南下贩茶的路程也有1000多公里。

据载,每年茶期,在下梅收购精制后的茶叶通过梅溪水路汇运至崇安县城,验押之后,雇用当地工匠达千余人,用车马运至江西河口(现在的沿山县)。由船帮改为水运至汉口,达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镇,而后用马帮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于鲁村换畜力大车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张家口、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仑、恰克图。从武夷山的下梅茶市起步,到中俄贸易城恰克图,漫漫商路上,邹氏购置了数百峰骆驼做运力,足见茶叶经营规模之大。

温馨提示

1、游客自驾车或打的由武夷山国家渡假区(三菇)出发,经战备路北行4公里,见下梅向导牌,再往东行3公里到下梅。游客自驾车或打的从武夷山市区出发,转战备路南行5公里,见下梅向导牌,再往东行3公里到下梅。

2、武夷山火车站,距下梅约10公里。武夷山航站,距下梅8公里。长途汽车站(市区西口),距下梅14公里。下梅短途候车站:市区环岛停车点。

3、游客可住下梅农家客房,吃农家宴,尝乡村生态食品。

4、购物:土特产品;村民自产自制武夷茶;野生红菇、香菇、木耳;农家佳酿米酒;当地生产的季节水果;旅游工艺品及古玩;看家草药凤凰蛋。

5、娱乐:山歌对唱;唢呐演奏;参与农事活动;团队还可预订龙舞表演。

6、公示门票价:46元/人。

下梅:见证万里茶路兴衰

岩骨花香武夷茶

下梅:见证万里茶路兴衰

斗茶竞价天一井

下梅:见证万里茶路兴衰

今天,下梅村边拣茶的妇女

下梅:见证万里茶路兴衰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曾为贡茶,堪称国宝

下梅:见证万里茶路兴衰

邹氏与晋商贸易的茶票号印模“集春号”

下梅:见证万里茶路兴衰

邹氏与晋商茶贸易的发货单“素兰号”印模

下梅:见证万里茶路兴衰

当溪把下梅一分为二,也是下梅惟一的水路

黄岛茶叶红古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