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炒茶师后继乏人要“另眼看”
2020-12-05 10:40:15热度:202°C
2020-12-05 10:40:15热度:202°C
□苏报评论员马复中
清明之前,本地的碧螺春茶又开始登场。与往年关注价格不同的是,今年从产地传出了炒茶师傅后继乏人的消息,这倒令人多了一点对碧螺春制作技艺的担忧。据了解,整个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现在炒茶师平均年龄都在40岁左右,手工炒茶这门古老绝活越来越面临困境,其中年轻本地炒茶工更是寥寥无几。
碧螺春是苏州响当当的知名品牌,本地年轻人为何对炒制技艺不感兴趣?炒茶师傅的观点是:茶二代”吃不起苦!不过,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未免有点简单化,其实就市场供需规律而言,只要这个岗位有足够的待遇就不可能没有吸引力。年轻人不愿意加盟到这个岗位,无疑也存在这方面的原因。当然,从更深层次看,“炒茶工”的短缺,还在于碧螺春茶市的产业链还没有足够拉长,那种临时“短工”,很难吸引年轻人自觉参与而愿意钻研炒茶技艺。
其实,要真正解决炒茶师傅后继乏人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局限于“茶二代”的圈子里,只要能够把碧螺春的产业链拉长,并进一步加以完善,就不愁没有年轻人加盟,更不必为炒茶这个岗位缺人发愁。像台湾的一些名山茶园,他们在经营上就是依靠延伸茶叶的上下游产业,做出了以茶为中心的休闲产业,其中不少的从业者就是年轻人,“炒茶”环节自然不存在什么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沿太湖旅游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休闲产业的日渐扩大,围绕碧螺春的产业链也在拉长。茶场的采摘游,博物馆的建立,茶馆的增多,各类茶艺展示也在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进来,只要把碧螺春的产业链做出更大业绩,炒茶这个非常关键环节的价值就会更加凸显出来,愿意做好炒茶的人自然会多起来,只不过现在离这个理想状态还有一定距离,所以要加紧“补课”。
当然,碧螺春炒茶师傅短缺的现实,也是一种有益的提醒,要充分激活一个品牌地产的活力,保护好传统手工艺是一个关键。但要真正有效传承好这样的技艺,就要摆脱“头痛医头”的套路,多从做好更长产业链上下功夫。相关的市场管理部门就要营造和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生产者自身更要锐意创新,不断拓展产业的发展内涵,尽力提升附加值。唯有如此,像碧螺春炒茶师傅短缺这样的现象就会消失,本地的地产品牌也就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 : 深访碧螺春“东山”东山旅游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