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访碧螺春“东山”东山旅游碧螺春

2020-12-05 10:40:13热度:234°C

东山旅游碧螺春

这几年,一直专注于碧螺春古法工艺的探索与恢复,也写了不少关于工艺的文章,对碧螺春的主要山场太湖东洞庭山与西洞庭山的描写尚停留于浅尝辄止的程度。经过这段时间细致而深入的走访,可以说感悟良多,也将逐步把走访的所见所感记载下来,跟大家分享。

“它是山大王”

从尚锦村夏家农家乐旁的随意一条山路往山上走,都可以通往东山的最高峰莫厘峰,我们要再上莫厘峰,俯瞰东山岛,了解全岛的地貌,作为走访东山茶园的第一条线。前年我们一开始是在尚锦村制茶,因始终达不到理想状态,故而转移到槎湾,之后曾听闻尚锦村早茶品种多。往山上走,以数十年的老茶园居多,只是遭到了早茶嫁接,间种果树以枇杷树为主,仍保留有一些橘树,如今正是橘子红了的季节。东山是一个充满富足感的地方,在山上,春有茶,夏有枇杷、杨梅,秋有银杏白果,冬有橘子、枇杷蜜,时时上山,时时能感到富足的喜院。

这时离茶花开还有最后的一段时间,山上依稀还能看到茶花。酿造枇杷蜜的人家希望茶花快快落去,头两批的枇杷花蜜中因掺杂了茶花影响了纯度,到第三批,就是纯正的枇杷花蜜了,蜂蜜颜色会显得更浅,我闻了下第一批和第二批酿造的蜂蜜,第一批表面香明显,但香气不纯,第二批已是隐隐约约沉淀的蜜香了。我笑,茶也如此啊,越好的茶汤色反而是越浅,表面香不张扬。

这时的茶山,茶农们在摘茶花时仍然会修下一些茶树枝铺在树根处,一是为了即将来的三九严寒防寒,二是修了侧枝保证明年春天的茶叶品质。我们走的这条路看起来只不过是普通茶园小道.在环莫厘蜂大道修好之前,这里的村民们都是经过这条路去往东山的镇子上,采办年货时,这条路上会有挑着竹担的熙熙攘攮的人。小孩去上学,这里也是必经之路。

经平岭,杨梅树林显多,杨梅树和茶树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棵古老的杨梅树从根部起分成三支,侧枝横向倾倒,整棵树成一个“山”字形,这棵树下有小夏和她父亲的很多对话,小夏家在这附近,她经常跟随父亲上山,她曾问过这棵树有多大了?夏爸爸答,从爸爸很小的时候就在了,或者,从奶奶很小的时候就在了。小夏说,那它就是山大王!

平岭老茶园尤其多,枝干大者如婴儿臂,同样大多嫁接了早茶。过平岭,就到了上莫厘蜂的主干道,沿路便都是荒山,没有茶园。直到奠厘峰顶,在慈云庵中才会见到寺院里种植的小片茶树。慈云庵的茶树,是东西山海拔最高的的茶园了,数量极少,有数丛树龄较大。三年前的春天,我初到苏州,第一次来东山便是爬到莫厘峰顶,在慈云庵寺后几丛野生茶树嫩芽上找到令人十分惊喜的清透感,也正是这种机缘,支撑着我这几年一直坚持碧螺春的传统工艺恢复之事。

在慈云庵寺后朝南望去,能看到东山的主要山头,层层叠峦,只是我瞬间就凌乱了,没有方向感,居然已经找不到来时路,更莫说下得山去分清哪座山是哪个名!照着手机上的卫星地图,慢慢理清楚思绪,心中大概有了东山茶山的整体布局轮廓。接下来在行走中,慢慢细化。

从雨花禅寺方向下山,过雨花胜境景区,天已黑透,幸好景区领域已经在主要的小路旁安装了夜灯。雨花禅寺的一位老僧在夜灯下的竹林小道上散步,见我们两个姑娘远远走来,老僧回头踱步回了寺院,来来去去都是闲庭信步,夜色下仿佛回到了古人的生活情景中。这里是古茶园区,有不少老茶树未修枝,已高达两三米,能感受到碧螺春茶树洞庭种小乔木的气质。可惜天黑,无法图像记录了。

丰圻坞,坑涧茶的代表

丰圻坞属尚锦村,在莫厘峰西北方向。圻为曲岸之意,村在太湖曲岸。

夏家九十四岁老太公在一个清冷的雨天带我们上了丰圻坞,去看他记忆中的那棵百年老茶树。太公在五十年代茶园分产到大队后就没有来过这个山坞了,只能凭着记忆去寻找。

这棵树长在山坞口的溪涧中,他用拐杖在草丛中拨弄,有些焦虑,茶树找不到了,也许被挖了树根,也许只是截了顶上的枝一时找不到了。

隔几日择一晴天,我们又重新进了丰圻坞,希望找到那棵老茶树,这次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倒更多是为了夏家老太公。

与别处山坞不同的是,丰圻坞自上而下有一条溪涧,老茶树大多沿溪涧而生。想起岩茶的三坑两涧及祁门红茶的山涧茶,碧螺春茶园也大多长在山坞坑涧中,但丰圻坞的山涧有水,且茶树明显沿坑涧分布。我们在上次老太公指认的地方找到了一棵老树根,直径达到二十多公分,布满青苔,也许就是这一棵了。我们继续沿着溪涧往山上走,在山腰以下枇杷树林里稀稀疏疏种植的茶树大多没有遭到嫁接,而山腰以上新茶园基本全军覆没。然令人欣慰的是,溪涧中的老茶树因难于采摘,大多未嫁接早茶。溪涧中水十分清澈,山腰处—丛老茶树之后有一水潭,清透见底,可摄人心,乃他山未见。溪涧旁有岩石壁,在海拔极低的山坞竟有深山老林的感觉。

丰圻坞生态环境极好,光照充足,果树以枇杷树为主,间有杨梅树、板栗树、橘树。生于七十年代的小夏的妈妈叙述,枇杷树为八十年代以后才种植,在这之前以橘树为主,八十年代,橘子价格竟高达一元一斤,六担橘子能换到一个十七英寸的彩电。那时家家橘树、户户屯橘,到如今三十年过去,橘子的价格仍在两元以下,而枇杷最鼎盛期卖到五十一斤,这两年价格也在二十以上,故而漫山皆种枇杷了。村人趋利而变,早茶价贵而截老树嫁接乌牛早等早茶,枇杷价贵而砍橘树种枇杷,不断陷入生死循环,令人唏嘘。但也因此而知,碧螺春的香绝非依赖于某种果树,甚至与果树无关,只要是有大树遮阴,创造漫射光条件,茶的香气成分则丰富,而遭到嫁接的早茶即使长在果树下也缺乏香气,说明碧螺春之香根本原因在本地的茶树种。

如今东山的早茶树种主要来自于四川和浙江。四川一路是因为九十年代有茶商带东西山人去四川炒茶,慢慢有人将四川种带回苏州。而如今东山茶厂被丽水人收购,丽水为乌牛早原产地。东山茶厂一年的产量高达几万斤,超过1949年东西山碧螺春的总产量(1949年总产量为11.8吨),这个生产量对早茶的需求足以对东山本地树种造成几近毁灭性的颠覆。然老茶树大部分只是遭到嫁接,只要将顶头早茶修去,三两年碧螺春本地种植即可恢复,只要市场不再一味追求早茶,才有洞庭种生还的机会。即便如此,新种植的早茶种茶园面积远远大于老茶园,鱼龙混杂的市场已经无法改变,我们这些对传统的坚持者只求在夹缝中生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