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的白毫银针又具备哪些指标?(组图)
2021-12-25 20:56:58热度:168°C
2021-12-25 20:56:58热度:168°C
《1》
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中以雎鸠求鱼来比喻男子追求美好温良的女子,表达了世人追求美好的意愿。
美事,人人俱往矣。
美茶,谁不想痛饮一杯,于茶香中寻得一份纯粹。
白毫银针作为白茶之王,身披白毫,是上好的白茶珍品,自然是不少茶友们争先追捧的对象。
然而求美的道路上往往会出现一些东施效颦的鱼目,依次充好,混入珍珠之中,叫你难辨到底是真美还是假美。
白毫银针的市场很大,不少黑心商家就会打着蒙骗茶友的算盘,谋取高利。
美好如若被玷污,就如同老鼠屎掉进了白粥之中。
任谁也不会再去喝了。
因此,白毫银针的美,要原汁原味的保留,才是真正的美。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上好的白毫银针又具备哪些指标?
《2》
白毫银针,有什么特点?
了解白毫银针,就从它的定义开始。
白毫银针,指的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首先,在原料上,它选取的是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中的单芽,没有叶片。
标准的福鼎白毫银针,模样长相是一旗一枪。
如,选用了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成品茶,也算不得是白毫银针。
其次,在制作工艺上,经过了萎凋、干燥、拣剔等工序。
这些工艺一个都不能少。
例如,烘干就是非常关键的工序。
没有烘干的银针,带着浓浓的青涩味,失去了正宗白毫银针的醇厚感。
仅靠萎凋,水分含量是远不远不达标的。
没有烘干的银针随时会因为水分过多,受潮变质。
不论是在原料的选择还是工艺的制作上,白毫银针都极其讲究,既然要购买白毫银针,那咱们就选正宗的、品质好的。
如何选购,这四大诀窍请记住。
《3》
诀窍一:观其形
正宗太姥山出产的白毫银针,最大的外观特点就在于一旗一枪。
一旗,指的是类似于针的形状般的叶壳,保护着芽头。
一枪,就是白毫银针中肥壮硕大的芽头了。
白毫银针的芽头是丰润的、饱满的、肥壮的,绝不是干瘦没吃饱的饿汉。
这样的芽头里蕴藏丰富的养分,内在的养分物质充足,经过冲泡以后,不断释放出来,使得茶汤曼妙稠滑。
品质上乘的太姥山白毫银针,笋状般肥硕的芽头上,附着着一层层浓密的白毫,用手触摸,顺滑感十足。
一杯白毫充足的银针,品一口,浆感十足,顺滑稠浓,内含丰富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大有裨益。
浓密的白毫,就像松软的蒲公英,柔柔的、滑滑的。
因此,认准好的白毫银针的外形特点:一旗一枪、芽头饱满、身披白毫。
《4》
诀窍二:嗅其香
好的白毫银针,干茶香闻起来,是带着清纯的普遍干燥植物的香气,这样的香气清新纯粹,细腻柔软,此外还流露出其独有的浓郁的毫香。
而品质不好的白毫银针,闻起来有发酵的酸味,或是潮湿的水味,这很有可能就是制作工艺或是在存放的过程中出了问题。
白毫银针上附着的那一层白毫,看似不起眼,但其实是毫香的主要来源。
并且,毫香浓且正宗,品质才好。
沸水一注,茶汤一出,毫香四溢,细细品尝,口中还流露出清新的花香,回甘之中久久回荡,舌面清爽,香气醉人。
《5》
诀窍三:观汤色
判断白毫银针质量到底好不好,观察汤色这一步是少不了的。
以今年2019年的头采米针为例,白毫银针的茶汤当之无愧可以用“纯洁”来形容。
茶汤清澈透亮,浅浅的香槟色透露出其独有的优雅。
干净纯洁,无杂质。
品质不好的白毫银针,很有可能呈现出绿色,汤水浑浊,茶汤沉闷。
经过多年陈化的白毫银针,在冲泡的时候,会呈现出赤金色。
但同样,品质好的茶汤都是明亮的,透彻的。
仔细观察,就能看到白毫在水面上浮浮沉沉,好似珠宝,在阳光底下,闪闪发亮。
《6》
诀窍四:品其味
茶最终还是要喝进嘴里的,至于是什么滋味,那就要看茶的品质了。
喝一口今年的新茶白毫银针,清澈鲜爽,甜味清雅,顺滑有绵劲,令人身心舒畅,舒服爽口。
白毫银针的鲜爽感主要来源于它芽头内部的丰富茶氨酸物质。
因此,带有苦涩感的茶绝不是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上的白毫落入汤水之中,为汤水的醇厚感助力,细细品尝,浆感十足,绵劲从舌尖窜入喉咙,这样的滋味,别的茶都模仿不来。
柔若无骨的汤水,醇厚饱满的浆感,稠滑顺清的滋味,这都是好的白毫银针带来的绝妙享受。
但凡茶汤寡淡,没有浆感,如清水般毫无质感,冲不到五冲就散尽滋味的,都不是好银针,甚至只能算是芽头罢了。
《7》
好的白毫银针,经得起山场的考验,也耐得住工艺的磨炼。
所谓百炼成钢,一款好的白毫银针都是细细打磨出来的。
爱美之人,人皆有之;爱好茶之心,敢问谁没有?
因此,在选购的过程中,切忌不要掉进“假美”的陷阱之中。
依据国标,从外观、香气、汤色、滋味等四个方面入手,掌握选购诀窍,等待一份属于白毫银针的纯粹。
“窈窕淑女”般的白毫银针,值得各位君子“好逑”。
上一篇 : 白茶中的一个银针是什么?大白茶的作用
下一篇 : 白毫银针一泡的冲泡步骤及冲泡方法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