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下午茶》徐城北著
2020-12-27 11:17:07热度:200°C
2020-12-27 11:17:07热度:200°C
《京剧下午茶》徐城北著,2009-10-01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京剧下午茶》作者简介
徐城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戏曲委员会委员、北京与上海两个城市的老字号协会顾问。曾任中国京剧院研究部主任、编剧。编剧作品《则天女皇》由程派传人李世济主演,获得1990年文化部文华奖。著有《梅兰芳三部曲》、《老北京三部曲》、《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七十余部。对京剧文化与京城文化研究颇深,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与国家图书馆《文津讲演录》讲演多次。
《京剧下午茶》内容简介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京剧的行当、道具、表演艺术特点等知识,同时娓娓道出众多梨园典故和伶界轶事,展现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京剧艺人的不懈追求。作者年轻时得幸亲眼目睹梅兰芳、马连良、袁世海等人演出,后来又因工作关系与众多京剧艺术家有深入交往,谈起京剧个中趣味,可谓手到檎来。书中配有九十多幅图片,著名画家程多多专门为《京剧下午茶》绘制了二十幅插画,插画和文字相得益彰,更是可人。
《京剧下午茶》前言
这本书是直接为外国人写的。前年,上海一家专出外文书的出版社老总,找到我北京的家中,说要请我用中文写一本外文书,要得很急,因为马上要去参加当年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文字不需多,有四万字即可。版税与插图等,一切也都顺利谈妥。我很快完成,书也很快在法兰克福问世。书卖得很好,出版社次年又出版了英汉对照本,仍然卖得不错。我心中一直惦记着中文简体字版本。几经思考,增加了几万字,补足成现在的样子。书名就确定为“京剧下午茶”。
我不是英国人,也没有去过英国,但我从著名的昆曲研究家张允和与她的老伴周有光先生那里,领略了下午茶的美妙与魅力。
《京剧下午茶》精彩书摘
方桌圆坐不可以
北京东部临近机场的郊区,有一所京西学校(WesternAcademyofBeijing),是一所驻北京的外国人的子弟学校。我曾参观过,并在其教师餐厅吃过饭茶叶的出口报关流程。餐厅中有许多方桌,桌子有四个边,每边刚好坐一个人。中午,外籍教师们陆续进入,男老师们坐在一起,女老师们也另坐在一起。非常奇怪的是,中国人坐这样的桌子,最多就坐四个人,每人把住一边,第五个人就“坐不进去了”,难道能让自己坐在犄角上吗?那样吃饭不方便,同时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可这些西方教师无所谓,五六个人围坐着一张方桌,说说笑笑,很是高兴。也就在这时,我妻子从欧洲回来,带回一些照片,其中也有这样在方桌子四面“圆”着坐的情况。在中国,如果有五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吃饭或开会,就一定要选择一张圆桌,否则就真没法坐了。这在中国是一种自古传下来的规矩,生活中有这种规矩,到了京剧舞台上就更有这种规矩了。不懂这些规矩就没法看懂京剧。
京剧舞台没有圆桌而只有方桌,而且必须是条形的方桌。四面的方桌可以用来吃饭或开会,京剧虽然也会表达这些事情,但至少得空余下一面,为的是不遮挡观众的视线。条形的方桌如果只坐一个人,那他可以坐在桌子后,也可以坐在桌子前,但都得正对着观众;如果是两个人,可以一边坐一位;如果是三个人,桌子后边坐一位,另两位一边一个,但都得脸朝观众。
舞台上的桌子除了作为“桌子”之外,还可以当成“桥”、“房顶”、“山顶”、“空中”。桌子两边各放一把椅子,演员就踩着这把椅子站到桌子上,可以一站许久,或唱或念,可以自我抒情,也可以与站在桌子前的人相互问答,这样就有了高低之分。
桌子有时还可以摆在上场门或下场门的前边,斜着摆,可以在桌子上头再摆桌子,三层桌子够高了吧?但往往还只是一间房屋的高度,而摆在舞台中间接近天幕的那张桌子,往往就能代表一座高山,甚至衬托出云雾缭绕的缥缈场景。这是艺术上的道理,您得慢慢习惯它,进而承认它。如果一开始就拒绝,那您就没办法进入京剧最美妙的境界了。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假定性嘛。
《京剧下午茶》媒体评论
下午茶是一种风靡全世界的文化,京剧与之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思想,早期京剧当又中确实有一些与之相似的因子。于是,我挑拣我知道的的,并且自认是重要的东西写了出来,并且冠上了“京剧下午茶”的书名。我希望这种京剧下午茶的因子,能在今后继续保持发扬,以求京剧行进的姿态能够更雄健与优雅。
今后的京剧,或许会成为一种小众艺术,或许让它在闲谈中产生些绅士风度,当不是坏事。
——徐城北
《京剧下午茶》目录
自序
方桌圆坐不可以
东西南北各不同
瞎老太太挑女婿
两块“纱帽坟地”
甘心给奸臣当仆人
账桌上的银圆
上场前的咳嗽
伶人们的血缘
好人终有好报
兰陵王的子孙
男旦不是人妖
什么是“角儿”
什么是“行当”
白天“打”出了黑夜
一出剧场门反倒头晕了
“白开水”也有味道
偏心的“叹五更”
“亮相”完善了武打
讲腰身却不看“三围”
“唱、念、做、打”排次序
“歌舞戏”外还有“功”
“忠孝节义”不可怕
移花接木别有情
三国文化今何处
“墙根儿走”与子午酒
“满堂红”的道理
“问问后边,我吃饱了没有”
“林”字俩“木”也分上下
“咱家是到了中年再改唱老生”
谁来继承谭大王
两对父子的背后
戏迷半夜爬墙头
均衡让他出大名
“我的民国十八年”
从“新腔”到“程腔”
上海的重骑兵
几笔抹出个“楚霸王”
用筷子代替刀枪
喝完豆汁再舔筷子
就看“第一出”唱什么
“三十年后是你的天下”
“我不挑眼谁挑眼”
嗓子还能“养”出来
阴阳颠倒的魅力
关公怕曹操
想吃上烤鸭得十年
学生选择老师
留住老恩师的胡须
社稷坛后边的票友
梅兰芳与“沸腾鱼乡”
印匣中的秘密
“小制作”与大文章
有准备的“即兴表演”
“悠闲了”才能成大器
今人的古意盎然
美丽的胡涂乱抹
聪明的张火丁
京剧的成绩够了吗?
不要赶鸭子上架
“小众艺术”不可悲
古典美与幽远
流派、宗派与学派
戏剧体系谈何易
知性之旅再探察
京剧属于北京,更属于中国
后记从仰望到俯瞰
上一篇 : 《普洱茶的花花世界》虎妞著
下一篇 : 《轻松品饮普洱茶》王缉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