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酽茶》丹芸著,2006-05-01由大众文艺出版。
2020-12-27 11:14:21热度:165°C
2020-12-27 11:14:21热度:165°C
《一壶酽茶》丹芸著,2006-05-01由大众文艺出版。
《一壶酽茶》内容简介
当然,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著名演员,杜澎拥有自己长长的舞台人物画廊。在古今中外的著名剧目中,他创作出众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夏衍的《上海的屋檐下》中作为矛盾焦点的核心人物匡复;田汉的《文成公主》中出使大唐、力主迎亲的首席大臣禄东赞;易卜生的名剧《娜拉》中引发娜拉情感波澜的朗克医生;布莱希特的《伽利略传》中已被杜澎染上中国人思想感情特色的主人公伽利略;此外,还可以历数在《西望长安》、《丽人行》、《红色风暴》、《降龙伏虎》、《中锋在黎明时死去》……等剧中的许多角色。显然。在中国话剧史以及国家话剧院院史中,杜澎自有其重要的地位。在他离休后,仍在影视话剧舞台上不懈努力,继续创作,特别是在电视剧《四世同堂》中扮演的大义凛然的爱国诗人钱默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这里,我还要说"艺如其人"。杜澎这位表演艺术家,在戏剧人物的创作中,是以他的全部精神力量,以及他本人的形象气质,使这些角色在舞台上灵动起来。这不仅不削弱杜澎戏剧表演艺术家的光彩魅力,相反,使他在众多戏剧表演艺术家中,更流露出与众不同的平民气质和与观众的亲近感。
《一壶酽茶》作者简介
杜澎,中国国家话剧院表演艺术家。荣获文化部颁发的“艺术工作50周年金质奖章”、中国话剧研究会颁发的“最高终身荣誉金狮奖”。
1921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原名王润泉。1927年随家迁居北京定居,曾在北平美术学校从师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学习国画。学生时代爱好曲艺、戏剧。1949年初参加“华北革命大学”文工团,1954年随团并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先后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和影视艺术形象。如:老舍先生名剧《西望长安》中的公安处长唐石青;夏衍先生名著《上海屋檐下》中的匡复;易卜生名剧《娜拉》中的朗克医生;布莱希特名剧《伽利略传》中的伽利略。在电影《上海姑娘》中饰演王工程师;在中日合拍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饰演琴师关小舟;在根据老舍先生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中扮演诗人钱默吟等。先后获文化部颁发的话剧汇演表演奖和观摩评比演出奖。75岁高龄后,又先后主演了话剧《谁都不赖》、《冰糖葫芦》、《找不着北》等剧目,为活跃当时几尽凋零的话剧舞台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充分发挥表演才华的同时,杜澎又成功地执导了话剧《泥人常》和曲剧《曹雪芹》等剧目,获得同行的赞誉和观众的好评。
杜澎崇尚民族传统艺术,在表演领域异常活跃的同时,广积博学,创作了众多荟萃众说的曲艺作品,形成了活泼、诙谐、真挚、深邃的艺术风格。如:《四枝枪》、《双窝车》、《一盆儿饭》、《不打自招》等,既散发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又烘托了时代的主旋律,成为曲艺作品中的精品。
杜澎曾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朗诵艺术学会顾问、北京语言学会学术顾问、中国老教授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执委,并曾在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艺术学校教授表演和台词课程.
杜澎在日以继夜的繁忙的排练、演出、创作等活动的同时,还多次主持大型至国家、中型至部委、小型至单位的文艺晚会,如《奥林匹克颂》和《庆香港回归》等。2000年,已届八旬的杜澎忍住失去爱子的.切肤之痛,仍旧站在演出的第一线,担当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的节目主持人.并亲自撰写了精彩的串联词,博得广大观众和有关机构的赞赏。2004年8月,杜澎还获得了老教授协会颁发的“老教授事业贡献奖”。
《一壶酽茶》前言
眼前厚厚一摞书稿,第一页醍目地写着四个大字:一壶酽茶。好书名!以之比拟作者本人的品格和文章都很贴切。味香、爽口、止渴、清心;余味淳厚,如对嘉宾;妙语提神,解颐开心;有巾国特色,有平民文化风格;书名如其人,文风如其人。
杜澎(原名王润泉)和石梅(原名王蕴华)、蓝天野(原名王润森)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杜澎是大哥。1946年,我与石梅、蓝天野姐弟俩同在祖国剧团,石梅又是该剧团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因而很自然就认识了杜澎,也管他叫大哥。这位大哥虽然学美术没多久,但为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居然和几位伙伴挂起牌子开广告社,凭画广告挣钱养家,是一位敢闯生活、多才多艺的聪明人。他比我大五岁。那年我还不满20岁,在我眼里他已经是个很有阅历的成年人了。“少年子弟江湖佬”,把这七个字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也没有了。这是我对杜澎能概括的第一个印象。
后来,我在祖国剧团演戏时,常看见杜澎穿着国民党军装在剧场门口帮忙检票、维持秩序。原来他为了家中能有个穿国民党军装的人走进走出,对妹妹石梅做中共地下党的工作可以起到掩护作用,当时我们剧团的地下党支部经常在他家开会。所以他考入国民党208师政工队当了演员,既可每月拿到军饷,又可穿上作为“护家服”的军装。由此,我又从心底感激他这种当仁不让中,舍已为亲人、为革命的献身精神。
……
《一壶酽茶》精彩书摘
我的“拧劲儿”
“青艺”有许多老艺术家,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自然使我敬佩得五体投地。随之而来的便是相形见绌,自叹弗如,认为自己的条件要达到那种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我还只有33岁,还没有完全摆脱掉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的拧劲。我暗自思忖:难道演员是另一种人?知识是可以学到手的,素质是可以提高的。既然来了,埋下头来花费些精力,积累些知识,悟出些道理,在实践中摸索出个“所以然”来!我这个人从小有股拧劲儿。凡是我爱上的事儿,别人能,我就不信我不能。上小学的时候隔壁邻居有个老头会拉京胡,我硬是在白塔寺买了一把胡琴,隔着墙凭耳音愣是学会了二簧、西皮。上中学的时候,一次春节逛天桥,看见一个骑独轮车卖艺的,从此我愣是取消了每日早点,攒钱买了一辆独轮车.找个没人的地方“摔”会了。那时候是隔着墙愣练,找个地方愣摔。而今守着这么多老艺术家,别说不能当面受益,就是偷偷儿“捋叶子”(曲艺界把偷艺的事叫做“捋叶子”)也能捋出点学问来。这时我想起中学时学过的清代彭端敏《为学》中的名言:“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我深深懂得,要做一个真正的话剧演员,光靠以往的“大胆儿”、“小聪明”是不行的。拿茶叶当水喝表演艺术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
上一篇 : 《茶香美人》田玉彬著
下一篇 : 《茶文化与茶具》查俊峰、尹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