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
2020-12-27 11:13:12热度:175°C
2020-12-27 11:13:12热度:175°C
作者:李冬君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记》作者以乡愁这个看似飘渺、感性的情感为题,寄托于有形的在茶、瓷器与自然山水中,将这种苦涩的情感化为优雅、细腻的生活情绪和状态。全书分为:子曰,瓷语,茶话,所收录的文章基本来源于作者对画家郑云一瓷器作品的解读、体会和升华,辅以图片,以图文并茂地形式展开。全书文字清新淡雅,图片优美精巧,让人读起来隽永深刻,爱不释手,在看似闲散中感悟人生的哲理。文字之中有100多幅与之相配的图片,风格雅致。
作者简介:
李冬君,独立历史学者,人称“文化江山一女史”。代表作:《文化的江山》、《通往立宪之路》、《自由的款式》、《落花一瞬》、《一年景》等。在《经济观察报》、《新京报》、《中国经营报》等多家报刊开专栏,发表历史文化、人物、考古等文章。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用心灵赏美的书。美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美不仅是漂亮的事物,更是能激发人内心向善的动因。在作者的心中,美是一种信仰,是冲破乌云直射大地的一缕阳光,是每个人心灵的最终归宿。
因此,在《青花里的乡愁》一书中,在作者细腻柔美的文字里,在画师青花墨色的画笔下,一花一木、一人一景,总是能在夕阳余晖、白墙黛瓦的苍茫大地中,找到一份诗意,一种情怀,一处自由,一种思考。
书中配有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郑云一亲自绘画创作的100多幅空灵雅致的瓷画;文字和图片交相映衬,体现一个有关乡愁的生活态度。
全书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艺术家、一个思想者与一个实践者的精神撞击,艺术家用画作、思想者用文字、实践者用种茶烧瓷将书中无处不在的美发挥到极致,这些美或许能减少我们对道德缺失的精神焦虑。
序:
风是无形的,但它可以借助细柳、野花、落叶、飞雪展示自己的姿态。
乡愁也是无形的,但它可以在春茶、丝绸、瓷器、美酒以及琴棋书画与自然山水中消遣,在苦涩的美感里展现人类精神的姿态。
艺术,如果没有哲学的体味,它将是一堆邋遢的色块或杂乱无章的点线。艺术哲学给了艺术一个样式,有了这种样式的结构,我们便可以欣赏并进入艺术本身,用思想触摸点、线与色块组合的审美世界。
人是逐利的,必沦为工具,人也是纯粹的,亦必是人自己的目的。艺术是人作为工具过程的润滑剂,也是人以自己为目的的唯一证据。如果这一逻辑成立,那么艺术就应该贯穿我们生活的始终。
可是,生活常常会把这“唯一的证据”丢失掉,于是,没有艺术实证的生活,粗鄙、简陋、苟且、无趣,人的精神沦丧了,只为一个本能的存在而生存,只为功利而忙碌。从生到死,就像奔驰的列车,将路边美好的景致统统甩掉,只为飞快到达目的地。生命个体在灰色忙碌的时间流逝中过滤掉了缤纷而美的历程,走向死寂。
有一天,很想歇歇脚,喝口茶,一瞬苦涩,却发现茶里有一股乡愁的味道,仔细端详手中茶盏,一朵青花莲枝在茶汤里摇曳,真是一碗见乡情,那被尘封心底的带有美感的生活趣味,在茶汤里重现了,那种恬淡的东方式滋味,在舌尖上浅浅低徊回甘了。就这样,丢失已久的精神父老,在瓷与茶的审美品味中复兴了。
茶是开门七件事中的最后一件,却是乡愁必经的驿站,是艺术中国茶叶 出口重归生活的最好出发点。百姓日用有自己的生活秩序,柴米油盐酱醋在满足物质主义的精致之后,才是茶,茶是负责精神生活的饮品。一碗润精神,涤倦怠,叙友情,见悠闲,生活中的美学涟漪。再遇上二三好友,像陆羽那一年,为茶之美立宪,将茶之美仪式化,样式化,茶之美姿才在瓷器上流传下来。
有一位画者在瓷与茶里捡拾乡愁,还有一位思想者在瓷与茶里解读乡愁,更有一位年轻人则在瓷与茶里身体力行,茶之心、瓷之灵,将乡愁化解为艺术的生活。
将生活艺术化,就从茶与瓷的文艺复兴开始吧,这,便是本书的由来。
上一篇 : 除了中国,英国人还能从哪儿得到茶叶?
下一篇 : 《茶叶江山》:老挝丰沙里的中国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