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谈普洱茶

2020-12-27 11:10:13热度:166°C

央视新闻谈普洱茶

  郑子语/文

  央视盯上普洱,一盯就是好几年。远的有《疯狂的普洱茶》,近的有"普洱茶王身价暴跌"。好像报道茶界新闻,必说普洱,成了央视经济频道的一大传统。普洱茶之外,身价暴涨的金骏眉、大红袍、湖南黑茶等茶也都进入到了央视的视野。可是,央视对普洱茶的报道中,一种奇怪的腔调贯穿始终,几年如一日,那就是张口闭口不分事实笼统扣个大帽子:普洱是炒作。要是普洱茶也能说话,它会不会笑央视知识匮乏和气度缺失?

  请问国内最大的媒体,当你口中冒出"炒作"二字,舌头在平舌音和卷舌音之间转换时,你有没有想到:何谓炒作?这个被用烂的词语对应某种行为,娱乐圈司空见惯,后来扩散到各个领域,指的是一种非常规的新型传播模式,就象有男士在地铁穿超短裙、某些明星假分手假恋爱以增加个人知名度一样。也有明星借明星上位,是炒作的2.0版。应该看到,"炒作"是一个中性词,用得恰当,体现的是传播的新颖、智慧和创意;炒作过度或不当,则令人厌烦,效果适得其反。

经常吃青菜 喝茶叶可以生男孩吗   既然央视说普洱茶是炒作,那么哪些是炒作?普洱茶广为人知,与2005年"马帮进京"活动密不可分,炒作之声由此传开。然而,这类活动并非凭空想象,更非捏造,而是借助真实的茶马古道和普洱茶文化历史,对普洱的历史语境进行了还原,对文化进行了整合。炒作,往往是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次的说成好的,把普通的说成有名的。普洱茶原本辉煌,普洱茶文化原本深厚,普洱茶商号原本林立,普洱茶茶庄原本热闹,普洱茶品饮原本盛行,茶马古道原本沧桑延绵,"马帮进京"是向文化和历史的致敬,即便是行为艺术也不乏可圈可点的创意。2007年,"清宫进宫"和"贡茶回归"同样是一场依据历史而举办的盛大的文化活动。由此,可以看到普洱茶的回归是多重的。既是回归历史、传统文化,也是回归普洱茶文化的发源地--云南。这样的活动,传播了普洱茶应有的文化背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而营养的文化大餐。

  那么是商家炒作?众所周知,因为文化断代,普洱茶在现代生活中逐渐式微,同时让很多老茶成了稀缺资源。在商言商,商家对价格有自己的掂量和把握。物以稀为贵,普洱茶在宫廷呆过,作为国礼出洋,见过世面,因为长久保存而在时间中提升了价值,这都是普洱茶有别于其他茶品的地方。被喻为"普洱茶太上皇"的金瓜贡茶,现存宫外真品只有两坨,已经远远超过茶本身,而拥有文物的特性,其价值自不待言。一些品质独特、保有年份的古董茶,价值不菲,不是说买就能买的。普洱茶热起来后,不排除个别商家利用商业手段炒作价格,但是诚如有人说,普洱茶只有运作没有炒作。我说,普洱茶不需要炒作,它甫一出现,就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并将有穿透力的茶香漫过了明天。

  央视一说茶,普洱就笑了,笑央视并不了解茶。细究起来,以炒作论普洱茶的央视,是自抽耳光。CCTV历史频道的系列报道《普洱茶的故事》分十集详细讲述了普洱茶的制作、产地、文化和历史,"它诞生于马背之上,它成长于山林之间,它的成熟由时光雕刻"。CCTV经济频道若是稍微了解一点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会不会妄下断语,说普洱茶是"炒作"呢?大概是央视的节目太多了,连自己制作的节目都无暇观看,以致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

  更有意思的是,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赵赫、欧阳夏丹、史小诺等人曾亲自到过普洱市,对普洱和普洱茶夸赞不已。现在已是央视新闻主播的欧阳夏丹当时说,普洱的空气香香甜甜,来到后就想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空气,风土人情味特浓;舞台很漂亮,四周都是绿色植被,从骨子里都透出自然,主持时有着一种休闲感。赵赫接着说,我们有人还想到这里买房子呢,如今,纯净的地方越来越少,资源是最有价值、最宝贵的,一定要珍惜。看来即便同是央视人,对普洱茶也有不同的看法。

  价格一上涨,央视就紧张。游资渗透参与,今年绿豆、生姜、大蒜、糖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物价全面骤升,民众颇有怨声。于是,"豆你玩"、"姜一军"、"蒜你狠"、"糖高宗"、"苹什么"……在百姓中大获共鸣。央视在报道这些价格飞涨的农产品时,也拿普洱说事。在央视看来,普洱茶永远是炒作的前车之鉴。2010年,普洱茶市场受大环境等影响出现了回暖,用市场规律很容易解释。然而,央视"反膨胀"的调调又来了,说普洱茶现在的低迷是炒作的后果,言哄抬茶的身价会成为下一个普洱茶。我觉得央视应该好好了解一下普洱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普洱茶,而不是一味拿它和金骏眉、湖南黑茶比对,更不要把它理解为一种没有前途的茶。要知道,已经回到产业理性的普洱茶,正面临新的机遇。

  央视再说普洱茶的时候,还会那么表面和肤浅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