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地区"七五"期间茶叶生产情况

2020-12-27 11:04:09热度:332°C

  思茅地区"七五"期间茶叶生产情况
  茶叶是我区重要经济作物,骨干商品,也是我区"七五"期间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边疆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收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方面的改革,调动了广大茶农的积极性,茶叶生产发展迅速,"七五"茶叶生产计划已超额完成。
  (l)"七五"期间,在地委、行署和各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将此项工作列人重要议事日程,在全区大搞茶叶商品基地建设,将我区的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开发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山区,发展了一定规模的茶叶基地生态茶园,改造了低产茶园(没有改造价值的老茶园,退茶还牧,退茶还林)。"七五"期间,全区茶叶生产发展速度很快,1990年度茶园累计总面积388901亩,产量118388市担,平均单产53.2市斤。首次突破10万担大关,比1985年的71981市担,增加46407福建茶叶出口案例市担。增长64.5%,其中青毛茶83744市担,红碎毛茶33274市担,紧压茶1370市担。外贸出口(精制茶成品)红碎茶25241.14市担,普洱茶5052.06市担。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能力,国内外市场对云南茶叶需求量大,因此发展思茅茶叶有着广阔的前景。
  (2)茶叶是思茅经济腾飞的重要商品基础,行署提出了在"七五"期间发展茶叶生产的指导思想,落实政策,坚持改革,多种经济成分一齐上,多渠道扶持生产,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多方面集资。依靠科学技术,打好基础,加速发展,搞活流通,为把茶叶发展成为稳定大宗的内外销商品,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我区"七五"茶叶商品基地建设,优势互补,联合开发,依靠科学技术,以经济实体为依托,工农联营,商农联营,科农联营,农垦与农民联营和多种形式联合建设茶园基地,在茶园基地建设中统一规划,茶叶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搞好系列化服务。
  地委、行署规定厂茶叶生产谁扶持、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建设了一批速生密植园商品生产基地,茶叶的发展,茶叶经营部门的企业主要是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系列服务,农(村)民提供土地、劳力和肥料,联营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供、销一体化,农工商结合的专业化经济组织。
  (3)"七五"期间全区建立新茶园155000亩,其中选择在思茅、普洱、景谷、江城、澜沧、孟连等六县建立了出口茶叶商品基地7.5万亩,这些茶园是集中连片。如江城县牛洛河茶园10300亩,思茅县云盘山茶园3200亩,普洱县板山茶园3680亩,孟连县朗勒茶园2500亩,澜沧县惠民茶厂联办厂1700亩,最小的茶园一片都在300亩以上,而茶园的质量,栽培管理水平都较好,大部分茶园满三足龄亩产于茶在一市担以上,满五年,亩产干茶已超2市担,基地茶园的产量已超过原论证规划的要求。
  (4)建设基地茶园,资金来源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样就加快了我区"七五"期间茶叶发展步伐,走"投人少、产出多、质量高、效益好"的路子,建设这些茶园的资金一是地区农业银行贷款投资;二是自筹;三是开发性贷款;四是国有农场贷款;五是发展资金;六是世行贷款;七是省地县财政计划用于茶叶发展的周转金,有偿和无偿资金;八是茶厂(茶叶公司)贴息和贷款资金;九是外贸贴息贷款;十是供销、乡镇企业、国有农场、茶机厂、公路等贷款和投资以及其他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七五"期间全区川于茶叶基地建设8455.3万元。其中地区农业银行贷款投资5475.3万元,外贸贴息贷款820万元和各县财政有偿无偿资金,如财政2000万元,景谷县财政160万元,地区计经委发展资金1559.3万元。
  (5)"一七五"茶叶基地建设,把改革、开放、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使茶农有了稳定的经济收人来源,解决了部分乡、村茶农群众脱贫致富。基地茶园建设辐射面占乡、镇的18.7%,占总人数10%,通水82公里(供4万人左右吃水),通电130公里(2100千瓦)。通路450公里左右。
  (6)抓茶树良种基地建设,除思茅地区茶树良种场外,普洱县、景谷县也建立厂茶树良种母本园。加速了良种繁育推广,为"八五"茶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